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走进加拿大私立学校》系列讲座 (2017/5/5)
主持:朱凡博士
主讲:孙颖康老师
【讲座背景】
2013年,朱博士出版的《中学就去加拿大—我将两个女儿送入加拿大名校》曾对加拿大私立学校(又称独立学校)现身说法,该书对不少读者产生一定影响。
时过境迁,新一轮的低龄留学潮对加拿大特色的私立学校全新信息,更加渴求。说真的,国内高中精英式教育下的留学生更加习惯加拿大的私校教育。只不过,大家对于加拿大私立学校的认识有一定的限制。所以,有感于此,朱博士邀请孙颖老师给大家做一个系列的讲座。
【嘉宾介绍】
古有”孟母三迁”,今有”Rebecca四迁”。我们的嘉宾孙颖康老师(Rebecca)为了孩子有一个合适的成长教育环境,从上海、新加坡、伦敦、多伦多,四次迁移。现在她定居在加拿大,孩子入读多伦多著名的私校。
孙颖康(Rebecca)教育专业毕业, 她不仅对孩子有自己的教育理念,还是一位事业有成的女性。她曾在世界500强公司担任市场营销的资深管理工作,辗转中国、新加坡(亚太总部)、英国(全球总部);移民加拿大后重回教育行业,专注于优质私校申请(尤其擅长私校规划、面试辅导),帮助了一批学生进入理想的加拿大顶级私校。
作为家长,她的儿子现在是加拿大著名私校学生,透过孩子,她对加拿大私校有切身的体会。作为专业人士,她走访加拿大最大教育省份安大略省各类私校,尤其是有著名的私校,她同各方面的教师专家关系密切。最重要的是她对中西文化教育的差异有独特的观察和体验。
今日提要
朱老师先分享他两个女儿在女子学校寄宿生活,她们如何与house mon和室友相处的故事。接着,孙老师开讲中国家长另一个关心的话题:寄宿还是走读。
朱老师与house mon“屋妈”的合照
第四讲:寄宿还是走读
考虑到太小的孩子不允许寄宿,这里讨论的主要是7年级及以上的孩子。
而且公校看排名,私校看认证,寄宿私校主要看CAIS认证和TABS认证,本文所写的私校都是经过加拿大独立学校认证协会CAIS的资格认证,其中绝大部分都同时获得北美寄宿学校联盟TABS的资格认证。(顶尖寄宿美高们也都是TABS的成员)
目前加拿大的私校,78.5%是走读,18%是走读兼寄宿,3.5%是纯寄宿。
其中,加拿大共有28所获得CAIS认证的寄宿私校,其中一半以上的优质寄宿私校在安大略省。
加拿大境内获CAIS认证的寄宿学校具体分布如下图(按寄宿人数排序,因为寄宿人数越多,寄宿活动越丰富;同时寄宿学费是2017-2018年的国际生费用):
(信息较多,可把手机横过来看)
走读还是寄宿?我的观点很简单:在财力许可的范围内,家长不在孩子身边,寄宿私校优先;家长在孩子身边,走读私校有更多的选择。
不少留学机构介绍寄宿学校时,都会强调优点是“封闭式管理安全、规律化生活健康、全天候在校有老师辅导学习”。这些都是事实,但都是浮于表面的事实。
那些本土优质寄宿私校的真正优势不是简单地提供食宿和监管,而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英美文化的沉浸,是教室之外的另一种教育课程,是独立性人格的培养。
1.寄宿私校的渊源:
从英国牛津的学院制到哈利波特的魔法学院
前一章讲到北美历史悠久的知名私校多是仿效英国的传统,男女分校如此,寄宿学校也是如此。
英国在1382年创立第一所公学温彻斯特公学之后,虽然伊顿公学、哈罗公学也是实行寄宿制,但严格来说,是家庭寄宿制。他们被分散到学校周围的家庭,独立于学校之外。美国的著名寄宿制学校菲利普.安多佛和埃克塞特中学,在创立之初,就仿效了这样的家庭寄宿方式。
但与此同时,另一股力量正汹涌澎湃地生长着:1167年,大批英国学生被巴黎大学赶回来并在牛津城住下,牛津大学自此成为英语世界里最古老的大学。当时,教授们租下大厦(hall),其实就是平房,自己和学生们共同居住。平时在大厦里教学,如果有新学生来,必须要找到能接纳他住进大厦的教室。教授与学生的关系是亦师亦友的关系,非常亲近。
牛津的学院制(Constituent College)就这样发展起来。这里的学院并非我们一般里的学科上的学院,比如工学院、法学院,而是指住宿学院:学生们(甚至包括一些教师)生活在一个对外相对独立、对内联系非常紧密的小社区里,这个小社区有生活必备的设施和条件,大家在这里其实是大家庭中的一员。其目的是增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并且在今后的人生中将这种关系一直保留下去。它的另一个好处是,有利于教师帮助学生成为社会的人。
牛津的住宿学院制的理念影响了一大批赫赫有名的大学,从同气连枝的剑桥,到美国的普林斯顿、耶鲁、哈佛,都照搬了住宿学院制。(哈佛稍微做了改进)
牛津的住宿学院制也深深影响了寄宿中学。现在我们最耳熟能详的就是哈利波特进入霍格沃茨时的学院系统,虽然完全虚构,却基本反映了真实生活。
· 当学生到达学校时,他们被分配到一个住宿学院,他们将留在那里直到他们毕业。如果同一个家族的学生,通常会被分配到同一个学院。不同的学院有不同的文化,也很强调共同的荣誉感以及对集体事物的参与,并有多种平台让不同的学院彼此切磋各种技能和竞赛。
· 学院也是学生归属感和认同感的基础,对于新生适应学校生活特别有帮助。一方面高年级没有班级的概念(因为都是选课制,不同的课同学不一样);另一方面相比学校的人口,学院是更小规模,更个人化的群体,并可以提供持续的关怀。
· 真正的住宿学院与霍格沃茨最不同的地方是:老师非常亲切友善、并不黑暗邪恶,学生更积极阳光,学院彼此之间的竞争并不冰冷苛刻。在现实生活中,学院给学生的互动、竞争和社交的提供了组织结构和社会框架,学生彼此像一家人,在同一个学院里共享经验、归属感和荣誉感。
在加拿大,私立中学的住宿学院数量因学校而异,通常介于4到10之间。例如,斯特罗恩女子中学(BishopStrachan School)有12所学院,罗西莱德学校(RothesayNetherwood)有4所学院。提供走读的寄宿学校的学院可能同时包括走读生和寄宿生,或者,在三一学院学校(Trinity CollegeSchool)和上加拿大学院(UpperCanada College),他们把走读生和寄宿生分为不同的学院。
命名约定因学校而异。通常,他们将以在学校生活中发挥突出作用的人命名- 如三一(Trinity)和圣玛格丽特(St. Margaret’s)。有时命名也可能围绕一个主题,如当地的人文地理。而每个学院的名字,座右铭和纹章则常常更大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传统。
(RothesayNetherwood,新不伦瑞克省的罗西莱德的四个学院以英国的四代王朝来命名:斯图尔特,约克,都铎王朝和兰开斯特。)
学院系统为学生们彼此的友好竞争和落实学校的精神提供了基础。通常,学院会为在一个学年期间累积的积分而竞争。例如,在卑诗省的圣玛格丽特( St. Margaret’s),通过学术上的玛格丽特·巴顿内部挑战杯(Margaret BartonInter-House Challenge Cup)和田径上的龙芯奖杯(the Godson Trophy),学院会同时展开学术和体育的比赛积分竞争。
学院通常会由教师和学生共同领导。学生领导被任命为院长,协助的工作人员被分配给每个学院的院长。(每个学校对工作人员称呼并不相同,比如Bishop的工作领导人员被称为学院里的家长。)在所有的学校,这些工作人员都会进行全天24小时的督察。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因为学生有机会担任宿舍各级管理员、参加宿舍委员会安排各种活动、学长“传帮带”帮助低年级学生,甚至起到生活自理的模范,住宿学院的体系对孩子领导力的培养、独立性的培养都帮助很大。
所以,温哥华岛布瑞特伍德学院学院(Brentwood CollegeSchool)的招生主任克莱顿.约翰逊(Clayton Johnson) 指出:“寄宿学校并不只是供人们居住的学校,它还是一种生活方式。寄宿是全方位的生活改变。而这种全面的体验正是寄宿学校的‘增值’部分”。
“寄宿生活的安排是体现学校教学理念的一种重要方式。因为寄宿学校并不只是让学生和指导老师都住在校园里,更重要的是,这是教育的一种方式– 让学生和同龄人以及导师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社区、密切交流。”位于安大略省的爱普比学院(Appleby)的校长英纳斯(Innes van Nostrand)则说,“作为校长,当我住在学校里面来运营一所私立学校时,我处于一个比较小的社区里,这样我可以更关注价值观,培养品格,让孩子找到自己的位置。”
2.寄宿私校的典型一天
三一学院学校(Trinity College School)的中国留学生Tracy(化名)给我描述了典型的一天。
“我7点起床洗漱,去学校的餐厅吃早饭。大约8点,我去学校的教堂开晨会。学校是圣公会学校,但是学校并没给我们压力去皈依宗教或参加宗教活动。教堂的晨会是让大家在一天正式开始前,学校宣讲一些重要信息,也是让我们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生活方式的时刻。
“之后,一天学习生活开始了,我会直接去第一二节课。学校的课程按周期运行,我们在两天的时间段内有八个课程的周期。然后我有一个小时的午餐时间。我通常会和好友一起去,然后学校会有些不同的午间俱乐部,我可以去俱乐部,也可以朋友一起在校园里走走。
“下午,当我参加完最后两节课后,我去俱乐部或做运动。昨天我去的是戏剧俱乐部,来加拿大之前,我还不知道自己居然很擅长表演。今天下午是视觉艺术俱乐部,我从小喜欢绘画,但在中国一直没有时间好好画。现在我有很多时间去发展我的各种兴趣爱好,学校有各种资源,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学长也给我很多帮助,无论是从中国来的,还是加拿大本地的。
“一直玩到5:15去吃晚饭。之后,晚上7-9点,大多数学生要在教室参加强制性的学习。之后,我们可以自由地做任何我们想要做的事情。我总是会和妈妈微信视频聊会儿天。我是风筝,妈妈牵着手里那根线。然后11点洗漱完毕,熄灯就寝。”
其他的CAIS认证的寄宿学校的一天大同小异。
爱普比(Appleby)的学生会更忙碌一些。“我们11年级经常12点睡,学校的各种活动很丰富,学业也繁重,我又自我要求很高,所以熄灯后打着手电继续读书。在Appleby,你必须学会像弹钢琴一样在异常忙碌的时间表里巧妙地穿梭。”一位我采访的韩国留学生Lisa这样告诉我。
雷克湖中学(Lakefield)则更强调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一位来自德国的留学生对我说:“我们学校占地面积安省第一,有湖有树林,所以户外运动特别丰富。学校的大量课外活动都是和各种各样的运动有关。我下课后通常是去攀岩、踢球,夏天会去参加各种水上运动。朋友们还时不时组织一些派对,还邀请老师参加,总之热闹非凡。”
3.寄宿学校的支持体系
3.1 情感:老师亦师亦友,学生得到细致关心和感情支持
在优质的寄宿学校,往往会有一个多层级的情感支持系统来帮助独自在学校生活的学生,尤其是初来乍到的留学生。
在雷克湖中学(Lakefield College School),招生副总监芭布(Barb Rutherford)满面春风地对我说:“我们不仅仅是一所学校,更是孩子们在家外的另一个家(the home away home)。如果要用三个词来形容学校的寄宿生活,那就是家、关心和安全。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帮助孩子改变、越变越好。”
在雷克湖中学,不仅新生的第一年有特别的“新生融入支持项目”,每一个学生还会被分配到两位 “代理父母”:一位是专管学生宿舍的生活老师,一位是专职和学生以及学生家庭沟通的老师。这两位“代理父母”每周都会定期和学生沟通,每个“父母”最多只带8个孩子。
比如某位留学生的家人重病了,和学生家庭沟通的那位老师就会告诉宿舍老师和任课老师,让他们在不打扰孩子的前提下,默默关注,一旦发现孩子有异样,比如情绪特别低落、甚至抑郁,立刻会介入,进行心理辅助。
雷克湖中学的Erica告诉我:“从非洲来到加拿大,我一开始特别不安和惶恐。但在这里,可以说‘满满都是爱’,非常温暖,从老师到学生,每个人都彼此认识,彼此帮助,我们就像家人一样。”
另一位家长也和我分享了女儿在雷克湖中学的神奇蜕变。她家住在多伦多,孩子是本地学生。选择寄宿的原因是女儿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和父母摩擦不断,最后到了相看两生厌的地步。无奈之下,把女儿送进雷克湖中学。“也不知道学校施了什么魔法,女儿就变得成熟了,懂得尊重父母、替他人着想,而且整天充满喜乐。”
其他优质的寄宿学校也都有类似的情感支持系统。
另一位三一学院学校(Trinity CollegeSchool)的中国留学生Tina(化名)和我分享了她的小秘密:“我的生活老师读过专业心理学,每周都会和我聊上至少半小时。我什么高兴的、不高兴的事情都愿意和她分享。有一次我经历了特别大的磨难,人很消沉,但又不敢和妈妈讲,怕妈妈担心。但和生活老师分享时,心里就没有负担。最后真的是老师帮我走出了那段灰色的日子。”
3.2 学习:学业监督和辅导,超越教室的界限
对于孩子学习,一般情况下家长亲自监督肯定是效果最好的。但如果家长不在身边,优质的寄宿学校有专职的老师定时定点监管孩子的学习,效果要比松散的寄宿家庭好。
此外,进了高年级,很多时候家长的辅导就力不从心了。优质寄宿学校有资源让不同课目的老师晚上轮班在教室辅导学习,帮助孩子提高成绩。虽然仅限于学校资源,但如果目标以加拿大本地的知名大学为主,这样的资源也是相当不错了。
佩卡(Pecka)是安大略省希尔港(PortHope)的三一学院(TrinityCollege School)的12年级学生。他说“我所有的老师都非常愿意帮助我,他们真诚地关心我的成功。比如,当学生面对学习资料需要更多的指导时,化学老师提出在周末时辅导学生。大家都很喜欢这位化学老师。我从来没有去过一所学校,里面的老师会这样做。”
下面是北美寄宿学校协会TAB在2014年对2700名加拿大和美国的学生做的对比调研。
· 认为学校老师非常优秀称职:私立寄宿 -92%;私立走读– 60 %;公立学校– 51%
· 平均每周做回家作业的时间:私立寄宿 -17小时;私立走读– 9 小时;公立学校– 8小时
· 自觉在学术上已经为考入大学做好准备:私立寄宿 - 87%;私立走读-71%;公立学校-39%
3.3 课外活动:平时,周末,节假日,每天都多姿多彩
对于CAIS认证的寄宿私校或者百年优质寄宿私校,课外活动是非常丰富的。
在周一到周五,通常课程结束后会有体育、艺术和素质方面的俱乐部活动。
· 体育活动随季节分春季、秋季和冬季三个季节,每个季节的活动都不同。一般春季是网球、羽毛球、篮球、棒球等,秋季是长跑、排球、足球、游泳等,冬季是冰球、滑雪、溜冰、花滑等等。
· 艺术方面则没有季节之分,通常是音乐–管乐/弦乐(学校乐队)、唱歌(学校合唱团)、戏剧、舞蹈、绘画、时装等。
o 中国家长比较关心有否单独的钢琴室内练琴,不同学校的条件不同:通常在市中心的学校受场地局限,单独练琴室不是标配(比较侧重艺术如Havergal会有);而在市郊的大型寄宿学校,有2-4个单独练琴室也不稀奇。不过钢琴在加拿大私校并不受青睐,主要乐队表演基本都是管弦乐。
· 至于素质俱乐部,通常是机器人、辩论、烹饪等。不同学校会略有不同。
俱乐部活动结束后,基本就是晚饭时间。然后有的学校是先强制学习、再住宿学院内部的各种活动;有的学校是先活动一会儿,再集中学习,最后睡前再寝室联谊活动。
如果是本地学生,晚上需要外出补课的,和学校老师事先打招呼即可;也有的学生采用上网课的形式,不出学校就能补习英语或者数学等。
在周末,如果是本地学生,往往会回家。父母通常把额外的课外活动都安排在周末了。
而对于留学生,周末一般是自由安排。学校也会组织集体购物,看电影,参观博物馆等活动。有时还提供短途旅行,需额外付费,学生可以自愿选择是否参加。(如果学校国际留学生比较多,周末活动会比较丰富多彩;如果留学生少,周末活动就会简单些。)
节假日的时候,有的学校会安排学生找寄住家庭,学生自己也可以找同学家借住。稍微长一点的假期,比如春假(MarchBreak),私校通常都休2周,孩子可以选择回国。
在有的学校,比如圣诞节或春节,学校还会公开招募义工家长,看谁愿意负责留学生的活动接送、晚饭甚至是住宿。
加拿大对高中生都有最低的志愿者服务时间要求。所以寄宿学校对社区服务这块也是使出浑身解数。
所有的CAIS认证寄宿学校(是的,所有,我一个个核查过了)都有社区服务活动。
· 国际志愿者活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顶级私校一般都会送学生去肯尼亚、柬埔寨等地方支教2-3周、或者去南美的一些国家造房子、挖水井。也有去中国偏远郊县帮助搭建网络课程的。这些活动都是自愿报名的,需支出不菲的额外费用。
· 国内志愿者活动:在加拿大境内,也有不少跨越城市的志愿者活动。不少优质私校都提供这样的机会,去邻近省市参加一些慈善捐款活动等。
· 市内志愿者活动:即使在市内,无论是大城市多伦多、温哥华、渥太华,还是小城市都有各种各种的志愿者活动。对寄宿生来说,这部分活动也是最丰富的。有的私校会发布一个义工展板,学生在上面签名,到场参加就可以,学校负责统一接送,非常便利。老师在12年级还会提醒没完成义工时间的学生。
o 雷克湖学校(LCS)的住宿生可以选择当地各种社区服务的机会:指导当地小学的小孩,帮助老年人整理花园或其他家务琐事,加入“奔跑治疗”来筹集治疗乳腺癌的资金,花一整天帮助“被家暴的母亲”协会共同主办圣诞节庆祝活动,甚至在当地退休之家提供温情陪伴。。
o 当然,如果孩子感兴趣的志愿者项目不在雷克湖学校目前的志愿者项目名册中,学校鼓励他们发挥潜力和领导力,启动自己的志愿者项目。事实上,许多高年级住宿学生组织自己的志愿者活动,并担任了领导角色。比如“反饥饿小孩”小组向多米尼加共和国发送超过21,000个餐包。
1.4 交友:融入是挑战,需要开放和积极的态度
中国人的小圈子
随着中国留学生的增多,一些寄宿私校出现中国学生自成一个小圈子的现象,甚至上课时中国学生坐在一起讲中文。对于这样的现象,很多父母很担忧,觉得影响了孩子融入北美的主流社会。
其实不必过于担心。
首先,同族裔的人自然靠近是一件全世界范围内都非常普遍的事情。我研究跨国文化多年,从人类的进化发展来说,我们的潜意识就是喜欢和长得像自己的人亲近,和自己长得不像的人疏远。这也是为什么在大多伦多地区,有意大利人聚集区、韩国人聚集区、华人聚集区等等。
其次,孩子初来乍道一个陌生的国家,英语又不是母语,父母还往往不再身边。能和同族裔的伙伴谈谈困惑和苦恼,对很多小留学生来说是莫大的心理安慰。
中国学生又分“小留(中国小留学生)”和“华裔(土生土长或者很小就移民过来的华裔)”。他们往往是两个圈子,最显著的区别是:小留聚在一起就讲中文,华裔聚在一起只讲英语。但在寄宿学校,因为共同学习生活,这两个圈子有融合、部分重叠的迹象。
能得到土生土长的华裔同学的帮助(虽然很多中文说得比较吃力),对很多小留来说是一道通往了解加拿大社会风俗的桥梁。
再者,孩子本身的性格也很重要。在走访不同寄宿学校的过程中,我见到不少留学生既有中国同学的圈子,又有加拿大西人同学的圈子。这些留学生往往性格外向开朗、积极热情,英语说得不够好也不怵,喜欢尝试新鲜事物。
最后,寄宿学校有一大优势,就是可以选择室友。尽量选择不同族裔的室友,有助于了解各国文化的组成。
同伴压力– 关于大麻
有家长担心,在寄宿学校,孩子抵御不过同伴压力,染上吸大麻的恶习怎么办?
幸运地是,无论孩子所处的小圈子如何,学校的大环境(CAIS认证的私校)对吸毒(包括大麻)绝对是零容忍。
每所学校要求学生签署并遵守在所有情况下都必须恪守的行为守则。毒品交易,卖酒,性侵犯,敲诈勒索和持有武器或爆炸物质,都会立即被驱逐出校园。其他零容忍的是吸烟,服用非法药物和霸凌。
几乎每隔1-2年,都会爆出某所精英私校高年级学生吸大麻的消息,通常是一个小团体,西人华人都有,离开学校是既定的结果。
当然,学生和他们的家庭会有机会与学校的领导会面,但校方的决定不会改变。如果学生已完成相当于省级毕业的文凭要求,学校会授予省文凭,但不会授予任何和学校有关的证书。
学校的这些“零容忍”做法,或多或少会对学生产生震慑的警告作用,某种程度上帮助孩子抵御来自同伴的诱惑。
对于家长,也需要反复告诫孩子吸食软毒品的危害。
如果孩子遇到同伴吸食大麻、并试图劝说孩子试试,孩子可以找学校分配的生活顾问老师,委婉地提出问题:“我有个朋友并不想吸大麻,但他的好友说吸大麻很酷,你认为我的这个朋友该怎么办?”
这样的巧妙提问,既不背叛朋友,又获得自己想要的帮助。而生活顾问通常会与孩子的父母保持定期联系。一旦孩子的问题涉及到(软性)毒品,生活顾问会及时告知父母,引起高度重视。
两性交往
另一个中国家长担心的问题是:“在寄宿学校,异性住在一起,会不会发生亲密行为:亲吻、抚摸、乃至更多?”
其实,即使在风气开放的加拿大,学校也不允许在校园内发生性行为。与未成年人发生性行为更是触犯法律。所以,通常男女分住不同的宿舍楼。哪怕是住同一栋楼,也会分住不同的楼层。宿舍监管人员会确保在没有获得同意的情况下,男女生不得串门。
宿舍楼会有共同区域,比如休息室。男女生可以在公共区域见面。
当然,学校的监控毕竟有限。在青春期,男女生又都荷尔蒙涌动。所以学校会更多地强调如何保护自己及保护对方、男生绝对不可违反女生的意志。因为北美女权至上,男生对女生的性侵犯属于刑事重罪。
对此话题特别关心的家长,推荐西莫斯.可汗写的《特权:圣保罗中学精英教育的幕后》,其中对美国著名私立高中St.Paul's(圣保罗中学)中男女生的性意识的觉醒和互动有大量深入的描写。包括2014年圣保罗中学因为“致敬前辈”传统而发生的著名性侵案,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
4.加拿大寄宿学校的形式
加拿大目前有三种学校:
1) 寄宿学校Boardingschool (学生的食宿均在学校,如瑞德利Ridley)
2) 提供家庭寄宿项目的学校HomestaySchool(学生的食宿在校方精心安排、常年合作的寄宿家庭,并且早晚都有校车专程接送,比如Hillfiled)
3) 走读学校Dayschool (学校不照料学生的早晚食宿)
很多寄宿学校并不是100%寄宿,可以寄宿可以走读。(极个别的提供“5天寄宿”和“7天寄宿”,5天住宿收费稍便宜、周末可回家)
通常情况下,大型寄宿学校多数分布在郊区,离社区比较远,所以校园内的各种设施都比较完备,属于“一站式服务”的学校。而走读学校通常就在离社区比较近的地方,所以学校占地面积相对较小,但因为走读学校离社区比较近,所以很多活动都可以利用社区的资源来进行。
此外,因为寄宿学校能够提供住宿,所以学校里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多元化色彩比较浓。但走读中学因不提供住宿,学生主要来源于当地,所以国际学生的比例非常低。
5.走读私校的优势
然而,寄宿私校的数量有限,毕竟79%的加拿大私校都是走读私校。
而且,如果父母在孩子身边,走读也是一个经济实惠、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好选择。
下面是寄宿私校和走读私校的优点对照表(父母陪伴在身边的情况下):
6.寄宿家庭的选择
对于父母不陪伴在身边的情况,如果选择走读私校,寄宿家庭往往成了唯一的选择。
鉴于不同的寄宿家庭差异非常大,很难公允地将寄宿学校和寄宿家庭做出优劣对比,所以这里着重谈谈如何选择寄宿家庭。
对于留学加拿大的学生来说,选择寄宿家庭的主要参考因素包括:
1) 行:到达学校的交通和距离:
· 有些住家不提供接送,学生要事先调查好周围的公共交通方式,或者是否方便搭乘校车等。如果寄宿家庭提供接送服务,在距离学校合理车程内的住家学生都可以考虑选择。
· 除了和学校的距离外,住家本身的地理位置也是一个重要的衡量因素。比如去超市等购物场所是否方便,所选居住社区是否安静安全。
2) 吃:寄宿家庭的文化背景和饮食习惯
· 家长常会问:“应该选择中国人还是加拿大人的寄宿家庭?”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住宿生活的重头戏,尤其是小留学生还处于长身体、需营养的青春期,“中国胃”又是较难改变的,所以现实生活中,虽然两者都各有优点,但我发现因为中国寄宿家庭的饮食比较符合孩子的需求,沟通也更容易一些,孩子的居住感更舒适。
· 如果在加拿大寄宿家庭的话,可以会得到更好融入加拿大社会的机会和建议。一般加拿大的家庭会比较经常的吃一些例如三明治、汉堡、披萨之类的食品,也有家庭会在过节的时候,在家里有亲戚朋友聚会的时候会做菜做肉。如果实在吃不惯,比如成天吃生蔬菜色拉觉得像兔子,也可以自己买些东西来吃。
· 还有中国父母在选择寄宿家庭时,常要求是白人家庭,比较惧怕黑人家庭,担心孩子生活的环境和接触到的人文不好。其实在入住前,学校或负责的中介都会对寄宿家庭进行无犯罪记录的调查,所以家长可以放心。
3) 住:寄宿家庭的房间结构和人员构成
· 房间的硬件设施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孩子是否有独立房间、房间大小等。因为北美的房间普遍是木结构,隔音效果一般,所以喜清静的学生尽量选择没有小小孩的住家为宜。
· 每个住宿家庭的人员构成都不尽相同。很多家长在选择寄宿家庭时希望家庭能有和自己孩子年纪相仿的小孩,这样孩子不孤单,同时寄宿家庭也有照顾小孩的经验,有了伙伴孩子也很容易融进加拿大文化。
· 有的寄宿家庭同时接纳几个留学生,这几个孩子就有伴了,这也是孩子比较容易适应的一种方式。
4) 氛围:寄宿家庭的教育工作背景
· 教育程度比较高的寄宿家庭家庭氛围会更好一些,谈吐比较礼貌,活动丰富多彩。如果对亚洲文化比较感兴趣的,会更加利于彼此沟通。
· 中产阶级的寄宿家庭比较适合留学生,因为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关心孩子。医生,律师是中国家长比较喜欢的职业,但富人家庭普遍工作忙碌、甚至要求严格,未必是最合适的选择。
· 一些寄宿家庭是出于增加收入考虑的蓝领阶层,有的在住宿条件和饮食方面都比较简陋甚至克扣。在不能调换的前提下,家长可以适当多支付一些钱,告诉住家对孩子保持比较好的食宿标准。
除了上述这些通用的原则外,留学生在入住寄宿家庭之前,自己也要做好心理准备:不管是什么样的家庭,肯定和自己的原生家庭会存在差别。学生要有一个良好包容的心态,积极面对和解决与住家相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
最后,根据我的观察和体会,国内的孩子出来,往往面临着礼貌问题、自理问题、自律问题。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还会面临亲情缺失而想家,及没有约束后的放纵。家长需要事先做好准备工作,事后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及时交流。
加拿大朱凡
微信:Frankzhufan
专注低龄留学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