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寿保险种类繁多, 不要说一般的老百姓,就是资历不深的保险代理业其实也搞不清楚。
随着经济的发展, 美国保险产品几经演变, 有些已经淘汰出局, 有些更新, 因此如果你和代理都不知道买的是什么, 问题就大了。
Term Life (定期寿险): 期限从一年到 30年不等, 只要在期限内保费不中断, 保险公司理赔。 这种产品盛行于美国大萧条的时候, 那时候经济不景气, 人的寿命也不长, 因此买一个 term life, 花钱不多, 发生意外家庭可以得到理赔。
另一种 term 叫 increasing term(递增定期保险), 保费每年上涨, 也没有现金值。
当然, 定期寿险就像租房, 买了十年, 二十年,如果没什么意外, 保费是拿不回来了, 跟车保, 医保一样, 当然, 你总不能说到了更新医保的时候说你亏了, 花了钱, 连病也没看吧?
定期寿险的问题是, 如果超过了 期限, 保费会增加很多, 而且那个时候你能否再能买保险也是个问题, 因为你的身体条件可能不合格了。
二战后, 美国经济进入繁荣期, 收入也相对稳定。 Whole Life(全保) 繁荣了一阵子。
Whole Life 的好处是, 一旦保险公司确认了你的保额和保费, 保费就维持不变, 不管发生什么事情, 只要你按时缴纳保费, 保险公司就得理赔。 当然, 保费中有一部分是现金,可以延税复利增长(tax deferral), 而且如果急需现金, 还可以从现金值中以借贷方式取出, 不会成为 Taxable income。 在万万税的美国, 着可是一个吸引眼球的卖点。 如果把全保和 CD 相比, 显然全保中的 Cash Value 有一款多用的功能: leveraged protection and tax free growth.
但问题是, 全保中的 cash value 部分与国债和公司债券挂钩, 收益有限。因此很多人说当时买保险的时候代理跟我说 7-8年就付清了, 怎么好多年过去了, 保险公司还说要我付N多年? 没错, 当时的利率和现在的利率有天壤之别啊。
全保的缺点是保费必须不断地付。 近年来有的公司设计出了 可以按合约适合客户支付能力的定期全保产品。
到了冷战后期的里根年代, 美国的利息高涨, 八十年代后期的银行利曾一度高于 10%! 这时候的 Whole Life 就显得相形见绌。因此 保险公司极力推荐 Universal Life Insurance(UL), 也就是所谓的灵活寿险。 顾名思义, 灵活寿险的好处就是灵活性。 只要你的保单中有现金足以保证 term insurance , 你的保单就有效。
UL 是由 Increasing Term 和 cash value 组成的。 由于 cash value 每年能拿到很高的利息,现金值增加很快, 保险产品的延税增长和免税套用的功能使得这种产品风靡一时。
到了克林顿年代, 美国经济复苏, 股市如日中天, 利息下降, UL 的表现差强人意, 保险公司顺势设计了所谓的 Variable Universal Life (VUL), 投资性灵活保险。那时候流行的口号是 “ buy term, invest the difference" (买定期保险, 剩下的钱投资”)。
同样地, VUL 保费中除了 Increasing Term 的费用外投资共同基金, 由于投资部分的增长非常快, 所以现金值的增长非常诱人。那时候的保险经纪随便一个演示都会告诉你七八年就不用再付保费了。
当然好景不长。 技术泡沫, 伊拉克战争, 次贷危机, 几乎把 VUL 保单的现金值掏空了。 “剩下的钱投资”又被忽悠了。 因此, 如果你是二十多年前买的 VUL, 几乎可以肯定 赔钱的多, 赚钱的少。
需要指出的是, UL 和 VUL 的设计中有很多的隐形费用, 这些费用在隐形地吞噬保单的现金值。 当然你的代理是不会告诉你这些陷阱的。
保险业几经演变, 真正存活下来的似乎只有 Whole Life, 如果你坚持付费, 至少本还在。
当然, Whole Life 的现金值只与 国债和公司债挂钩, 在低利率年代, 其表现就差强人意了。
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演变后, 保险业推出了 Index Universal Life(IUL), 指数型保险。
原来, 无论是年金还是人寿保险保单, 保险公司会将90%的资金放在国债,或比较保守的资产中, 因此, 无论市场如何跌, 这90%的收益是肯定保证的。因此保险公司敢在合同中说, 如果大市跌了, 保险可以根据合同支付最低收益, 通常为 0.75%。
那另外的 10%是如何运作呢? 保险公司会用10%的资金去买卖/买期权的 covered call 或 put. 懂得股票或期货期权常识的人都知道,写out of money 的 covered call 或 put 是增加所持股票或合同收益的一种策略。 所以这10%左右的本金是用来生成额外收益的。 国债的 3-4%, 加上 option 获得的收益, 足以保障保险公司给出的保证。
指数型产品从 1996年 到2015年, 采用封顶保底的方法, 年化收益要高于标普收益。 这是有数据可以验证的。
指数保险可以集保险, 投资, 和长期护理为一体, 因此, 如果你的投资期限较长, 10-20 年, IUL 不失为一个选择。
WL, UL, VUL 或 IUL 都有其相应的功能。俗话说,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对个人来说, 可以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在人生的不同阶段, 灵活应用, 选择不同的保险产品, 而不是盲目听从媒体上的广告。
例如, 如果一个人已经 80 岁, 保险代理还给推荐 IUL, 这显然是不对的, 而如果一个人才大学毕业, 代理推荐 UL , 似乎也不对劲。
前几年中文媒体上喊得沸沸扬扬的万全保最近好像销声匿迹了, 原来是那家保险公司有了些“问题”。
最近的“生前利益”又不绝于耳。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美国的保险公司不慈善机构。 他们给你的许诺都是要把银子计算在内的。 如果你是个想占尽便宜的人, 当下中了保险公司的圈套。
最近一个朋友拿了一份有生前利益的保单让我给分析。
呵呵, 不看不知道, 一看吓一跳。
所谓生前利益, 其实是保险行话 “Accelerated Benefits" 的翻译而已。 最古老的规定就是, 如果投保人患了绝症, 通常是医生证明投保人只能生存6个月到 1年内, 保险公司可以提前支付这笔理赔。
由于需求发展, 现在的生前利益已经扩大到包括慢性病, 长期护理。
但是, 你要使用生前利益, 是需要付出一点代价的。 这就是所谓的折扣值, "Discounted Value".
什么叫意思呢? 比如说, 如果你买的人寿保险的价值是 50 万, 那么当你要全部使用生前利益时, 保险公司要打个折扣, 比例 80-95% 不等。
最近湾区走红的一家公司的折扣比例只有 80%。
也就是说, 如果你要百分之百地使用生前利益, 你只能拿到 40万, 等你走了以后, 另外十万就归零了。
Chroni Illness 的折扣率也是一样。 值得注意的是, chronic illness(慢性病) 和 long term care (长期护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法律概念。
如果保单上没有定义为长期护理, 保险公司可以规避约束长期护理的有关法律。 而一旦定义为长期护理, 通常的赔付额应该是人寿保险的全额。因此这家公司把它的生前利益特定为慢性病显然不是疏忽, 而是狡猾地钻了法律的漏洞。
如果你有这样的保单, 不妨让第三方公平地帮你评估一下。
If it sounds too good to be true, it usually is. 听上去太美好的事往往是太美好了 ?!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发送行首代码,免费阅读热门资讯:
(若遇微信服务器繁忙,可能没有响应,请耐心等候,或者尝试再次发送)
精华 - 所有精华资讯合集
历史消息 - 以前发布的所有资讯
互动 - 进入社区,查阅更多精华资讯、参与新老移民互动!(也可点击本文末尾左下角“阅读原文”直接进入)
602 - 美国生活的真实状态是寂寞
603 - 喜钻漏洞的中国人,不要过分聪明
606 - 杨澜:我在美国的那些年啊
607 - 美国人就这么看中国妈妈?!
604 - 再见北京 | 拿500万,买学区房还是移民美国?
609 - 美国,他们说的发达在哪里?
608 - 为什么铁了心要出国留学?
605 - 美国的幼儿园到底有多人性化?一位美国妈妈的亲历感受(全)
610 - 为什么中国人在美国混的不如印度人?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