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有家箱包企业,多年来坚持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用两年时间“磨”出一款碳纤维拉杆箱,实现了产量用料和工艺上的升级换代。其研发团队人员多达300多人,年均研发投入数千万元,拥有众多专利,可随时根据市场需求推出新产品。一个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小微企业,一跃成为行业的佼佼者。有人说,不就是个拉杆箱吗?花那么大投入值吗?企业负责人说:宁愿在创新上多用劲,不能在销售上跑断腿。
5月10日,是首个“中国品牌日”。品牌是什么?品牌是质量,是效益,是产品质量观、技术创新观、社会责任观、企业发展观的内在融合与统一。品牌就是竞争力,是生命力。而品牌和创新是密切相关的,任何品牌的活力都来自创新。只有通过不断注入新的科技元素,才能保持品牌的先进性;离开了创新,品牌则难免被淘汰,这是被无数品牌案例所印证了的事实。
就数量而言,中国不能说是品牌小国,商标注册申请量已连续15年居世界第一;而看内涵,却不得不承认中国仍是个品牌小国。有数据显示,中国工业产品有220多种产量世界第一,但是自主品牌在世界100强品牌当中只占一个。这种状况显然与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的地位不相称,以至产生“海淘”“海购”等消费外溢的尴尬。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创新之于品牌经济的意义和作用自不待言。但在实践中,企业家又受着这样或那样的观念及行为的影响。有创新费劲、跟人省力的懒汉心理,有计月有余、计年不足的短视思维,有立马投入就指望立马见效的浮躁情绪,还有资金不足、人才短缺的现实困难。“人是观念的囚徒”。创新代表着发展与进步,而观念不领先、精神不领跑,必然满足现状,不思改进,只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最终难免不被淘汰出局。
在一些人看来,创新是“高大上”的东西,普通人难以企及。就创新内涵而言,确有高低层次之别,但普通人群中蕴含的创新潜力亦不容低估。前些年一次科技博览会上,就曾看到有可显示牛奶新鲜度的牛奶壶,有可用来照明的“肥皂”,有可种植植物的书桌,有可根据视力自动调节光亮的台灯等等,都是普通人作品。鲁迅说过,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创新之花的绽放,同样离不开适合生长的“好土”。对创新者多一些关注和扶持,善待他们的每一个“异想天开”,打造一种良性机制,就能激励更多人释放创新智慧。
品牌的背后是品质。这种品质,体现在做产品的人身上,就是“计利当计天下利”的胸襟格局,就是“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持久恒力,就是“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探索精神。质量之魂,存于匠心;品牌之优,优在专注。只有具备工匠精神、专注品质,“师其意,而不泥其迹;注其神,而不摹其表”,始终瞄准创新的制高点,才能既超越别人,也超越自己,攀登品牌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