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砖家:不骂中国的华人都是中国的特务!

2016年09月20日 澳洲生活品鉴馆


澳大利亚知名战略专家保罗·迪布6日在《澳大利亚人报》发文警告,称有大量在澳华人效忠于北京而非澳大利亚。他说,目前有约100万华人生活在澳大利亚,其中约1/3出生在中国,此外还有14万中国留学生。迪布没有说明到底有多少人“效忠”北京,但表示“数量很危险”。


保罗·迪布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战略与防务研究中心名誉教授和名誉主席,曾先后担任澳秘密情报局局长和副防长。他在文章中说,近几年,主要受到来自中国官方的影响,澳大利亚华人社区的政治观点越来越倾向于中国政府。“生活在澳大利亚的人不想着融入主流社会,反而在心理上效忠于其他外国政府,这对澳大利亚来说是很危险的局面。”
    
他比较老一代华人移民和新移民说,前者已经很好地融入了当地社会,且从未中断发出针对中国的批评声音。但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亲中国的华人比例正在上升,在澳中文媒体已经被亲北京的团体控制。


澳大利亚华裔学者、盘古智库学术委员雪珥6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近些年,中资不断进入澳大利亚,越来越多无论在教育程度,还是富裕程度上都不错的新华人移民到此,澳洲老居民中难免有些人不适应,尤其是少部分保守人群。媒体中的保守力量则用鸡蛋里挑骨头的方式将这种不舒适感放大。迪布在接受《澳大利亚人报》采访时就直言不讳地说:“我们需要明确一件事情,那就是中国与澳大利亚在价值观上截然不同,所以,澳大利亚对待来自中国的投资不可能像对待其他国家一样。”
    
在迪布发出这个危言耸听的警告的前一天,澳新南威尔士州工党参议员达斯塔里终于在媒体狂轰滥炸之后低下了头。此前,他被爆接受一家与中国有关的机构的捐款。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6日报道,达斯塔里5日道歉说,“我不该接受这些钱,我做错了”。他还发表声明,收回在南海问题上发表的支持中国的言论。


澳媒体和政客不断抹黑在澳华人的现象引起澳一些理性人士的警觉。“别理会中国恐慌论者,中国的增长是我们的未来”,《澳大利亚金融评论》6日以此为题报道称,澳前总理基廷将中国视作“澳大利亚繁荣的关键”,称澳大利亚已经从同中国的经济合作中获益很多。

澳大利亚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5日的一篇文章则提醒称,“澳大利亚承受不起拒绝华人的代价”。以下是文章全文内容:

澳大利亚媒体焦点正从中国投资转向中国在澳的影响力。有文章暗示,澳逾百万华人是北京情报“真空吸尘器”的潜在成员。华人对中国崛起成为经济和科技强国肯定发挥了作用,但并非通过间谍和政治活动,而是通过贸易、投资和合法的知识转让;这也不是出于爱国主义,而是源于自我利益——西方公司和消费者也是如此促进中国崛起的。
    
若有一些中国背景的澳大利亚人或在澳中国公民表达对北京政策的支持,或向政治人物合法捐款,那也是我们宪法赋予他们的权利。个人与中国政府的联系是否成为安全问题,那是澳安全机构的事情。它不应代表更广泛的华人。诚然,北京在澳的影响力是个严重问题,中国政府也并不掩饰想动员海外华人支持。但抹黑所有华人,这对个人不公平,对澳社会也无好处,会给国家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中国游客支撑了我们200亿的教育出口产业和470亿的旅游业。不仅如此,中国的金融和人力资本是澳大利亚在未来世界经济中成功的关键因素。我们的市场、资金和人才的首要来源可能是中国。澳大利亚没有其他可替代的选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越来越不靠谱;日美似乎注定陷入长期停滞;印度还在艰难应对结构性问题;欧洲面临有欧元会瘫痪、没欧元竞争力下降的选择。
    
澳大利亚应该与华人打交道,他们也是我们在跨国服务业经济中立足的一个资源。看看硅谷,那里超过1/3员工是外国出生的。在当今澳大利亚,1/4理工科研究生是中国人。因为害怕北京的触角而拒绝这项资源,这是我们消受不起的一种奢侈。澳大利亚不是美国,我们是小经济体,无法产生足够本土劳动力在新产业竞争,如今又面临建立创新商业文化难题。尽管偶遇挫折,中国企业可能继续在澳收购。但在一个华人觉得被当成潜在间谍的国度,中国的创新企业是否会投资,中国的专业人士是否愿意留下来,就远非那么确定了。

(作者约翰·李,乔恒译)


《环球时报》驻澳记者感到,真正了解中国的澳大利亚人对待中国是另外一种态度。他们不仅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感到高兴,而且对在澳华人非常友善。澳大利亚首都领地首席部长安德烈·巴尔6日对记者说,堪培拉是敞开怀抱的多元化城市,这里至少1.5万人有中国血统,他们对城市生活的贡献是巨大的。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