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中国西南部城市重庆的赖力鹏(Lipeng Lai)就是其中之一。他和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的三位同学一起于2015年回到中国,创立了能够利用算法预测药物晶型的制药公司晶泰量子科技(XtalPi)。
2015年10月,这家公司从中国社交网络人人公司获得了2百万元人民币(约30.9万美元)的天使投资;12月,又从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获得了2400万元人民币(约370万美元)的A轮投资。
赖表示,此前他并没有计划创业,但2014年的创业潮让他产生了兴趣,因此他开始寻找机会。“我们认为,利用我们所学,总是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他说。“我们看到了机会,因为创业公司有很多。”
赖和他的合伙人正是中国政府努力想要吸引的人才。他们都受过高等教育,而且乐于创新。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顶尖学生便一窝蜂涌入西方大学。在2015年,超过52.4万中国留学生在海外接受高等教育,而且每年的增长率都在13.9%左右。许多留学生选择留在当地而非返回中国。2013年,中国官媒《人民日报》报道称,中国正在经历世界上最大的人才流失。该媒体引用一位官员的话称,已经出国了的理工科顶级专业人士中有87%都没有回国打算。
“如果市场好了,企业家会回来。但学者和科研人员会更关心研究环境,”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大卫•茨威格(David Zweig)表示。政府正在全力以赴遏制这种势头,令“海归”们确信现在正是返回家乡的时机。中国激励海外人才回国的奖励机制已经实行数年,但为“海归”提供创业资金仅是这两年的事情。
北京朝阳区政府在2010年启动了朝阳海外人才中心“凤凰计划”,为外国人员和中国海外人员提供5到50万人民币(约7700到7.7万美元)的创业启动资金。
北京女孩丽莎·赵(图片来源:福布斯网站)
丽莎•赵(Lisa Zhao)于今年3月从“凤凰计划”获得了10万人民币(1.545万美元)的资金来创建一家名叫凌宇智控(Lyrobotix)的公司。这位25岁的北京女孩暂停了她在哥伦比亚法学院的学业,同几位毕业于南加州大学的同学一起创立了这家无人机制作公司。
“道理很简单。我可以暂定一段时间学业而不会有任何损害,”她说。“许多投资者都来到中国,我感到中国有更多做大的机会,因为目前中国的市场尚未成熟,这里有比美国更多的机会。”
赵计划利用这些资金将无人机投入市场。但她同时表示,希望得到政府资金支持的公司应当提前计划好,因为她的公司申请了9个月才拿到资金。
此外,2015年40.91万返回大陆的学生中,只有3.2%选择创业,这使得开创更多针对归国人士的投资计划势在必行。
中国市场的潜力是赖回国的原因之一。他表示,在得到物理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就一直在他的计划中,因为他认为有责任照看国内的父母。但他的家人和朋友担心,8年在外的学习经历会使得他不适应在中国做生意。他们担心赖没有太多“关系”,也不懂如何在中国商务会议上展现自己,这些都与在美国很不同。
不过赖认为,到目前为止,这些都没有成为阻碍。“好在事情在中国总是处于变化之中,”他说。“人们不仅看重的关系,更看重你能真正做成什么事。”
文章来源于侨报网,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