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活动|有多少远方梦,就会有多少送别!

2017年05月13日 澳洲盛世


他上电车,她也上电车;


他上地铁,她也上地铁;


到了他上火车,

就不让她上了。


——《回家》/ 顾城

看着他上了火车,她在车窗外的薄尘上用手指写出许多来不及出口的嘱托:


“票在上衣口袋里”

“吃东西”

“晚上冷”

“中途别下车”

“常喝水”


下边写满了,就踮起脚,在上边写:“第一次出门,请帮助!”点着字,指着他

...


火车就这么动了,她手臂举得高得惊人,写:“回来”,“来”的最后一笔,一下拉长了。


他看着她飞快地走起来,在棕色的人群里,花白的头发微微起伏。


站台一晃就过去了,他知道她会站在尽头,任凭黄昏到来。


读顾城的《母亲》,那个并没指名道姓的“他”,通通将嫌疑指向了自己。


我们所经历的送行都太相似了。


尤其是喋喋不休兼事无巨细地送行,兴许只能来自母亲——每逢送行,她都焦虑着,总想在这一刻将这一生的经验都传授出去。


年轻人的生活理想常常是大而无当的,母亲提出的生活建议却总是琐碎而有用。


每逢挖掘出一点儿遗漏,挖掘出一点儿可以嘱托的东西,母亲们就极度勤快地往里弥补,往里填充。这样的传授,几乎是终生的。


到了一定的年龄,母亲和子女的谈话通常只能在衣食住行的夹缝里求生。


两个同样成熟的心灵相对,越来越难以辨明愚蠢和聪明,桥和桥的数量、路与路的数量逐渐没有输赢,一个人再也无法做出什么指教,另一个也再听不进什么指教。往复的对白无非是有没有吃饭,吃的什么,或者衣服不能骤减,夜不能常熬。


母亲只得在嘘寒问暖的唠家常和对琐事的叮嘱中,挣扎着靠近



有多少远方梦,就会有多少送别。


在《母亲》里,有两段话,顾城写得催人泪下:“他上电车,她也上电车;他上地铁,她也上地铁;到了他上火车,就不让她上了。


母亲的送行总是相似的,安徒生《母亲的故事》里的主人公为了找到自己的孩子,曾追着死神一路追到了地狱。


这是母亲式的饯行:送到不能再送,如若可能,大概会一路送到终点去。目的不是为了告别,而是为了约定归期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目送》/龙应台





5月14日是母亲节。

祝天下所有母亲节日快乐。


与陌生人的善举,恋人的山盟海誓,社会上的无私奉献相比,妈妈的爱或许显得平凡琐碎,往往只是一饭一蔬,一针一线,一言一语。但无论贫穷或富裕,每一位妈妈都竭尽全力给我们最好的。妈妈的爱是陪伴我们一辈子的温暖礼物。这一份礼物是倾尽毕生,不求回报的照顾、宠爱与守望。


今天,我们想请你写下你眼中的妈妈,写下她让你难忘的事, 让你动容的事让你哭笑不得的事让你觉得自己一夜长大的事,可长可短,写在留言区。


获赞最多的前十位留言将获得盛世集团提供的精装签字笔礼盒一份。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