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 不懂得好好说话的家庭,养不出幸福的孩子

2017年10月01日 侨居澳洲资讯


来源:家长学堂资讯


最近芬兰的一则公益广告短片《孤儿院》刷爆了朋友圈:一对乖巧的姐弟俩,来到成人“孤儿院”中。在一名女士的引导下,他们开始“面试”橱窗里的四组父母,选出他们心目中最理想的父母。👇




第一组父母,爸爸在看书、妈妈在打扫卫生,他们看上去其乐融融;



第二组父母,妻子正在体贴地为丈夫倒果汁,两个人有说有笑;



第三组父母,拖着婴儿车,在树下散步,妈妈很优雅,爸爸看上去也很绅士;



小男孩透过橱窗,会心一笑,眼神中透露着渴望。



与前面三组形成鲜明对比的,第4组父母,两个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丈夫动作幅度很大,妻子像是在辩解着什么。



橱窗外的孩子们立刻变得胆怯、惊恐、不知所措,脸上的笑容也完全消失了。



常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镜子,什么样的父母,照出来的就是什么样的孩子。


这话一点不假,在孩子小的时候,他们会在耳濡目染中模仿父母的互动模式:


如果父母为人和善,说话时让人如沐春风,那培养出来的孩子也会是风度翩翩,举止优雅的;


如果父母喜欢讲脏话粗话,那孩子长大了多半也会缺乏教养,出言不逊;

如果父母经常吵架,甚至大打出手,孩子长大后很可能性格孤僻,容易自卑,甚至怀疑自己。


一个不懂得好好说话的家庭,养不出幸福的孩子。


有些父母好像从来不会赞美孩子,他们觉得那样会让孩子骄傲,只有时刻鞭策他,他才能不断进步。殊不知,你们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却像一只利剑,深深刺中孩子脆弱幼小的心上。


前段时间,四川一名高中生小斯在高考后选择自杀。在他自杀后,他的QQ空间发出了一篇定时说说,控诉对父亲的不满。



小斯的遗书中说:


爸爸从小吃了很多苦,脾气不好,所以望子成龙心切,把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


自己考了98分都要被骂,吃饭打嗝一耳光打过来,夹菜姿势不对也会被爸爸打。


爸爸问小斯英语学懂了没:


如果他说学懂了,爸爸就会说:“娃儿不要骄傲自满,半灌水响叮当。”


如果他说没有学懂,爸爸又会说:“那你这一学期学了些啥子麻批!”


想得到爸爸的一句肯定,简直比奔月还难。


其实现实中,这样的父母不在少数。


他们将自己的失败投射到孩子身上,非常希望通过孩子来破除自己的焦虑,甚至变相挽救自己的人生:


因为学历,导致事业无法进步的,就指望孩子考到高学历;


因为穷困,在别人手下忍气吞声的,就盼着孩子发大财;


因为当小老百姓处处受挫的,巴不得孩子早点仕途得意。


父母以为自己这是恨铁不成钢,甚至美其名曰“都是为了你好”。


却忽略了这种打击式教育,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消极。


他们没有接收到父母传递过来的爱,反而更多地感受到了嘲笑还有不认同。


语言暴力,是一种比家庭暴力更可怕的东西,常常“杀人”于无形。有时候只言片语会中伤你最亲的人,并且可能是无法修补的伤痛。


泰国短片《豆芽》里,小女孩看到了菜市场有许多人在买豆芽,就问妈妈“我们可以种来卖吗?”


妈妈的回答是:“嗯,我们试试。”



最开始的尝试并不成功,豆芽都枯死了。于是母女俩找来了一本种豆芽的书,多次改进方法。每次小女孩有些灰心的时候,妈妈总会露出自信的面容,说“我们试试”。



最后真的奇迹般地种出了豆芽。



一句简单的“我们试试”,却有着不简单的力量。


想想最初小女孩要养豆芽,如果妈妈是这样的否定态度:


别闹了,家里哪还有地方种豆芽啊;


种豆芽干什么,我们又不会种,省省力气吧;


好好学你的习,成天琢磨这些没用的事。


那故事又会是怎样的呢?也许小女孩的好奇心早就被扼杀在摇篮中了吧。


当孩子做的不够好时,我们可以鼓励一句:爸爸看到了你的努力,已经进步很多了;


当孩子帮着做家务时,我们可以真诚地感激:谢谢你的帮助,妈妈很开心;


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我们可以由衷地赞许:孩子你真棒,我为你骄傲;


当孩子因为失败感到迷茫时,我们可以引导他直面挫折:没关系,我相信你还可以做得更好。


每个孩子都需要不断的鼓励,才能获得自信、勇气和上进心。这就像植物必须每天浇水,才能生存一样。


永远不要吝惜你的赞美,无论是对爱人,还是对孩子。


家永远应该是温馨的港湾,而不是冷漠与伤害的炼狱。


不要把糖果撒给路人,却将枪口对准了家人。


为人父母不需要考试,却需要一直学习。


学会好好说话这一课,希望家长们永远不要缺席。


推广

侨居澳洲资讯平台
澳洲热门新闻 | 政府政策更新 | 社区消息 | 分享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广告、商业合作请微信

zhenyan1999、Angela

意见反馈请微信:DynamicQI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号:o0NewsTalk0o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