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守寡,42岁去世,看真实历史中的陕西第一女首富周莹如何成就辉煌人生

2017年10月03日 潮悉


关注社会潮流,分享澳洲和中国的时尚生活;洞察新闻热点,解析国内和国际的社会问题。点击上方“小蓝字”,免费接收来自众多资深人士的原创文章。


来源:晏凌羊



 

(一)

 

由孙俪、陈晓、何润东等领衔主演的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播出以来口碑爆棚,也让我们认识了清末陕西女首富周莹。

 

周莹的故事讲起来其实很简单:17岁嫁进吴家,18岁守寡,公公也去世后,家族生意败落。


周莹临危受命,力挽狂澜,不仅扭转了吴家衰败的局面,还将家族生意推向顶峰,而她则成为了秦商中响当当的女强人。


只可惜她寿命不长,42岁即告别人世。

 

与电视剧情节不同的是,历史上周莹在丈夫去世后,感情生活并没有那么丰富和富有传奇性。

 

史书资料中关于她的记载,基本上都是她在经商之路上的成就和作为,她的感情状况没有任何只言片语的记载。

 

遗憾的是,从目前已播出的电视剧剧集来看,剧情似乎又要往“玛丽苏”套路上靠拢了,白瞎了这么好一个主题,一个关于女性独立、成长的励志主题。

 

V“财上海”就在微博上讲了这么一个话题: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为什么受欢迎?

 

并分析如下:


没爹没妈,无钱无房,无学历无户口,纯女屌丝,长得还一般。但是,内环线所有富家公子和小鲜肉都爱她。



初婚嫁了首富儿子,迅速克死老公,克了公婆,抄家杀头。丧偶流产后,新任首富儿子继续爱她,还跪求娶她。


女屌丝高冷不理。还有几枚学徒房的小鲜肉,默默爱她,冒着生命危险,无私奉献。


女屌丝遇到无数腥风血雨,这些男人们为了拼命救她,迅速毁掉自己。前夫为了帮她逃出卖身人家,得罪朝廷王爷,全家覆没。


新首富儿子为了救她,毁家弃业,沦为戏子。小鲜肉为了救她,被打的遍体鳞伤,赶出内环线。


死了这么多男人,她成女首富了。回眸一笑百媚生。


 

这个分析,笑得我前仰后合。

 

那么,真实历史上的周莹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又是怎样度过这一生的呢?

 

(二)

 

周莹,姓周名莹,字竹君(也不知道董竹君的名字是不是因此而来)。

 

她于1869年出生于陕西三原,这一年是同治8年,是辛酉政变发生后的第8年,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后的第4年,其时慈安太后还没死,但慈禧已掌权。

 

历史上的周莹,并不是女屌丝出身,相反,她是一个大家闺秀,只不过不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大家闺秀。

 

周莹的娘家,就是现在的周家大院。

 

周莹的曾祖父周梅村,主要经营盐业,是清朝嘉庆时期三原的富商大户。

 

他为人疏财仗义,见到有贫困的,不等别人来求助就主动帮忙,还屡屡给国家捐钱,在当地被称为“周八爷活财神”。

 

周莹的父母去世得早,她由兄嫂养大。

 

在周莹出生前几年,不知为何周家情势急转直下,不得不分家。


到同治初年,又遇到陕西回民反清起义,三原一带的富商大户全都遭到重创,周家也不例外,连宅第也被烧毁了16院,仅存一院建筑。

 

周莹出生时,周家早已家道中落,经济拮据。

 


周莹17岁时,兄嫂做主将其嫁给了重病缠身的吴聘“冲喜”。

 

此节让我想起电视剧《红高粱》里的九儿(周讯饰演)、《乔家大院》里的江雪瑛(马伊俐饰演)、《京华烟云》里的曼娘,只不过前两者有商业才能,而后者只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周莹的兄嫂让她嫁给重病缠身的吴聘,究竟是爱护她还是想害她不得而知,但从结婚那一天开始,她这个寡妇几乎就当定了。


 

吴家当时家大业大,周莹的公公吴蔚文与左宗棠更是关系匪浅。

 

左宗棠西征收复新疆之时,吴蔚文曾为其提供粮草,故有“饷靠胡雪岩,粮靠吴蔚文”之说。

 

能与胡雪岩齐名,可见当时吴家在社会和朝廷上的影响力。

 

可惜的是,吴家的基业,真是“兴也左宗棠,衰也左宗棠”。

 

众所周知,左宗棠与李鸿章从来都是死对头,两个人素来政见不合,明争暗斗了好多年。

 

1885年中法战争失败后不久,左宗棠病逝于福州。

 

左宗棠一死,朝廷开始追查胡雪岩为左宗棠西征筹饷向洋行借款之案。

 

胡雪岩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吴家也因此受到牵连,吴蔚文被抓入狱而亡。

 

听闻父亡的噩耗,原本就病重的吴聘也一命呜呼。

 

周莹迎来了最艰难的时刻。



在那个年代,如果一个家族中没有男丁,女性面临的往往便是被排挤出局的命运,但周莹却创造了一个例外:她非但没有被赶回娘家,而是开始冷静地处理家族事务。

 

最终,她得到了吴家的管家、账房等谋士的支持,顺利接管了吴家的资产和生意,年纪轻轻便成为了吴家的掌门人。 

 

(三)

 

周莹自幼无亲靠,据传其天资聪颖,对数字过目不忘,具有非凡的记忆力。


这样一个女子,绝不可能是任人宰割的小白兔性格,我估摸着她多多少少是有点“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魄力的。

 

一个十八岁就能挑起整个家族生意担子的姑娘,多多少少是有过人之处的。

 

她的格局之大,或许让当时很多男人都深感汗颜。

 

想想我们十八岁的时候,出去兼职发传单可能都显得怯生生的,而周莹十八岁的时候已经投身商海了。

 

明清时期,秦商崛起,但到了清朝末期,秦商已日渐式微。

 

周莹拿到了一手不好也不坏的牌,她开始对家族生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周莹的改革,其实不过就是迎合了商业规律。

 

首先,她讲诚信。

 

她卖粮,亲自检查质量,动手拣杂挑沙过土。

 

她卖布,亲自复尺,保证货真价实。

 

她卖茶叶,亲自品尝新陈。

 

她坚守了秦商“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优良传统,令家族生意再次兴隆。

 

当地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充分说明了周莹的诚信品质。

 

说是有一次,吴家一家食盐店误将海盐当晋大青盐卖,让一老者发觉,找到商号总管大骂了一顿。

 

周莹知道此事后,立即命盐店贴出告示,承认错误,以三倍价格赔偿给老者。

 

不仅如此,周莹还让商店在门口挂了一块“诚实无诈,自律自戒”的木匾作为警示,这是中国商业史上仅有的两块“诫欺匾”之一,保存至今。

 

周莹的做法,不就是现在的“假一赔十”么?

 

真正体现了现代商业思维:把消费者当人看。

 

这样讲诚信的家族企业,想不发达都难。

 

其次,她懂得与人分利,谋求共赢。

 

我们讲到建国后中国人开始吃得饱饭,首先就会想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杂交水稻技术,而周莹推出的类似的“包产到户制”,早了几百年。

 

她将陕西境内土地仅保留了安吴堡附近的600多亩水浇地,用于保证基本口粮需求。

 

其余1000多亩土地,她全部交给原佃户管理,佃户自负盈亏,纳税之后每亩地每年象征性缴纳斗粮做租金。

 

如遇歉收或灾祸,当年租金免收。

 

以上条款,在双方自愿基础上签约,20年不变。

 

这种“创新”,在今天看来都是挺科学的。

 

这个制度也让农民手里有了粮食,能吃饱饭,能自由安排自己的生活和生产,这是很伟大的进步。

 

如果我们早点意识到这一点,或许也就不必走那么多年的弯路了。

 

在中国历史上,她把土地几乎无偿让佃户耕种的决定,可谓开天辟地头一回。

 

随后她又宣布取消所有佃户房舍租金,无偿将佃户们所住房屋划归各户所有,并对损坏的房屋进行修葺。

 

在整合资源上,她向种植棉花的农民提前签约订购,在南方包桑园、提前订购生丝,保证货源的充足和收购价格的稳定。

 

看到此节,我心想:这不就是现在“订单农业”的雏形么?

 

因此,周莹不仅赢得了乡里拥戴,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寡妇商人。

 

“利益共沾”是聪明商人遵循的法则。

 

比如,李嘉诚就经常教导两个儿子,在和别人做生意时,如果能拿到七分的利润,甚至能拿到八分的利益,那么就拿六分好了,因为只有这样,才会为自己赢得好声誉,吸引更多的人来合作。如果能拿七分利润你偏要拿八分利润,能拿八分利润偏要拿九分利润,那么谁还会和你合作?

 

李嘉诚和许多人进行过或长期或短期的合作,合作结束后他总是愿意少拿一点儿利润,也正是因为拥有这样的风度、这样的气量,使许多人都愿意与他合作,也使他成为商场中的不败商神。

 

而周莹,在很多年前就有这种意识了。



 再次,周莹懂得知人善任。

 

成就一个商业传奇,建造一个商业帝国,光靠某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要学会用人。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周莹就是一个非常出色的CEO

 

比如,她施行了最早的“股份制”:假设一个月员工的薪酬是五两银子,可以仅支取三两用于维持家庭生活,余下的拿来参股,到年底或过几年可以分红。

 

这样的机制让员工觉得:我不完全是在为东家拼命,也是在给自己干活啊。

 

比如,她施行“高薪招聘优秀人才”:将年薪提高两成,比同行业高出三成,并额外奖励年终分红。

 

一个只谈情怀不谈钱的老板,是个十足的混蛋,因为对一个人才真正的尊重,说再多虚的都没用,还不如直接上真金白银。

 

周莹这样的激励机制,使得吴家能招聘到最优秀的人才为自己所用。

 

比如,周莹还推出了“阴俸”,其实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

 

员工到了一定年纪,就可以拿退休金;即使员工死了,他的家人也还可以继续领这笔钱。

 

周莹的这一系列改革,闪耀着智慧之光。

 

她身边簇拥着十几个能人,大家一起努力,共同将吴家的生意打理得风生水起。

 

最后,周莹懂得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

 

如果说前面的几个措施,讲的是“以待遇留人,以事业留人”,那么周莹本身的性格以及对员工的关爱,便是“以感情留人,以文化留人了”。

 

周莹性格仗义豪爽,说一不二,非常讲究诚信。

 

那时,生意场上流传这样一句话:“哪怕没有契约没有文书呢,只要当家的说了,就能信。”

 

平常,她再忙,也要和员工们沟通沟通感情,并且鼓励员工的家属到吴氏企业工作。

 

跟着这样一个老板工作,员工定然觉得有干劲,有奔头,有希望。

 

果然,吴家的产业迅速发展了起来,并且达到了顶峰。

 

当时,吴家在全国有108家分店,涉及淮盐、布匹、药材、米粮、油坊等各行各业。

 

民间曾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吴家的伙计走州过县,不吃别家的饭,不住别家的店。”

 

吴家的生意兴旺发达,伙计多达四五千人

 

在有的县城,吴家的产业足足占了半条街道。

 

在鼎盛时期,周莹开始打造她的吴氏庄园,庄园极尽奢华,仆役人数多达200

 

除了扩建吴家大院,周莹对周家大院也进行了整修扩建。


现在的周家大院,变成了影视拍摄的取景之地。张艺谋的电影《活着》,电视剧《雪娘》(赵雅芝在剧中演一个“圣母”得让我想把手伸进电视里掐她脖子的苦命女人)等等。

 

而周莹,成为了当时全陕西甚至是全中国的女首富。

 

这种成果,看得人不由得感慨:厉害了,word莹!

 

 

(四)

 

从商的人一般分三种,一种是生意人,一种是商人,一种是企业家。

 

生意人,关注的是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商人关注的是整个企业的存亡以及员工的饭碗;而企业家,想到的可能是社会责任、国家、天下大势。

 

周莹是一个胸有大局的人,她不是单纯的生意人,而是“企业家”。

 

由于战乱和天灾,关中地区涌现出饥民大潮。同几个谋士商量后,周莹决定开仓放粮,设置粥厂,将库存粮食分给周边揭不开锅的穷苦人家。

 

泾阳县在修县志时,特别将她的善举载入史册。

 

她还捐助银子,在泾阳城打了几十眼深井,解决了两万多口人、数千头牲畜的用水困难。

 

总之,她兴水利,办教育,建文庙、助军饷,对乡里更是乐善好施,成为远近闻名的“活菩萨”。

 

周莹跟慈禧太后,也有过交集。

 

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各种烧杀抢掠。

 

慈禧挟光绪皇帝逃离北京,抵达西安。适逢西安灾荒,急需赈抚,而慈禧又改不掉大手大脚的毛病,陕西巡抚端方向富商大贾劝捐募银,周莹积极响应,捐银十万。

 

慈禧一高兴,就封周莹为“一品夫人”,据传还认她为“干女儿”。

 

在慈禧太后生日之际,周莹给慈禧送去很多珍贵的礼物,其中就包括现存陕西省图书馆的豪华屏风。

 

一年后,慈禧与光绪帝离开西安赶回北京,因周莹进贡的屏风体大厚重,携带不便,留存在了西安(容我弱弱地说一句:周莹这礼送得好)。

 

有人评论周莹这是捧慈禧的臭脚,更有人说周莹这是有家国情怀的表现,毕竟,如果国家整个“唇”亡了,企业这个“齿”必会感到寒凉。

 

要我说,这可能只是生意人的精明。胡雪岩和吴家的败落,让她意识到一点:政治势力想要搞死一个巨富,也就分分钟的事儿。

 

与其对抗,不如迎合求自保。

 

当然,慈禧对周莹可能也是真欣赏,因为这两个女人的命运都有点像:老公都死得早,都在男人当道的世界里拼杀出一条路来,成长为了女强人。

 

只可惜,周莹命短。



 看她的画像,老觉得她长了一张网红脸,下巴尖尖,不像是福泽深厚的人。

 

宣统二年,也就是溥仪上位第二年,辛亥革命开始前一年,周莹去世,终年42岁。

 

生前,她将苦心经营几十年的巨额财产分给所有下人,土地归村人共有。

 

这样一个企业家、慈善家,就这样陨落了。

 

她出殡的当天,自发送葬的四邻乡亲据说约有八万之众。

 

可谓是空前绝后。

  

(五)

 

说起吴家后人,有一个人不得不提:吴宓。

 

他是钱钟书的老师,是中国现代著名西洋文学家、国学大师,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也是一个晚景凄凉的大渣男。

 

周莹是吴家东院的少奶奶,吴宓属吴家西院,算起来是吴宓是周莹的堂侄。

 

19621230日,李南力在《重庆日报》发表《忆安吴堡》一文,说“安吴寡妇曾经迎过所谓圣驾,接待过那位封建的顽固老腐败”,结果激怒了吴宓。

 

吴宓在大会发言,对这篇文章表示严重不满。

 

“文革”中,因为是教授,因为是知识分子,因为与周莹的母侄关系,吴宓遭受过非常惨的折磨。

 

吴宓在日记中曾经写过周莹的感情,说她和吴聘曾经育有一女,但那孩子出生不到一岁就夭折了。

 

在当时的社会,无子要承受很大的伦理压力,因为吴聘病重,周莹便过继了中院两岁的侄子吴怀先做养子。

 

吴聘死后,周莹思女心切,又在吴怀先10岁的时候,收养了一个女儿,起名秀翘。

 

周莹没有再嫁,发誓为丈夫守寡一辈子,得到封建家族的赏识和赞许,并给予优厚的待遇,因此被称为“安吴寡妇”。

 

我更愿意相信,历史上的周莹,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情事,生活中也不会出现“所有男人都爱她,都愿意为她去死”的玛丽苏情节。

 

要知道,在那样的朝代,如果一个寡妇不守着贞节牌坊过日子,可能连生存都会受到威胁,更不要说有机会光大家族企业了。

 

那个时代的“男权化”程度,可能是今天的人所想象不到的。


 

周莹对吴家做过那么大的贡献,但因为她一生没有子嗣,死后都不能葬在夫家的园陵。

 

当时的吴氏园陵占地50亩,柏树林立,石马、石碑、石坊尽显庄严与气势,却没有周莹的容身之地。

 

传言她被葬在距离吴家祖坟200米处东北方向的地下,现如今她的坟墓了无踪迹。

 

周莹死后,社会动荡不安,国家处于战火纷飞之中,吴家的商业帝国也渐渐没落。


后来,她的养子吴怀先把吴氏庄园捐给了国家,因为抗日时期很多热血青年在这里经过培训然后去了延安,庄园在文革时期得以保留,并成为了红色旅游点。

 

(六)

  

周莹的真实故事,就是这样。

 

以她为原型改编的电视剧,为了追求收视率,必须要把她的经历传奇化,并且给她编排上几段刻骨铭心、荡气回肠的爱情。

 

若只讲这位传奇女子是如何建立一个商业帝国的,估计观众也没兴趣看。

 

真实的生活,可能远远比电视剧要残酷。我们没法想象,周莹是如何一步步创造商业神话的,也许,她遇到的艰难,是我们所想象不到的。


她的经历,总让我想起两个企业家:一个是民国时期的董竹君,一个是当代的董明珠。

 

都是婚姻不幸,都是把余生都投入到了事业上并且创造了商业神话。

 

消极一点说,好像除了拼出一番事业就没什么事情可以做了,所以她们都成了女强人。

 

积极一点说,她们是想掌控自己的命运,想以另外一种方式证明自己的价值,而情感这玩意儿再也没法牵绊住她们的脚步了,所以成为了女强人。

 

越是历史久远,女人能有这样的觉悟越是不容易。

 

她们或许也曾向往过夫唱妇随、儿女绕膝的幸福,但如果命运不给她们这种机会,那她们也不甘于就此沉沦,而是拼杀出了另外一条路,成就了自己的辉煌人生。

 

而她们的经历,也足以证明一点:女人天生不如男人,是一句谣言。

 

在过去那么多年里,为什么杰出的女性政治家、商人、文化名人等等如此之少?

 

真的是因为女人不如男人么?显然不是。

 

原因是什么?是因为这个社会根本没有给女人和男人一样同等的机会。

 

放眼全世界,直到20世纪后半叶,女性都没有得到过和男性一样的受教育的权利。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变成的”,这一点,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已经阐述得够明白。

 

一直以来,女性作为“第二性”,是低于男性的存在。但女性并非天生比男人蠢、无能,而是长期以来被集体意识的绑架,是被强加了贤妻良母的形象。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女性不是“无能”,而是“被无能”了。

 

也正因为如此,能从男权社会中崛起、突围的女性才更令人敬佩,因为她们每走一步,都来得比男人更艰难。

 

甚至,男人成功了,能享受八方膜拜,而女人在事业上成功了,要承受无数的非议。

 

女性虽然不是社会的主导角色,但是从古到今女性群体里面依然有很多强大优秀的杰出女性,她们用自己的力量影响世人。

 

所以,谁说女子不如男?!


(全文完,欢迎转发和分享)


作者简介:晏凌羊,80后,出生于云南丽江,现居广州。著有情感畅销书《那些让你痛苦的,终有一天你会笑着说出来》 微信公众号:qiushan08

点击下面,阅读更多好文章👇


当你撑不住时,想想这十句话


沉寂半年的胡歌,为何选择35岁生日骑行色达?


她被佟大为“求婚”,是霍建华前任,历经家暴、被雪藏,如今38岁活出了20岁的样子!


给出轨老公的一封信


那个离婚10次的95后女孩:我结婚只是为了合法约炮


别去当弱者的朋友(深度)


END

微信ID:chaoxi-sys

长按二维码添加关注

知晓澳洲和中国的时尚生活

洞悉国内和国际的社会动态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