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由未来分享的 《鬼吹灯》, 这部当年风行南北、人人手捧、彻夜通宵达旦阅读的畅销小说,终于被分享到了读书会.
《鬼吹灯》是一部中国的网络小说,主要内容是盗墓寻宝,作者为天下霸唱。第一部小说包括四卷,分别是《精绝古城》、《龙岭迷窟》、《云南虫谷》和《昆仑神宫》。随后作者继续创作鬼吹灯第二部,内容涉及陈瞎子和鹧鸪哨(杨雪莉之外公)之盗墓往事。而作者张牧野,毕业于南京一美术学院,主修国画。现从事金融行业,其《鬼吹灯》系列小说风靡一时,引起畅销书市“盗墓”小说盛行,并逐渐形成了一个畅销书流派。书中最吸引人的大概有几点:
1)大量知识点
上到天文,下到地理,通晓古今历史文化,包含生物化学无数知识,涨姿势,开脑洞
例子:尸香魔芋,世界上最臭的花
干尸(尸体在古代的处理和存放)
风水学(天星风水,以日月星辰对山川大墓)
精绝古国
2)人物设定的魅力
胡八一、王凯旋(胖子)、Shirley杨摸金铁三角.
前两者有下乡经历、军旅生涯,形象和性格可以比拟古龙小说《楚留香》中的光环男主楚留香和有点喜剧效果的好基友胡铁花.
胡八一和美国华裔Shirley杨,大胆勇敢和细心严谨的组合,两人爱情书中除了最后调侃了一把“我爱你”这种话以后你要每天说上几遍,几乎没有着墨,但在出生入死之际时时有伏笔浅浅流露。比如在云南虫谷Shirley杨中毒差点丧命,胡八一找到救命植物,替其敷药换药,大爷们也变心细了,可见一斑。在昆仑神宫最后关头,大家以为绝命于此,Shirley杨问老胡还有什么话想对她说么。老胡说,偶这辈子最不该就是被你个美国人给招了安,这一句话比“我爱你”可能见证老胡对Shirley杨已经分不开了的真心。
此外,配角小人物如安利满、大金牙等都塑造得很得当。
3)探索未知世界 敬畏之心
我们考古,研究历史,就是一定要遵循一个原则,大胆的假设,谨慎的求证。
你所说的外星人,也不是没有可能,并不是一提到外星人,就意味着外国小说中虚构的科学幻想,其实最早对外星人的记载,还是出现在咱们中国古代的笔记和壁画中,早在七千五百年前,贺兰山的原始部落壁画中,就出现了身穿太空服的宇航员形象,他们一个大圆盘中走出,周围的动物和居民四散奔逃,这些恐怕不是当初的人类能靠想象力能想象出来的,那应该是一幅记录发生重大灾难和事件的,记录性质的壁画。类似的情况在周夏时期的鼎器,以及一些古籍中都有记载……”
Shirley杨说道:“这些事都是传说,加上咱们的推论,并不一定能够肯定就是事实,考古就是这样,传说,记载,出土的古物,再加上学者的推测,这些内容越多,就越接近历史的真相,但是我们能做到的,只不过是无限的接近真实,任何历史都不可能被还原。在古代,人类对世界的认知程度很低,一些现在看来很普通的现象,在古代就会被夸大成妖魔鬼怪或者神迹,即使到了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仍然有些现象无法用科学来解释,我相信这并不是因为真的存在神和恶魔,而是科学的探索领域还不够广泛,再以后的岁月中,一定能通过科学的途径,找出所有不解之迷的答案。”
4)文化遗产保护
精绝国遗址遭到毁灭性掠夺留给我们的教训是,重视考古、珍视遗迹就是尊重历史和古老文化,说到底,就是尊重祖宗。人们常说,一个连祖辈都不尊重的人是成不了大气的,同样道理,一个不知道保护历史遗迹的民族也是没有希望的。所以,不管是由于无知而纵容外国人毁掠我们的文物,还是利益驱动毁灭性开发我们的古迹,都是没有希望的表现。
5)读书栏目文曰小强、鬼吹灯电视剧和通过原著的内容被改编成的电游也值得关注。
第二位分享的是由lily林俐余带来的她曾有过一面之缘的,在上海设计周有过攀谈的旅德艺术家、摄影师王小慧的自传《我的视觉日记》。
王小慧年轻的时候经历了文革的动荡,好在家里一直坚持和支持她念书。到了同济大学念建筑系本科后,因为有出国留学的机会,与她的丈夫俞霖结识,两人感情深厚。但出国的事情一波三折 等了六年才走得成,期间培养了他们的感情像知己一般,到了德国后一开始的一年是分开在两个地方的学习的,一个在慕尼黑,一个在汉堡附近,遇到很多教授、导师、艺术家朋友们的帮助,促成了深厚的友谊。小慧的个性可以说是很easygoing 、open minded、很有好奇心、很细心敏感 对世界有探索欲、是有创造性的mindset的。在丈夫顺利申请到博士学位时,她面临着要离开的困难。于是她在两个月准备好博士的复习,去考试,申请学位,以便继续念书可以留下来。最后奇迹般地通过了考试,分数还异常地高,语惊四座,并得到当教授助教的机会。结果她的朋友、演员安思佳以为她要走了,并一直很喜欢她,问她丈夫是否深爱她。俞霖说是的,他便在她房间里的窗子里跳下去了,为此他们夫妻俩接受警方调查,让回国的事情耽搁了。之后她在雕塑家门可夫妇家里住了几个月,在找到合适的房子前,门可夫妇住的地方有很多艺术家,也一直跟很多艺术家们来往,那几个月他们的高尚人格和艺术修为感染了小慧。
在德国一直潜心学习,渐渐被艺术家朋友鼓励走上摄影的道路。但在91年的的时候,夫妻俩开车去捷克共和国,在路上出了车祸,丈夫去世了,她也伤很重,脸部受伤很厉害,一半塌陷了。后来拍照只能拍半边脸,后来修复、整形过,但还是有点痕迹。 追悼会上很多人给俞霖送行、缅怀,他的老师、学生、合作过的建筑工作室、很多音乐家、艺术家,很多人都不认识都是从外地赶来。俞霖确实是她的知己和亲密爱人。当年她喜欢摄影,他便说自己努力工作来养你,你只管去培养你的爱好,但也非常严格要求小慧要学好,一直给她做摄影助理,或者指导她、真心地支持她并在人格上很认同她的做事风格和态度,欣赏她的人格。夫妻两价值观一直,彼此欣赏、神交,彼此扶持但又高标准要求对方的事业,督促对方,有什么还比这种婚姻关系更完美的呢?后来因为要带骨灰回国,是小慧出国六年来第一次回国。之后她便讲所有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摄影、编导、电影、展览、讲座等,与各地学者、艺术家、学生交流。之后开始旅行,丰富自己的眼界和知识,带来更多的灵感投入到创作中去。从一位建筑学者到职业摄影师到旅行摄影师、作家的转变。
这本书展现了一个很纯真的少女对艺术一心的向往以及不功力地看待世界,不断地吸取世界里遇到的每个人、每个事给她带来的启发和灵感。她就像海绵,不断汲取,丰富自己,然后表现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创作出自己的艺术形态。我觉得她的作品给我的感觉是痛的、无边的。痛是因为她经历过很多苦难,苦难造就艺术家。痛让人有了共鸣、感知。艺术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是她经历了伤痛后对生活的感悟、人性和世界的探索;无边的意思是我觉得她是open to这个世界的,她是没有停止的,不断前行,扩张她的态度是欣赏、不judge 学习领悟了一切,然后融会贯通成为自己的艺术形态,所以她不是很东方、也不纯粹西方,因为无边无界,她也不需要成为哪一方,做自己就好了。也正是因为做到这点,让我感到她巨大的生命力、可塑性、延伸性,对生活一点一滴地记录和感悟那种感恩、谦卑的心态,让我感到她就是一方土壤,吃掉垃圾,开出花朵,永不言败。
第三位分享的是朱良之的《真水无香》, 分享者是第一次参加读书会的海邻.
真水无香, 题目来自西冷八家之一顿悟之后刻的一枚印章。本书的作者是北大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的教授-朱良志, 他用中国的哲学思想来阐述我们的祖先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美学意念。书中用大量实例 如字画诗文和工艺品你来说明人们对审美的需求。也进一部阐述了,要读懂中国的文化与美术,必要先了解中国的哲学,这跟我们的文化是分不开的。
作者讨论中国美学和艺术观念中的师法自然、规避人工秩序的思想。得出如下理论:
1) 时人看一朵花如梦幻而已,存在的状态,流动的感觉,其实是一种幻象,真实的世界是对幻象的超越。
2) 人们的美丑观念是一种知识的分别,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超越美丑的分别,方能追求真正的美。
3) 生灭是一种粘滞的观念,水不流、花不开的寂寞世界中,原来具有盎然的生意。
4) 人工机巧会割裂世界,最高的巧是拙,是不巧之巧,是天工开物之大巧。
5)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然而规矩法度又是艺术创造的阻碍因素,在宿散的境界中,才有轻云飘荡。
6)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影,有一种贴近生命的态度,才能发现世界的意义。
7) 师法自然,不是尊重外在世界、模仿外物,而是对心源——原初真实(性)的还原。
西方人对中国字画很难理解的原因正是,对中国哲学难以理解造成的,中国的美学观正是基于中国的国学和哲学的产物。正如书中的结论:中国的美学崇尚自然,黜斥人工,“造化心源”学说正是此思想的重要体现。这一学说强调的不是外在的观察,而是对“性”的还原,以本源的真实之心去映照世界;不是外在的“象”,而是心源的“真”。这些思想极具启发性。“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作为中国艺术的纲领,反映的不是客观结合的思想,而是“境”的创造原则。
第四位是晨晨分享的《道德动物》
作者:罗伯特·赖特Robert Wright
《道德动物》是《纽约时报》年度图书之一,也是最振奋人心的、真正重要的科学读物之一,迄今为止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道德动物》以达尔文的生平及其作品为脉络,从一些非常有趣的社会问题出发,比如,人类的一夫一妻制不只是法律的规定,这种制度还有着深刻的进化渊源。再如,手足之间为了得到父母关爱而进行的竞争其根源在哪里?为什么父母对自己的子女也会有所偏爱?自欺欺人的生物学根源是什么?逐步深入到人类进化的生物学基础,从进化的角度审视了人类的情感、友谊和竞争、攻击等心理或行为,对人类基于基本道德假定的日常行为及其动机进行了再思索。
同时,罗伯特•赖特揭开了那些塑造我们的爱情选择、家庭体验、友谊和政治责任的无意识策略之谜。《道德动物》还在更深层面促使我们重新思考那些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对我们的公共政策和日常行为极富启示意义。
新达尔文社会科学家们正提出相反的观点,他们想通过对这个教条的批判告诉大家:人类的本性未驱动着行为,而是行为驱动着我们的本性。书中通过诸多的实例证据,试图想给大家一个作者认为“比较道德”的说法,但最后也只能是“人类是一种带有错综复杂感情的动物”告终,成为我们这次阅读的一个小遗憾。
这次分享几个书内提到的观点:
1) 自然选择的核心特征是适应性(而非随机性),人类进化的过程就是相互适应。
2) 与雄性相比雌性的矜持是因为与生俱来的稀缺性(繁衍速度的缓慢和繁殖机会的稀缺)。
3) 特里弗斯1972年的论文《亲代投资与性选择》中对亲代投资定义为“父母对其后代的投资能力为代价,而增加后代生存机会的投资(该后代的繁殖率因而大增)”。亲代投资包括繁殖过程和养育后代所需能量和时间。
4) 男女一夫一妻制的合理性原因:人类社会男性抚育成本(man parental investment,简称MPI)很高(虽然没有女性高)。分析了男女择偶需求的不同,女性总怀疑男性的原因,女性出轨的原因等现如今热门话题。
晨晨介绍的这本书引起了读书会现场热烈地讨论,最后多数是认为很多理论确实建立在达尔文进化论至上,但人类作为高等动物还是有自身个体的不同和丰富的感情,此书的很多观点过于物化人性,作为参考可以,不可作为准则。
本期图片提供:林俐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