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卑诗省拉德纳(Ladner)的坎贝尔(Jeremy Campbell),2010年与他的一个姊妹及她的丈夫,一起购买一幢总面积达2,000平方呎的独立屋,房屋设有两个套间。
他表示,最初构想只属暂时性质,但现在已经习惯这个"同居"模式。
而多伦多居民韦比则与朋友在2012年,合资购买位于多伦多东端一间价值34万元的两层楼房,两人除了分担首期,并同意一起承担所有开支,将来售出房屋共享投资回报。
但仅韦比住在该房屋,他的友人只为投资。他认为这是一个好方法,毋须先寻找适合的伴侣,可以早些购买楼房。
皇家银行进行的民意调查更指加国约25%的千禧世代,会考虑此形式合资置业,较一年前民调录得的11.7%,有明显上升趋势。
现时愈来愈多首次置业者采取这种方法进入楼市,加拿大皇家银行房屋产权财务副总裁纽辛表示,在某些地区的楼房市场,能够负担购买房屋或共管公寓大厦更为困难,加上按揭保险上调,这是首次置业者另一个可行的方案。
风险仍然很大
有专家指出,这种方法可能要面对一定的风险,建议与律师商讨订立细则,包括列出可能出现的情况,例如其中一方想卖房,以及分担维修费用等。
由于两人一起负债,如其中一人失业或其他原因无法支付按揭,将会影响另一方。
多伦多地产经纪黄志豪表示,多年前在华人社区也有类似的情况出现,有人与亲戚一起买屋,几家人同住。
如今多是20至30多岁的年轻人利用这方法入市,但少见于婴儿潮一代,无论是夫妇或单身人士均选择自购自住。
黄志豪说,曾在一些教育讲座也谈及这方面的问题,鼓励年轻一代如考虑置业但首期不足,可以联同两、三个朋友合资购房,日后以屋换屋,这样较易"上车"。如楼价持续攀升,再多等数年更难负担。
他认为,在购买前各人要有共识,通过律师建议撰写意向书,白字黑纸订立内容,任何改变可以按此执行,避免日后出现争议。(来源加拿大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