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校长的来信开门见山。
“各位家长和监护人,今天我写信是要谈几个关于孩子心理健康的话题。”
校长一般是不会直接单独给家长写信的,校长和家长的沟通大都是写在每周学校通讯中,这次单独一封信,看来意义非凡。
“你们可能都已经听说,心理健康方面的专家对一部叫做《13个理由》(13 Reasons Why)的美国电视剧可能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的担心程度正在与日俱增。这部13集的电视剧的女主人公,美国高中生汉娜,在列出了13个理由之后自杀了。这部美剧引起了很多年轻人的心理共鸣,作为家长和监护人,我希望你们了解这部电视剧可能对年轻人造成的影响,并希望你们掌握一些资源以便更好地和孩子讨论这个话题。“
我猛地想到,前几周在看Netflix的时候,确实会经常看到《13 Reason Why》这部电视剧的上线广告。只是,可看的剧太多,还没来得及观看。原来,这部剧的主题是关于自杀!
校长的信引起了我对剧情的好奇,于是迅速找了些影评,了解之后顿觉这部剧绝对会是饱受争议的,要不然也不能获得新西兰影视评级办公室的“青睐”。
新西兰政府影视作品分级办公室把《13个理由》这部电视剧评为了RP18,这是有史以来他们给出的RP级别中最严格的影视评分。RP是限制级中的一种,限制不到标记年龄的观众,只能在家长或者监护人陪同下一起观看。RP18意味着18岁以下的人士观看,都只能在家长或者监护人的陪伴或指导下进行。在影视评级网站(政府网站)关于RP评级的说明网页这样写到[1]:
“有些时候,评级办公室会给一些影视作品评定为RP13或者RP16,但是最近我们给一部叫做《13个理由》的Netfilx电视剧给出了RP18的评分。RP的评分和R13,R16或R18的评分不同,如果把评级为R的影视作品提供给限制年龄以下的人的话,是一种违法行为。RP评分的意思是,限制年龄以下的人可以看,但必须在父母或监护人的陪同或指导下进行观看。”
据百度百科称,“许多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等都有完善的电影分级制度。在大多数国家,电影分级制度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在行业内部具有约束力,只对观众起提示的作用,而把选择权交给了观众,由观众实行自我保护。中国内地暂不实行电影分级制” [2]。
我印象中,国内好像有几部电影被贴上过“少儿不宜”的标签,但感觉上有些宽泛,甚至觉得有些要为票房添彩的意味。不过我想,因为中国的影视作品放映有严格的审查制度,应该是只要能放的,能播的,就都能看吧!
有意思的是,这部3月31日在Netflix上发布的被新西兰评为RP18(18岁辅导级)的电视剧,我在国内的媒体(《新京报》4月12日)上却看到了一篇宣传文章,推荐大家观看,题目竟然叫做《<13个原因> 值得看的8个理由》[3], 丝毫没有提及可能带来的潜在负面效果。
而在自由的国度新西兰,这部剧反而引起了很多警觉和限制。因为对这部剧的评分严格到前所未有,评级办公室把对《13个理由》评级说明文档放在了网上,谁都可以下载浏览。这份文件长达17页,里面有每一集的剧情大概说明,有什么样的场景,用了什么样的语言,等等,详细阐述为什么它的评级是RP18,精细程度令我感叹。
在校长的信中,也说到了该剧获得的RP18的“高”评分,这可能也是引起学校重视的一个原因。校长的信写得漂亮!仔细体会,余味无穷。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看过这个剧,他们将有机会和大人聊聊剧情,并从这些不做评判又关心他们成长的家长或者监护人或者成人那里受益。如果你的孩子还没有看过这个剧,告诉他们不看这部剧是OK的,尽管朋友们全都看过了。如果他们决定要看,我们建议您和孩子一起观看并和孩子进行讨论。”
这里没有强制,孩子有选择,但是在一定的自由范围内选择,并非完全的自由。对于家长,如果你想使孩子受益,两个要点,一是要关心,二是不做评判(non-judgemental)。这第一点做父母的都这样,但是这第二点可是极难做到的。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他们受到来自身边同伴的影响越来越大,有时会比较容易因为大家都这么做而盲目地去做,可能会迷失自己,甚至是违背自己的意愿去做。所以校长点出的这一点尤为重要,it is OK not to... 就算你的朋友们都那样,你不那样也是OK的。
校长来信中,列出了希望家长了解的要点,这样可以和孩子讨论。
1. 《13个理由》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很多场景并不能反映现实的生活
2. 认可年轻人看完这部剧之后会产生情绪低落的情况,这是正常的情况,和孩子聊聊怎么可以应对
3. 自杀并不是应对困难时期的常用和有效的应对方法。无论一个人有多么无助,总会有更好的方法能够面对眼前的困难。记住,艰难总会过去。
4. 绝大多数人在经历了被欺凌,朋友死亡或者其他该剧中描述的场景后并不是选择自杀来应对的,他们需求支持,帮助他们找回自己正常、健康的生活。
5. 和孩子强调,对于一个人的自杀,不能指责任何人。虽然强奸汉娜的人和其他曾经欺凌过她的人需要面对自己行为的结果,但这不同于要为她的自杀负责。
6. 向孩子解释自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多数自杀的人在死亡时患有精神疾病,比如抑郁症。
7. 强调汉娜的自杀是一个警示,并不是一个英雄式的故事,这是一个后果严重的悲剧。
8. 提醒年轻人,自杀就是终结,并不像剧中展示的那样,自杀的人是看不到之后其他人的反应的。
9. 在生活中和汉娜有类似遭遇的年轻人,有轻生的想法,需要知道他们可以得到帮助。自己把收到严重欺凌,甚至强奸的秘密进行保守是不可取的,会贻误恢复常态。
10. 在剧中的那个学校里的心里导师(counsellor)是被严重歪曲的,展示出了不可信任和非常无能。这可能会给孩子一个印象,成年人帮不了什么忙。但是,我们的学校的心理导师们是经过专业训练的倾听者,也会提供很多使得年轻人受益的建议。此外,也可以寻求家长或者年级主任的帮助,一定要鼓励年轻人坚持找到可以帮助他们的那个人。
11. 为你担心的朋友去寻求帮助不是对朋友不忠诚。有些问题不能一人担着,寻找成人或其他朋友的帮助是可以的。
12. 作为和孩子谈话的开始,你可以问问孩子,“如果是在现实生活当中,除了自杀,汉娜还有什么其他的选择没有?“这是一个不错的引子,好和孩子开始这个比较难谈的话题。
校长还提供了一个网页链接,在那里有精神健康专家提供的专门针对这个剧,为家长提供的13种可以和孩子开始谈论这个话题的方法。
自杀这个问题是容易被避讳的话题,但它真是存在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新西兰的自杀率虽然比美国、法国、芬兰等发达国家低,但是在整体发达国家中,算是比较高的[4]。所以新西兰社会对这样的苗头都很重视和警觉,正视和面对是解决和改善的第一步,从校长的来信可见一斑。
[1] http://www.classificationoffice.govt.nz/blog/blog-what-does-rp-mean.html
[2]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mo7xKtUvzYxGFmfSXYwWLLNZqW3HI9tNi277KhfFH1VqTR7UQc6jgEXVk-GAqKMv-HR8Be_s2RJQbFhRobA_uOIIoNU7BItBSMQLr6XkK607h9cJpXXyw0UMaudw7Xjp
[3]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7-04/12/content_677677.htm?div=-1
[4]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ountries_by_suicide_rate
作者简介
Sherman Wang - 在外企工作了二十年,曾任全球五百强美资企业中国区服务总监。因希望为孩子寻找更好的教育环境,全家移居新西兰。
Sherman创办了提供教育服务的公司,并在奥克兰理工大学教育系学习,获得教育学士后文凭。
如有关于新西兰长、短期留学的需求,请留言或发邮件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