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出自苏东坡的诗《试院煎茶》,是对唐代煎茶法的最好总结。
这些说法最早见于茶圣陆羽的《茶经》,其书第五章论煮水,说到: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边缘如泉涌连珠,为二沸。三沸如腾波鼓浪。其实一沸为"蟹眼",二沸为"鱼眼",三沸即是"松风鸣"。当水煮到初沸时,冒出如鱼目一样大小的气泡,稍有微声,为一沸;继而沿着茶壶底边缘像涌泉那样连珠不断往上冒出气泡,为二沸;最后壶水面整个沸腾起来,如波浪翻滚,为三沸。再煮过火,水已失性,不能饮用。
一二沸时要舀出几勺水,三沸时要回舀回去保持水不老!然后迅速地倒入茶叶,等茶汤再沸腾时,茶就烹好了,可取出品饮。不过何时该取出这个火候就是最为关键的了,过晚茶汤太老,香气已失,茶汤色重汤浊;过早则茶汤太嫩,香气未发,茶汤色弱味薄。所以只有行家才能把这个火候掌握最佳。
蟹眼,鱼眼,鼓浪在茶艺中是指烧水时,烧的程度。水在炉火的持久烧灼下慢慢地发出声响,揭茶盖,水汽氤氲如丝,旋及散去;有小气泡隐隐而出,如调皮的顽童闪躲,然其细小状,真真如蟹眼一般;拧小炉火,细细赏观,又约片刻时,水泡汩汩而腾出,大如鱼眼。
古时没有温度计,泡茶也是以绿茶为主,如何控制水温呢?就是在烧水时看水中的汽泡.,确出现小泡泡,如螃蟹眼大小,即一沸时水温在70-80度。水泡如鱼眼大小,二沸时水温在90度上下. 三沸时的水温即达到沸点,水温100度了。
二沸水:即蟹眼已过鱼眼生。蟹眼:形容水初沸时所泛起的水汽泡。而水沸时上下翻滚的声音,在苏东坡诗里就是"松风鸣"时的水声,借用松涛之声来形容。
《辞源》释:"初滚为蟹眼,泡渐大为鱼眼。"不过这概念还是有些细微差异。鱼目非鱼眼,鱼目指一沸,二沸乃鱼眼,鱼眼是指水将沸而未沸之时。俗语早有之:开水不响,响水不开"。如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