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今年录取率是5.2%。100个学生有5个获得录取,看起来也还不错。但别忘了,这是整体数据,包括了校友子女、体育特长生等录取率远远高于5%在内的数据。如果对这个数据往细的方向解剖,你会发现,分给中国大陆学生的录取名额少得可怜,录取率只能低于0.5%。
现在进哈佛,难,太难了。那到底什么样的学生能被名校青睐?今天快报君和大家分享闻道老师的一篇文章,文章阐述的美国教育理念和啄木鸟教育创始人陈起永老师提倡的美式思维相似,希望给爬藤的你一些启示。
文章转自:我在记录美国
ID:recordingUSA
遥不可及的“哈佛梦”
▼
话说,去年冬天的圣诞节假期。
那天,临近傍晚时分,波士顿正逢凄风冷雨,哈佛大学的校园里,创始人约翰·哈佛的铜像前,游客们在泥泞的地上排着长队,挨个儿与铜像合影,经年累月,铜像的脚已被摸得闪闪发光。
我家也加入排队的行列,两小家伙的外婆格外卖力,踮起脚抱着他们,唯恐够不着约翰·哈佛的脚,拍了一遍还嫌不够好,直到后面排队的人面露不悦才作罢。
民间传说,摸过他的脚申请哈佛的胜算会大几分。
我也曾独自来过哈佛多次,却从未摸过,这一次,儿女随行,自然免不了俗套,孩子外婆的心情也可以理解。
不同肤色的人群不畏严寒,怀着虔诚的心情一个接一个地合影,那一刻,“哈佛梦”仿佛触手可及。
而今,已是春天里。
在这让人心绪荡漾的季节,与“常青藤”相关的消息就像接力赛,今天多所名校同时录取黑人四兄弟,明天邻家华裔女孩揽收四五个通知书……
关于中国学生的好消息也相继而来,哈佛大学今年共向中国学生发出了13份录取通知,史上最多。而另一个常青藤名校康奈尔大学在中国的录取人数已超过70人。
一些神级学校也开始出现,南京外国语学校已有20人被常青藤伸出橄榄枝,北京四中有19人,北师大附中17人,深圳中学14人……
这些好消息不断地刺激人们的神经,连我这个二十年前就参加过高考的,都跟着有点莫名的小激动。
激动归激动,但今年的整体录取率依旧不乐观。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申请常春藤的中国学生约4万人,仅不到200人收到绣球,这数据还包含了众多的美国高中,国际学校的生源。
整体录取率不足0.5%,且呈不断走低之势,这好似王小二过年。是我们华人真不行?但同是华人的新加坡,录取率却高达14%!
对绝大多数的中国学生来说,常青藤还是如此遥不可及,好像唐吉诃德与大风车的战斗,到底原因何在?
这值得我们去检讨!
为什么是他们?
▼
Ziad Ahmed凭着在申请材料上连写了一百遍“black life matters”(黑命贵),竟然被斯坦福大学录取了。在此之前,他已被两所常青藤名校普林斯顿和耶鲁大学录取。
这跟当年白卷英雄张铁生没有什么区别嘛!
然而这位孟加拉裔的美国高中生绝对没有你想得那么简单。
他来自美国排名前十的普林斯顿中学,成绩优秀。
他高中期间创办了自己的咨询公司,有自己的维权机构,参加过希拉里竞选总统的助选团队,到过白宫并被奥巴马接见,上过Ted演讲,还在赫芬顿邮报上有自己的专栏。
这简单就是一个小小的社会活动家!
同样来自新泽西州的黑人女孩怀特·索普要从哈佛大学等8所常青藤外加斯坦福大学中选出自己心仪的学校。
她是高中学生会的负责人,有出色的领导能力,在全国塞尔玛演讲和散文大赛得过奖项。
来自北达科他州法戈北高中的马丁·阿尔滕堡是继怀特·索普之后,被媒体报道出来的第二个横扫八大藤校的“高考状元”,同时被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大学录取。
他的成绩全A,是个优秀的小提琴手,除了学校的乐队,还参加了当地的管弦乐团、室内乐团和青年交响乐团,学校里的田径队和游泳队也有他的身影。他参加数学竞赛,做社区志愿者,还是一个全国性的学生服务组织“Key Club”在当地的负责人。
加州橙县艺术学校高中生萧靖彤则是第三个横扫八大藤校外加斯坦福的“高考状元”,算上此前的伯克利加大、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南加大、西北大学等等,这个华裔女孩包揽了美国大半一流名校。
小小年纪的她,是电影评论家、洛杉矶时报高中特约记者、百老汇世界学生博客、诗人和剧作家。
另一位同样来自加州的华裔女孩田妤倩则在2016年底就被哈佛大学提前录取。
除了成绩优秀,她6岁开始练跆拳道,9岁获黑带,11岁加练空手道,至今,共获得了21个跆拳道及空手道世界冠军称号。
再让我们将视线拉回国内。
来自南京外国语学校的李瑞怡今年收到包括哈佛在内7所名校Offer。
高一时,她曾被选为公派交流生在圣路易斯大学高中(男校)学习了半年。作为唯一的女生,她参加多个社团,做校报记者,学校各项体育赛事、学生会竞选、慈善活动、大型演出都少不了她。学期快结束时,还办了一场古筝演奏会宣传中国艺术。
上海复旦附中李若琪也拿到了5所常青藤大学外加斯坦福大学的offer。
她自小学起就对文学与哲学兴趣浓厚,读过英文原版书籍多达一百多本。她还是学校拉丁语课程的发起人,并创办WLSA戏剧社。申请了哈佛和斯坦福的夏校课程,并获得了全A成绩。发表的诗歌和散文超过10万字,央视英语风采大赛也有她的身影。
长沙长郡中学任雨莹两年前被多所美国“常春藤”录取。
任雨莹在哈佛大学夏校选修的BasicJournalism课程,得到了哈佛教授的高度认可,还为她申请学校写了一封推荐信。
高一时,她就创建了慈善组织“巴冶助学俱乐部”,还担任大型活动双语主持人、广播站播音员,做业余模特、学校助教、媒体实习记者,是学校模联主席、民乐团的团长。
……
对他们来说,学霸只是一个基本配置,他们还得是社会活动家、特长生、热心公益事业,他们文武双全,还有领导力、表现力。
如果他们都文武双全...
▼
然而,来自中国的4万申请者中,像上述这些优秀学生那样,能入常青藤招生官法眼的也不过凤毛麟角。
虽然近年来中国考试作弊、成绩虚高可能影响了招生官对中国学生的偏好,但我认为这始终还不是主因。
常春藤喜欢的是一个生动的、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一个书呆子或者做题机器。
而这恰恰是中国学生的痛点。
哈佛大学一位招生官谈起对中国学生的印象时说,由于历史背景,中国学生对学习非常的看重。家长要求孩子每天学习到深夜,完成超额的作业,孩子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对全面发展往往重视不够,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人才,我们想要的,用中国话说,叫文武兼备。
一言蔽之——中国学生“重文轻武”。
作为过来人,这一点相信大家都感同身受。我记得,直到大学毕业时,除了学校组织的实习,我都从未参加任何社会活动,一直在象牙塔中度过。这与犹太人让孩子从高中时就主动接触社会的观念背道而弛。
这也正是中式教育与美式教育在观念上的最大冲突。
近些年,随着家长的视野更加国际化,情况开始有所改观,中式教育也在不断地吸收美式教育的精华,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转变还是任重而道远。
目前的现状仍然故我,中国学生多数还是只顾埋头学习,在学校里几乎不社交,很多家长对孩子参加志愿者、体育活动的态度也是极其功利的。很多人认为做这些无意义的事情根本就是浪费时间。家长也不注重培养孩子的情商。
至今记得,我们读书的年代,参加拉拉队、演话剧等课外活动的同学,往往被人嘲笑甚至看不起,而今,嘲笑的情况仍时有发生。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种心态伴古代科举考试而生,至今还在中式教育中大行其道。
另一位耶鲁大学的招生官说一针见血的指出,他们收到来自中国学生的申请文书,一看就是过度包装,他们的简历过于完美。
虽然文书中显示他们参加了这样那样的社会活动。但阅人无数的他们,还是能感觉得到其中的功利性或者水分。
从科举考试到今天的高考,“重文轻武”的中式教育理念一脉相承,也造就了与西式教育的最大冲突,这一冲突在常青藤名校的申请中得到了放大。
今年收到14份常青藤OFFER的深圳中学,其校长朱华伟在谈及为何收到诸多国内外顶尖名校的青睐,“这与深圳中学先进的办学理念、系统的课程设置、丰富的课程资源、自由民主的校园氛围、诚信严格的成绩管理体制、深厚的文化积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些主体课程对于学生的品格塑造、能力培养起到不可缺失的作用,推动学生的学术素养全面发展。”朱华伟说。
不仅如此,学校还鼓励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具有学术价值的活动课程,比如IYPT国际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USAYPT(美国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CTB哈佛中国大智汇创新研究挑战赛、美国高中学生数学建模竞等。通过参加这些国际学术活动,学生们在收获荣誉的同时,学术研究、创新等能力也得到培养和锻炼。
实践证明,像深圳中学、广州华美中加国际高中等一些与国际接轨得比较早比较好的公立或私立中学,都陆续开花结果。
因此,奉劝对常青藤名校志在必得的学生,向美式教育的理念靠拢是你唯一的选择,他们只要文武兼备的人才,
文章整理自:我在记录美国(recordingUSA),一样的美国,不一样的视角。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