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央电视台四套《中国新闻》节目里播出由澳洲亿忆网制作的中秋特别报道《澳华裔儿童诗词声中迎中秋》。
央视播出视频:《澳华裔儿童诗词声中迎中秋》
亿忆网2016中秋特别报道视频:《成长在南半球春风里的“金秋”明月》
央视播出画面截屏
亿忆网2016中秋特别报道:《成长在南半球春风里的“金秋”明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群跟着老师诵读北宋文学家苏轼名篇《水调歌头》的孩子们,来自澳大利亚悉尼育才中文学校。他们都是中国在澳大利亚移民的二代或者是中澳混血儿。在中秋佳节即将到来之际,远离祖籍国万里之外,身在南半球的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渴望和中国的孩子一起,共享这轮明月。
顾嘉辕,就是其中之一。除了学习中文之外,还在澳大利亚学习了书法,今天在课堂上,她用毛笔写下了“团圆”。
“我在澳大利亚可以过意大利节日、西班牙节日、英国节日,当然也可以过中国的节日,但是每次过中国节日的时候,都会觉得最亲近”,顾嘉辕说。
像悉尼育才这样的中文学校在澳大利亚悉尼还有数十家,今年中秋佳节之际都举办了各式各样的特色活动,在海外营造出“丰收”的喜悦氛围。
悉尼育才中文学校学生家长汪洋说:“我个人感觉到,中国现在比任何时候都受到国际的关注,这其中包括了中文和中国文化,因此,我希望我的孩子,虽然他出生在澳大利亚,他能够从中文入手,能够传递中国符号,能够更多的了解中国,而不会成为一个“香蕉人”。”
由澳大利亚民间创办的办的中文学校,学生的家长大多是在20年前来到澳洲留学后移民到澳大利亚的,现如今,他们的孩子也已经进入到学龄阶段,如何让自己的下一代也能烙上“中国印”,真正体会祖籍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和历史,学习中文只是第一步,通过与中国同步庆祝传统节日,文化上的“身份认同感”才得以到深化。
悉尼育才中文学校教师何伟萍说:“通过这些形式的活动,是让孩子找到“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认同“我是谁”这个概念,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
敲响澳洲产奶粉铁罐儿制成的腰鼓、写毛笔书法、学生中国画作展览,朗读中文诗篇,即使季节与中国有反差,但是这轮升起在南半球澳大利亚春风里的明月,也披上了象征收获的“金秋”外衣。
澳大利亚新州教育社区部国际交流项目高级专员史双元接受亿忆网采访时说:“由于南半球和北半球的气候差别,在气氛上有些不一样,澳大利亚的圣诞节是夏天,一样也在庆祝,这样就告诉了我们,只要组织的好,哪怕时间、季节不吻合,但一样可以创造一个小环境,让移民二代真实体验中国文化。”
*亿忆网独家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欢迎订阅亿忆墨尔本微信
■ 投稿微信:e2news
■ 广告合作微信:e2service
■ 广告合作Email:[email protected]
■ 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号”点击关注
■ 搜索“ melyeeyi ”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