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美国中文网"↑订阅本微信推广平台
“It happens all the time. What do you think they gonna do? Nothing will change.”
“这种事情一直在发生。你觉得他们会做些什么?什么都不会改变。”——坐在我旁边的一位美国同行在飞机上向我无奈地抱怨道。
这位白人记者在10月2日凌晨接到电话,数个小时后,他和我一同登上了从旧金山前往拉斯维加斯的飞机。同一个航班上,还有三位来自于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的应急护侨小组成员。按照划分,在10月1日晚见证了美国近代史上最惨痛枪击案的拉斯维加斯正属于旧金山领区。
在我提笔写下这篇文章时,正是拉斯维加斯深夜, 距离枪击惨案的发生已经过去了超过24个小时。这座城市恢复了表面上的平静,我们入住的酒店楼下人声鼎沸,窗外灯火通明,路上车水马龙。就在不久前,一小群中国游客还在马路上兴奋地冲我们打招呼,他们将前一晚的恐怖枪声形容为一场意外的“烟花炮竹”。
这种“其乐融融”的表象与拉斯维加斯正在经历的伤痛毫不相称。就在几个小时之前,拉斯维加斯大都会警局召开发布会确认,10月1日晚的枪击惨剧总计造成59人遇难,另有527人受伤。
或有“东方面孔”女性遇难
伤痛不是数字,而是一个又一个真实的家庭惨剧。令人揪心的是,虽然尚未有任何官方信息确认,但据一位在拉斯维加斯警局工作的可靠信源透露:一名“东方面孔女性”遇难,另有一名名为Michelle Vo的亚裔女性受伤。
在此之前,曾有人用中文在Facebook上发布寻人启事(下图),进一步证实Michelle Vo受伤。另有救助站亚裔警员透露,一名亚裔面孔的男子在10月2日下午前往救助中心登记后离开,他当时因为妻子受伤而心烦意乱。根据Michelle Vo的姓氏及LinkedIn公开资料(会讲越南语)推测,她应该为越南裔。
10月2日晚,拉斯维加警局召开当天最后一场发布会
美国中文网记者官子俊摄
美国中文网记者现场提问:是否有中国公民或在美华人受伤/遇难?
警方发言人回答:我们现在还没有查看完整的死者名单,因此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可能遇难的“东方面孔”女性到底是谁?自10月2日下午2点左右抵达拉斯维加斯后,我们全程随同由查立友副总领事带头的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应急护侨小组成员遍访了拉斯维加斯的收治和援助中心,探访了亲历枪击惨案的中国旅游团,并与当地侨社进行了广泛接触,试图为这个问题寻找一个确切的答案。
不过,由于拉斯维加斯警方对于遇难者的身份核实工作只完成了一小部分,因此,至截稿时,仍未有官方信源公开确认是否有中国公民或在美华人在此事件中受到影响。
10月2日,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罗林泉致电内华达州州长和拉斯维加斯市市长表示慰问。受罗林泉总领事委托,查立友副总领事率工作组于10月2日下午2时紧急飞抵拉斯维加斯,开展领事保护与核查工作。
中国旅行团报平安
与此同时,来自中国大陆的几乎所有大小旅行团则都已通过各种不同渠道向外界报了平安。据据携程网旗下海鸥假期(Ctour Holiday)市场专员Sunnie Liang向美国中文网介绍,在导游的妥善处理之下,该公司在拉斯维加斯的数百位游客均已确认安全。此前,有网络消息称,携程旗下数位旅客被困的消息。Sunnie Liang表示,在枪击案爆发后最为混乱的一段时间,曾有游客被困酒店,但很快都已成功撤离。
亲历枪击惨案的中国游客也向我们回顾了当晚的惊险时刻。
中国游客宁文豪接受美国中文网采访
当天晚上我们乘坐的是一个12人座的商务小巴,经过事发地附近准备去看秀。结果在事发地不远处就开始陆续有不少人往这边冲,最开始是零散的几十个人,后来几百个人一拥而上,车辆几乎行进不了。人们也开始拼命往车上撞,大概到10点半左右,行动人跑动的节奏才放慢下来。
我们意识到有可能是恐袭,但是当时并不知道事态的严重性。直到后来通过电视和其它媒体了解情况后才知道竟然是机关枪扫射。我到现在还记得枪声特别大,就像看电影一样。当时非常紧张,脑袋几乎要空白。
中国游客李姝接受美国中文网采访
当时现场非常乱,很多人拍打我们的车门窗,还有人甚至试图拉我们的车门,现在想起来都很后怕。当时车上有一些上了年纪的旅客情绪非常紧张,我们都在安抚他们,好在导游比较沉着稳定,最后安全离开了,希望所有中国游客都安全。
“我不喜欢星期一”
今天很不凑巧,是个星期一。出发前往旧金山机场的路上,脑海中不断翻腾起由Tori Amos演绎的一首歌,歌名叫做《I Don't Like Mondays(我不喜欢星期一)》。
这首歌的创作背景源自美国现代史上第一宗校园枪击案。1979年1月29日,星期一。那天早上,加州圣地亚哥市的16岁少女Brenda Spencer没有去学校,而是拿出家中的半自动狙击枪,向马路对面的一所小学连开36枪,导致校长和保安队长当场身亡,另有8名学生和一名警察受伤。在被逮捕后被警方询问作案动机时,Spencer只淡淡地说了句:“我不喜欢星期一。”
Brenda Spencer被捕画面
拉斯维加斯枪击惨案发生之后,媒体把枪手Stephen Paddock的个人信息几乎翻了个底朝天。对于ISIS声称负责,FBI也予以了否认。鉴于Stephen Paddock已经在10月1日案发当晚自杀,他制造这起枪击事件的真实原因和心路历程,或许我们永远不得而知。
“Tell me why”(告诉我为什么)——这句话在《I Don't Like Mondays》的歌词中被反复吟唱。事实上,在人类历史上发生的绝大多数惨剧中,我们并不一定能够达成一个所谓的“理解”,但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们都能对“如何避免”得到一个相对一致的答案。
“那一刻,我们的枪毫无用处”
2012年,桑迪·胡克小学校园枪击案,当中28人(包括20名儿童)死亡。这个数字在几年内就被打破,2016年6月12日,奥兰多同志酒吧枪击案50人死亡,58人受伤,一度成为美国近代致死数量最高的枪击案件,不过,这一记录在一年之后又被打破了。
Caleb Keeter是一名乡村音乐吉他手,前天案发当晚也在音乐会现场演奏。他来自德州,一直是一名坚定的拥枪支持者,但在星期天的血案发生后,他的态度迅速转变。
Keeter在案发后的推特:“我一生都是第二修正案的支持者,但在昨晚我的想法改变了。我无法表达之前的想法有多么不正确。”
Keeter说,其实当时在他们乐队的巴士上就有好几把枪,但这毫无用处——因为担心被警察当作同伙,他们甚至不敢去碰枪。
周日晚上的事情让Keeter这个“德州佬”意识到,在恶人用枪支制造的惨剧当前,普通民众手里的枪却并不像预期的一样一定能保护自己,危险面前,即使有枪,每一秒仍然可能与所爱之人天人相隔。Keeter甚至旗帜鲜明地在推特上写:“我们需要枪支管控,就是现在。我最深的悔恨就是从前那么固执,直到我自己和兄弟们的生命受到威胁,才意识到这一点。”
不只是枪支管控
“开枪的不是境外的恐怖分子,而是土生土长的美国白人,You know what I mean?”在旧金山机场出发时,一位维珍航空的女性工作人员对我说。“我在拉斯维加斯出生长大,这里从未出现过这样的惨剧”,落地机场租车时,Herz的一位白人女工作人员听说我是来报道枪击案件后,脸色一下子严肃起来。
自2001年911事件爆发后,美国一直将反恐重心放在外来人口管控方面,但实际上,在多次大规模杀戮事件里,与境外恐怖主义无关的内部仇恨与分裂似乎是一个同样严重的问题。
回到文章开头,飞机上的那位同行并不期待我能回答的问题——“这种事情一直在发生,你觉得他们会做些什么?”的确,这种事情一直在发生,我们也不知道“他们”是否会做些什么?但,我们坚定希望,“什么都不会改变”,不会成为未来的现实。
(转载请注明美国中文网)
长按指纹扫描关注“ 美国中文网”
点
阅读原文/Read more 查看更多:
【独家】赌城枪击惨案或有“东方面孔女性遇难” 中国旅游团报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