学会引导孩子进步、挖掘孩子的潜能

2016年04月28日 美中国际美国留学广州分部


周婷婷

△赏识教育之父--周宏之女

△六岁认识了两千多汉字,就读小学后连跳两级   

△八岁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一千位数字,打破当时世界吉尼斯纪录  

△十岁和父亲合写了一本书《从哑女到神童》   

△十一岁升入中学,同年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先队员”

△十六岁被保送入辽宁师范大学

△十七岁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在人民大会堂作了《我要做中国的海伦·凯勒》的报告,并受到前总书记江泽民和现任总书记胡锦涛的亲切接见。   

△十八岁以主演的身份参与了电影《不能没有你》的拍摄

△二十一岁赴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二十二岁周婷婷和吴仪、邓亚萍、杨澜等被一同选为首届“海内外十大时代女性人物”之一   

△二十三岁在美国加劳德特大学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二十四岁考入波士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二十五岁周婷婷的第一本书《墙角的小婷婷》著成

如果看到这样的背景资料,你一定会觉得这个孩子真棒!学习方面是学霸,智力方面是天才,命运方面是宠儿……

然而,在这光鲜亮丽的背后,却有着心酸的故事。

背后的故事

周婷婷,出生于1980年,出生后双耳失聪,其父周宏并没有气馁,通过赏识教育彻底改变了这个女孩的命运。

 赏识教育创造奇迹

女儿小学跳了两级;10岁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16岁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如今在美国最著名的聋人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一个哥哥的‘哥’字,练了三年;半年过去,才学会了几个词。”周宏回忆,三十年前,女儿双耳全聋,三岁半了还说不了话。他用赏识教育把这个别人眼中“已经输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培养成了如今的留美博士。周宏把对女儿教育的成功归结为“赏识”,表现为不断地表扬女儿,增强孩子的自信。

周宏回忆,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儿因为耳聋感到自卑。有一次,他偶然发现,女儿的生日和美国著名的盲聋哑作家海伦·凯勒竟是同一天。这让周宏非常欣喜,他鼓励女儿说:“你是海伦转世。海伦曾经说希望眼睛能看见3天,现在你的眼睛能看见,你会做得更棒!”周宏笑称,虽然这样说看似荒诞,但却给了年幼的女儿极大的勇气和信心。

周宏认为:“给孩子树立一个目标,给他们更多的勇气和信心,将有效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竖起大拇指多点关爱

“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周宏笑着说,“家庭和睦是关键,父母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充满关爱的环境。”

“现代教育的问题往往在于不谈人生观,这就相当于开车上高速不管方向。”周宏在谈及教育弊病时一针见血地指出要害,“现在的家长往往只看孩子的成绩,忽视了对孩子最根本的教育。教育之道是"安心之道",要做到真正让孩子"心安",我们就不能只爱优点、恨缺点。生命如水,哪一段不美呢?”在周宏看来,每一个孩子不是“花朵”就是“花苞”,人无完人,何况是孩子。“无好无坏,全在心态”,当拥有这一思想观念后,家长在面对孩子的各种问题时也将能做出最好的对待方式。

“多向孩子竖起大拇指,多看孩子优秀的一面,多为孩子树立信心,孩童难免会犯错误,会犯错就证明还有上升与进步的空间。学会沟通与交流的技巧与方法,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才真正能够实现孩子的进步。”

赏识不是放弃批评

周宏表示,赞赏其实不是夸,最重要的是态度,要看得起孩子。赏识教育不是不忍批评,关键是看得起孩子。“看眼神、定前程”,老师对你的眼神可以让你感觉到,他不需要跟你说好话,他骨子里为你骄傲。我们现在是太迷信方法,忽略了方向。

周宏坦言,赏识是双刃剑。一些人很容易把赏识教育曲解为就是表扬鼓励,甚至不忍批评。其实,赏识教育更注重教育的态度:要尊重孩子,看得起孩子,满足孩子尊严的需求。你看得起孩子,就不会有副作用了,批评也是一种教育手段,也会赢得学生的感激。

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瞧不起你的孩子,父母都要饱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亲吻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这个万物之灵而永远骄傲。

当我们总是用食指来面对孩子的种种毛病与缺陷时,我们是否学会竖起大拇指,更多地看到孩子的闪光点呢?当我们总是将孩子与他人对比时,我们是否真的考虑到孩子自己的感受呢?

上面的文章告诉我们对待孩子,要懂得赞赏,将孩子看作独立的个体,看得起他。

下面一个故事,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看家长的引导对于一个孩子的成功而言有多么的重要。

To Everyone:
Hello,我是Mikaila Ulmer,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州首府奥斯汀。目前是一名小学6年级的学生。同时也是一名社会企业家、慈善家、蜜蜂大使。

你想知道为什么?听听我下面的故事吧!
在美丽的德克萨斯州,有着美丽的风景。这里种植了非常多的农作物,还有软绵绵的棉花哦!当然啦!这里还有很多可爱的小动物。
我爱德克萨斯州,我爱奥斯汀。
但是,在我5岁的时候,我被小蜜蜂在一周内蛰了2次,这让我对这个小生物怕极了。
妈妈知道后安慰了我,并让我去了解一下为什么蜜蜂会“咬”我呢?为什么我会感到疼痛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对蜜蜂开始了一系列的研究和调查……这也就引起了我对蜜蜂的关注,从而开始了蜜蜂的保护工作、创建了自己的蜜蜂品牌。



其实给大家讲这个故事并不是让家长知道这个孩子有多优秀,然后将这份对“别人家孩子”的羡慕转移到“自己家孩子”的身上,化作压力。
而是希望家长们可以看到,在同样一件事情的处理上,也许大部分的家长会告诫孩子“远离蜜蜂”“不要招惹他们”,说些“妈妈帮你赶跑他们”“赶快去擦药”等等抨击蜜蜂、保护孩子的话语。但是,小女孩的妈妈却用不一样的角度引导孩子去了解蜜蜂,展开了知识的探索之路。

我们理解每个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也理解“皇上不急,大内总管急”的焦虑。

但是,当我们在拿自己孩子和别人孩子对比的时候,当我们在说自己孩子不如他人的时候,当我们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是否有考虑过孩子真实的感受,是否有尝试换个角度引导孩子、换个方式和孩子沟通呢?

每一个孩子都是有独特性格、专属特点、独一无二的天使。我们不能说这个天使没有光环、没有翅膀,只能是我们是否有看到它的光环、给它足够的空间挥舞翅膀展翅飞翔。

美中国际


做良心留学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