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幾年前我就觀察到一個現象:美國人偏愛把小孩打扮得很成熟。一歲之後日常穿的衣服,小孩和大人的樣式和花色基本一致,只不過大小不一樣罷了。而特殊場合的正式著裝,則從三個月大的就能找到,甚至連男生的小西裝,女生的晚禮服都有了。與此相反,中國人傳統上喜歡把小孩打扮成小孩模樣。孩子們的衣服有他們獨有的鮮艶花色,和非常實用的樣式(比如近幾年頗爲詬病的開襠褲)。所以幾次回國下來我深有體會:中國買的孩子衣服拿到美國穿嫌太過幼稚花哨,美國買的孩子衣服拿到中國穿又嫌太過素氣。
這幾年隨著孩子們逐漸進入美國公立教育系統,我觀察到另一個中美對立的現象,那就是在教育上,美國人習慣把孩子當孩子看,比較少講大道理,適齡讀物很大一部分都是以本年齡段的吃喝玩樂爲主題;而中國傳統教育則與此相反,從小就把孩子當成人看,從小就給孩子講大道理,四書五經從開蒙就開始背,這些大道理從三歲一直陪伴中國人一生。現代教育沒有四書五經,但是大道理却一點沒少,從幼兒園一直講到一個人學習工作退休,退休之後還會有許多大道理等著。所以現代中國的“高大全”思想深深植根於這幾代人。
美國孩子穿衣成熟,教育幼稚;中國孩子穿衣幼稚,教育成熟。這不是很有趣的現象嗎?究竟什麽原因造成了這種現象?到底哪種選擇更加正確?
依筆者之見,教育方面差異的一個原因大概價值觀不同造成的。美國人崇尚個人主義,重視不同個體的獨特發展,所以起碼在兒童時期比較少用通用的大道理壓人,更希望孩子自己主動學習適合自己的知識和道理。而中國人更加注重集體主義,團隊協作能力尤爲重要,事事儘量以大局爲重,所以需要從小就灌輸大道理,一直保持終身。另一個原因則可能是科學與傳承的差異造成的。年輕的美國以科學治國,在教育方面也是如此,按照科學研究出的本年齡段的理解能力,對孩子進行教養,以科學的精神逐漸深入,由淺入深。而古老中國的傳統教育,幾千年數百代人的實踐經驗證明“國學”是要長期熏習出來的。所以在孩子完全不能理解却又記憶力最好的時候,先把傳承下來的大道理裝在腦子裏,待人成熟之後,這些道理會自然顯現出來並指導一個人的生活,即所謂深入淺出。
近現代中國有將近百年的文化斷層,千年的傳承曾被完全唾棄,近些年才慢慢興起了一小股力量的“國學熱”和中國的“文藝復興”。現有的絕大部分教育理念都是完全西化的年輕的“科學方法”。或許不同的教育方法正是適應了不同的國情,沒有必要去盲目比較,甚至盲目跟從。亦或許真的有一個對錯,但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相信終極答案至少也要百年之後方能定論,我們只能在這裏淺顯地提出問題,隔靴搔癢罷了。
至於穿著打扮上,與中國普通大衆的服飾觀念相比,美國人普遍更講究儀式感,不同場合一定要穿合適的衣服。比如我曾跟上海朋友抱怨過每天要洗很多衣服。孩子上學有規定樣式的校服,回家玩經常要換上一套休閒服,踢足球要再換一套球服,連襪子和鞋子都要跟著換。晚上還要換睡衣。我先生也基本是同樣的換法。所以最多時候,每人一天就要換四套衣服,大小四個男人就是十六套衣服。朋友聽了直咋舌,連呼“從來不知道美國人這麽麻煩”!她說自己在最時髦的上海頂多換一雙鞋就應付所有場合了。然而反觀中國古代,但凡有正式場合也是非常嚴格規定了服制禮節的。大到衣服的顔色樣式,材料,所綉花紋圖案,小到冠帽鞋履,所有配飾,皆規定得詳之又詳。遠到《周禮》,近到《紅樓夢》,無一不可窺見中國古代上層階級細緻入微却又無所不在的儀式感。正所謂“三代知穿衣,五代知飲食”。同樣由於百年的文化斷代,現代中國人已經很久沒有這方面的文化指引了。筆者自然也有自己的許多局限性,本來只想寫寫育兒過程中的小小觀察,不想却不小心觸碰到如此宏大的問題,只能望洋興嘆了。孩子的衣著打扮幼稚或成熟,實用或觀賞,舒適或儀式,大概也要靠時間來給出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