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邻居住着一位在美国大学任职的中国教授。此人来美多年,在当地华人社区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凝聚力。
有一天傍晚,我在小区陪俺家小朋友闲玩儿的时候,偶遇他和太太正在散步。平时,这位教授行色匆匆,我很少有和他说话的机会。那阵子,他手下的几位中国雇员私下传说,他要到外洲求职,难怪他经常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想不想跳槽啊”,他向我走来,直奔主题。
他向我推荐的是一位刚来此地就职的华人教授STEVEN。STEVEN毕业于国内外名校,来美国也有一定的年头了。但他初来这个城市,人生地不熟的,他很想雇用一位在本地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来帮助他从零开始建立起实验室。
“帮帮忙吧,STEVEN人很不错的,课题也很好” 。我的邻居这样向我说道。
真巧,那段期间,我自己的题目进展不顺,基本要走进了死胡同。我也确实在留意着合适的机会。
听他这么一说,我几乎没怎么思考,就答应了他。就这样,我变成了 STEVEN手下的雇员。
第一次走进STEVEN的办公室,我眼前看到的是铺得满地的文献和摆在桌子上东倒西歪的书籍。这会是怎样的一个教授啊?我心里开始悄悄问自己。
推开实验室,里面空空的, 没一点儿人声。
上班的第一天,STEVEN就向我提出了要求:我们要在一个月后,不仅要让这里运转起来,而且还要开始出数据。
天哪,这简直是深圳速度。
于是,我以最快的速度进入了工作状态。
我的办公桌上,摆满了美国各大公司推销员赠送的产品目录和从网上查到的各种比价资料。我圈圈划划加上不断的请示汇报,最后,我以大跃进的速度,把所有的订单都送了出去。每次,系里的秘书看到我去送定单,总是善意地会心一笑。
“一个月后出数据。”
一想起这个,我几乎片刻都不敢休息。于是,在等药品试剂期间,我开始着手研究我们要常用的实验方法。偶尔,我也会去端详端详那几台还没有原材料的机器。对了,差点儿忘了说,我还要经常给厂家打电话,让他们安排来人调试机器,现场演示机器说明。另外,每隔一天,我还要去动物房看看那些被变种的小老鼠们是否还依然健在。每天,光是处理这些杂事,我就忙得不亦乐乎。有时候,我刚想坐下来喘口气读点儿文献时,STEVEN又开始说话了:“你能不能去趟图书馆,给我复印几篇文章再借本书回来?”。
那时,我在国内听过一句话:“领导的需要就是我的需要。”。把这话用在这里,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咱啥都别说了,一路小跑直奔图书馆去吧。
就这样,过了十天左右,一箱箱的药品和实验室使用的锅碗瓢盆都来了。为了让“一个月后出数据”变成现实,我基本是看一个药品箱开一个,然后,快速把它们分门别类做好标签,再摆放在实验台上。
经过一些准备工作,实验室开张了。“一个月后出数据” 也终于变成了现实。
不过,这时候,我家里的领导开始说话了:“你现在怎么比咱家邻居的那位教授回来得还要晚啊?”。是啊,我也感觉到了,自从给这位中国老板打工以后,每天我至少要比以前多干两小时,而且还是高强度的。“高”处不胜寒,要是因此亏待了家里的小朋友,那是不行的。我,还是考虑开溜吧。
就这样,在我任职三个月时,我再次跳槽。
自从我离开后,这位中国教授手下雇用的都是清一色的中国人,而且都是从大陆直接招来的学生。据说,拿工作签证的雇员来到美国后,由于签证的原因,不易炒老板的鱿鱼。话虽这么说,STEVEN手下雇用的人,还是像走马灯似的,走了一个又一个。
其实,STEVEN这人还是很不错的。我离开他实验室那天,我们还一起出去吃饭话别。他初建实验室,肯定需要大家玩儿命地干。这样的工作强度,只是不适合我而已。不管是我还是其他人,女博士既要照顾家庭,又要搞好工作,真的很不容易。
不管怎么说,在美国任职的华人教授,都是当年留学生中的精英。做为少数族裔教授,在拿到终身教授职位前,他们不玩儿命干,不行啊。所以,那些有意在美国给中国老板打工的求职者们,在应聘前,也得记住这个俗理啊,更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免得像我一样瞎折腾。另外,说句题外话,我还听说,在美国的印度和日本教授用人也挺狠~
来源/水影儿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