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教育-114】从女儿的社会实践引发的思考

2016年09月09日 新西兰教育


两周前的一个下午课后,女儿的学校。我坐在教室里,正听几位同学在介绍她们的社会实践项目。突然,透过门旁的窗户,我看到一匹马! 真的,马!牵马的人没有马上要走的意思,手里拿着个盒子,马在不停低头嚼着。




我又听了一会儿介绍,门外的马还没走,牵马人好像在等什么人。我实在好奇,冒着被马尥蹶子的风险出去和牵马的人聊了几句。位原来是位家长, 她孩子的实践项目与马有关,正在教室里做介绍,一会要把马作为项目汇报的视觉辅助,让观众有个直观感受。


那天,是女儿学校十年级的社会实践项目的第一批项目汇报,这也是社会实践项目的最后一个环节。每个项目组,不管一人、两人还是三人,都必须全部上台对自己的项目进行总结介绍。台下的观众是其他同学、家长和督导老师。这次的实践活动的项目主题是全部由学生自己选定。我去听的这两个项目汇报,一个是收集旧图书,免费提供给一所小学,另一个是把蜜蜂引入校园,在学校的后山搞了几个蜜蜂箱,提高同学们对蜜蜂和人类关系的认知,据说酿出的蜂蜜会在明年初的全校野餐活动中上市。这只是五花八门的社会实践课程中的两个项目。




这个社会实践课程很特别,因为整个大半学年的项目过程就没有占用课上时间,都是在课间和业余时间进行的。学生们要自己或结成不超过三人的小组,通过调研、计划、实施和总结四个阶段来完成一个对社会有益的实践项目。


女儿的项目小组最终选择的是到家庭收入相对较低的地区的小学,在课后帮助老师照管上托管班的小学生们(推荐阅读前文)


本周,女儿的项目汇报也做完了,这标志着历时大半年的“课程”的结束。回顾女儿项目的历程,我深深地感到组织这样大规模的社会实践活动真是相当不易,需要全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的共同重视和支持,才能够营造出这样良好的成长环境。


社会支持

 

社会实践,是一定要在社会中进行的。社会应该是孩子成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场所。新西兰教育部提出的教育体系设置的八大原则,其中一个叫做联系社会(Community Engagement我通过女儿这次的项目过程,感受到新西兰社会对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支持。


在女儿构思项目的初期,方向并不是十分明确。是一个在“希望做什么”和“能够做什么”之间不断取舍权衡的过程。这个过程,和真实的世界很像。女儿小组开始的时候广泛进行外界联络,打电话,发邮件给很多组织和机构,包括慈善组织、商业公司还有一些教育机构。因为女儿年龄才15岁,很多机构没有办法同意招募她们做志愿者。但是,不少机构在婉拒的同时,还都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其实,女儿最终的项目方向确定,是受了一个拒绝女儿请求的机构的启发的。那个机构在回复邮件时说的大概是,“对不起,我们这里没有机会接收你们,但是,你们不妨去试试低分的小学,我知道他们一定会有些需要的。”这帮助了女儿的小组最终确定了项目。



女儿的项目结束后,她请那所小学的对接老师给自己的项目表现做个评价反馈。女儿让我看了这个反馈,从篇幅上就让我吃惊,一整篇A4纸,将近500字!学校老师的评语非常认真,从字里行间能够体现的出来是专门用心为女儿而写的。其中谈到了这位老师自己对女儿关于沟通、组织和评价,她还专门去收集了其他看到过女儿活动的老师,甚至是托管班的小朋友们的评价,真是好评如潮。当然,老师也提出了对于活动组织的一些建议,已经在和小同学接触的时候,也需要有意识地去甄别一些情况,必要时及时通知当班老师。女儿的小伙伴,也得到了老师同样细致的反馈。我想,一个和女儿原来并不相识的另一个学校的老师,孩子们这么细心地进行反馈,这不但是反馈的内容对女儿有所帮助,也体现出了社会成员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支持。我觉得这是社会对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有着广泛认知的一个缩影。



(女儿的项目作用的一部分,图文并茂的过程笔记



 

学校支持

 

没有学校的支持,这个社会实践课程根本无从谈起。


首先是学校教学计划层面的支持。社会实践项目的规模,可大可小。学校集体组织外出去擦公共汽车,占用半天上课时间,是一种做法,像女儿年级今年这么大规模的动作,也是一种做法。效果上,当然是后者锻炼更多。但整年的教学计划中加入这么大型的接触社会的课程,对学校说不能不加一个大大的赞!因为我知道,并不是每一所新西兰的中学都有这样的安排。


其次是教职员工的大力支持。女儿的年级有160多学生,如果两个人一组就要有80个小组,80个不同的项目,而每个项目都有学校的老师进行督导。难道学校会动用80个老师来跟进每一个学生项目吗?带着这个疑惑,我有幸和全校社会实践课程的老师在一天的课后时间进行了半个多小时的访谈。答案是肯定的。真正有80多位老师被分配到80多个各式各样的学生社会实践项目上。他们的角色是进行督导,但不是代办。


这些老师和学生关于项目的沟通,全都不占课堂时间,而是上午的大课间,中午吃饭时间,或者是放学以后。最后这些老师还要聆听学生的项目总结报告,按照提前规定好的项目评分标准,给学生评出成绩。


其实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本职授课科目,这个社会实践课程是他们用自己的时间,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去帮助这些孩子,让他们更好地熟悉、了解、进入这个社会。


可以说这样有效果的社会实践活动没有学校和教职员工的大力支持,是不可能给孩子提供这样的良好锻炼机会的。

 

家庭支持

 

文章开头提到的那匹大马是一个同学的妈妈牵来的。大家可以想一想要从自己的农场把一匹马运到学校来帮助孩子进行项目的总结汇报,家长也是蛮拼的。我后来和那位牵马的妈妈聊了几句,她的孩子做的项目好像是关于提高社会关于“让儿童接触动物(比如马)能够帮助个人成长”的认知。


我家里没有高头大马,那东西太贵。还好,我女儿的项目,有汽车就够了。女儿的项目的实施阶段,要每个周三下午课后去那所学校。把女儿送去自然是我们的责任。活动的时间大概有两三个小时。送女儿到了以后先回家再去接,时间上有点尴尬。不回家,这段时间怎么打发呢?有时候我在旁边找个只有两张桌子的咖啡馆坐下来,其实就是找个暖和的地方,因为那段时间是冬天,还是有些冷的。不过咖啡馆5点就打烊,还得在车里蹲上半个多小时,等着女儿从已经漆黑的校园中走出来。有时候,我和太太安排轮流值守,我送她接。


做家长的除了体力上的支持外,思想上也要支持。在女儿项目前期的煎熬过程中,父母的支持就体现在思想上。女儿遇到的那么多困难,给家长提供了传授经验的机会。如我在前面一篇介绍文章中写到的,当孩子要自己和外面陌生的大人的世界联系时候,写邮件还是打电话还是发短信,别人不在是留言还是挂机?电话通了,怎么能提前准备好把事情尽量简短地说清楚这些都是我们传授此前几十年的社会和工作经验的机会。当然,这些要花时间,花精力。


总归我觉得,社会和学校为女儿创造了好的条件进行社会实践锻炼,咱做家长的也要尽所能全力支持。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何况,还是自己的孩子。


这次半年多的社会实践课程,我觉得是女儿学校十年级课程设计的一个亮点。女儿通过这个项目收获了很多。项目锻炼了她与真实的外界社会的沟通能力、项目的组织和协作能力,加多了一份面对困难想尽一切办法去克服的经历,在困境中发掘认识自我价值的能力也在去小学的第一次活动时得以飞升。在我看来更重要的,女儿意识到,原来自己可以独立地和社会进行接触,来完成一件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这个认知,会极大地增加自信,因为女儿意识到她已经快有能力作为独立的一分子在社会中生活了。看到这里,太太开了腔:不光女儿变得更自信了,连我们也对女儿更有信心了!不是吗?女儿在项目初期所经历的各种撒网联络、被婉拒、去找新线索、再联络、再被婉拒、最后终成正果,将来真正的求职过程不也就是这样吗?


是来自新西兰的社会、学校和家庭各方的支持,带给了在新西兰上学的学生们这样优质的真实的社会实践环境。


 


作者简介


Sherman Wang - 在外企工作了二十年,曾任全球五百强美资企业中国区服务总监。因希望为孩子寻找更好的教育环境,全家移居新西兰。


Sherman创办了提供教育服务的公司,并在奥克兰理工大学教育系学习,获得教育学士后文凭。


如有关于新西兰长、短期留学的需求,请发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