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们是查理”到“我们是巴黎”再到“我们是尼斯”...
充满勇气的标语背后,是无数伤痕累累,无助而彷徨的法国民众。
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法国遭遇了三次大型恐怖袭击!
就在这以浪漫著称的国度,无辜的民众在自己的国土上如过街老鼠般狼狈逃窜,尖叫哭喊...
我们送上愤慨与同情之后,不禁要问一句:为何受伤的总是你?
其实解释也不难,上世纪60年代开始,法国政府开始实施宽松移民政策。
大量来自北非的穆斯林,混杂着被驱逐的恐怖分子,借着移民大潮在法国安营扎寨。
法国,拥有整个欧洲大陆上最大的穆斯林群体,且作为曾经的殖民地宗主国而与北非西非等众多穆斯林国家联系紧密。
恐怖思想的毒瘤,利用网络,在穆斯林群体中肆意泛滥...
法国当局手足无措,他们秉持着民主而自由的信念,不能有效限制穆斯林数量,亦不能强制将他们同化入自己的文化...
这令整个法国当局寝食难安,草木皆兵。
在三次恐袭之后,再天真烂漫的法国民众心中也已升起狼烟,敲响警钟。
而最具穆斯林特色的穆斯林女性着装,那蒙住五官,身着罩衫的身影更是无时无刻不在挑衅民众脆弱的神经...
早年起,法国政府便首开先河,禁止穆斯林女性在公共场合穿凿蒙面罩袍!
我们其实澳洲常见的穆斯林女性着装为尼布卡和禾加布,而布卡则是连眼睛都要用布蒙上,仅留有缝隙。下图就很好地诠释了三种不同的着装。
而法国已经对后两者都实施了全国性禁令。虽然有侦查及应对恐怖分子的必要,但这样的行为的确是有侵害人权之嫌...
更夸张的是,法国近日对“布基尼”也下达了禁令,全面禁止!
而“布基尼”,其实就是穆斯林女性惯用的泳装...
这款发明帮助很多穆斯林女性像普通人一样自在的享受阳光,沙滩和所有水上活动...
其实它极大地帮助穆斯林群体融入西方世界...
但在敏感而脆弱的法国人面前,如今的“布基尼”无异于异端的象征,恐怖主义的代名词...
2016年7月开始,尼斯以及13座法国海滨城市相继发布禁令,要将“布基尼”彻底赶出公共沙滩!
每一片人来人往的度假沙滩上,都竖起了禁止“布基尼”的告示牌!
每一位穿上“布基尼”来到海滨的女士,会被要求离开或换上合乎规格的衣服!
想来这个世界真是充满讽刺,因为标榜着自由与人权而为穆斯林提供安居之所的国家,如今在恐惧中,将自由与人权抛之脑后...
#小编结语#
反恐的行动任重道远,政府蒙受着极大的压力。我们有时候骂澳洲政府也不要骂地太理所当然。我们在网上总是会看到这样的质疑,政府为什么要接收难民这样的烫手山芋,也不接收勤勤恳恳的中国公民?
因为一国政府如果无情将一群难民送回火坑等死将会严重践踏政府重视人权的宣言。这也是为什么这个议题如此争论不休。
而澳洲这片土地之所以吸引大家,不正是因为政府对人权永远心存敬意。而法国的现状俨然是一出悲剧,因为对人权的重视而带来的灾难最终让法国人杯弓蛇影,放弃了对人权的坚守。
说真的,布基尼如果需要禁止,那么潜水服是不是要禁止,那中国人发明的脸基尼更要禁止了,至少仅从视觉层面,这脸基尼的恐怖指数高多了。
有时候想想,当个屁民也是挺好的,至少这些烧脑的思考不用我来想,两难的决定也不用我来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