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这么好看点上方蓝字关注下加拿大留学移民网吧
每一个好看而有文化的人
都置顶了“加拿大留学移民网”
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们,因为这次的事件又要对美国失望了!
看到这则消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3个月前失联的章莹颖——至今都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然而这次情况有点不一样。
根据唐晓琳朋友的说法,唐晓琳曾经在留言中提到想在金门大桥结束生命的念头,所以唐晓琳的失联很有可能是一起自杀事件。
北大女生失联时间线
9月30日,唐晓琳曾去往内日落区的一家太极煎饼消费。一天之后便再无音讯。尽管她曾给同学留言表示想去金门大桥结束生命,但唐晓琳的同学却不相信她真的会这么做。
10月1日,唐晓琳于旧金山失联,唐晓琳现在美国犹他大学做导师助理研究员,攻读物理天文系博士。
10月3日,10点零五分,距离唐晓琳失踪3天时间后,唐晓琳的同学们在FB上发布了一则寻人启事。
10月5日,犹他大学媒体发言人安娜·丽萨也向外界证实了唐晓琳失联的信息。
姓名:唐晓琳,毕业于北京大学2004级空间物理专业
年龄:30岁左右
体貌特征:一米六五左右,很瘦
个人情况:在美国犹他州大学做导师助理研究员,性格文静腼腆
失联情况:约9月30日或之前抵达旧金山,10月1日凌晨起失联
10月7日,一名网友发布微博称发现了唐晓琳的最新踪迹,他称目击到唐“10月1日下午6点38分在金门大桥南侧Welcome Center下车。”同时,他还在微博中呼吁网友对此信息进行扩散,以便“寻求目击者信息。”
该名网友自称是唐晓琳的大学同学,可以进行实名认证,但是他不愿提供其他多余的信息,也没有再就此事作出回应。
截止发稿日,唐晓琳失踪已经过去了9天!
唐晓琳的信息里有一点引起了我的注意。
她本科是2004级的,那么可以推断出两个结论:
1.她大概是85、86年前后出生,也就是说目前在31岁上下。
2.她从北大毕业的时间应该是2008年,而她至今还在读博,也就是说她从研究生到博士已经读了9年了。
小学6年+初中3+高中3年+本科4年+硕士2年+博士7年=25年。
唐晓琳30+年的人生中有25年在读书,这样的经历真不是一般人可以接受的,甚至是让人痛苦的。
看到身边的朋宇都成家立业,而自己30出头了却还没毕业,如果实验和论文遇到问题毕业遥遥无期,那真的是极其痛苦的一件事。
再来看一下寻人启事里公开的照片。
有网友认出了这是唐晓琳和她导师的合照,而从她手中拿的移液枪和背后大量的试管则让人怀疑她从物理专业转到了生物方向。
我又去查了下她的论文,发现她最新的一篇论文是关于RNA聚合酶的,时间是2016年的2月。
这意味着什么?
1.她从物理转向了生物。
2.她已经有一年半多的时间没成果了。
知乎网友@Brianna Gao 是一名生物信息分析师,她的回答比较具有参考价值:
唐晓琳在犹他大学的生物物理专业读phd(研究型博士),做的方向还是难度相当高的病毒RNA。
生物物理是个很有意思的系,虽然有物理这个名头,但很大一部分做的是纯生物实验,所以这个女孩的phd生活应该和普通生物phd差不多。那么这个女孩很可能第七年了毕业还很困难,或者导师不放,毕了业也很难找到教职和业界工作……
请参考知乎上关于生物phd的其他回答……
在毕业压力和未来做“千老”的痛苦之中患上了抑郁,对生活失去了希望,选择在三番美丽的秋天,在站在湛蓝天空与海洋中的红色金门大桥上像小美人鱼般化为泡沫。
@Brianna Gao 的留言里提到了“千老”这个梗,为此我还专门去查了下。
2012年的时候,有个80后妹纸新进了某实验室,同实验室有个70后的博士后。两人有点矛盾,妹纸发了个牢骚帖,说了实验室的几个人,其中一个被其称为“千年老博后”。过了几天,一个老博士后发了一篇名为《我是千老》的文章,讲述了自己在北美求学,最终变成职业博士后的经历,从此“千老”这个词开始被广泛使用。
从这个梗里也可以看出,读博(博后)这条路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风光。
知乎上还有一位匿名答主也曾有过轻生的念头:
一看到她的项目,就觉得想跳楼一点不意外。我知道那个实验非常难做,做好了发的文章也不会特别好。成功率低到tm令人发指。完全可以体会到那种绝望。反正我到最后没能在那个项目发成文章。
人生退一步如果不能海阔天空,就tm退个七八九十步。希望如果她还活着,之后能知道,想死的不止她一个,心理会好受一些。
考虑到唐晓琳曾给朋友留言说要跳金门大桥,而她失联前特意去了旧金山(金门大桥在旧金山),所以自杀的可能性真的不小。
压力山大的博士7年
据了解,唐晓琳2004年进入北大就读空间物理专业,2008年本科毕业后前往美国犹他大学物理与天文系读研究生,从时间上推算,这已经是她攻读博士学位的第7年,但至今仍未毕业。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犹他大学的物理与天文学系每年招收将近20名研究生,同时提供有学费减免政策。但录取条件十分苛刻。
唐晓琳在犹他大学研究生物物理,导师是副教授Saveez Saffarian博士,毕业于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曾在哈佛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年加入犹他大学,致力于病毒物理学研究。网页显示其研究得到NIH和NSF资助,课题组有一位研究助理教授和4名博士生。
唐晓琳维护一个研究者经常光顾、交流论文的ResearchGate个人网页,显示其对研究工作的投入。网页显示,她已经发表6篇论文,其中第一作者三篇,两篇发表在业内顶级的Biophysical Journal,另一篇发表在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这三篇一作论文既有理论计算模拟,又有实验,显示其工作的全面与完整。
正常情况,这些研究结果应该接近满足博士毕业要求。当然,美国博士毕业并无硬性论文指标。
美国读博学业和研究都相当繁重,有时候压力相当的大。一位自称是唐晓琳师妹同在美国读书的同学匿名表示,唐晓琳“有时候要半夜去实验室守着实验,特别辛苦”,“记得有次和她吃饭,吃完了都晚上10点了,她还要回实验室看结果。
读博有时候就像是赌博。
你不仅要努力,还要有运气,因为绝大多数情况是你花了时间却什么都没有。
这其中生物专业又是比较特殊的。
相比于物理学和化学,生物学是一门很年轻的学科,人类对生物学的了解其实还非常浅薄。
我曾在一篇关于转基因食品的文章中引用过哈佛生物信息系的博士后、Broad研究所的研究员罗成伟举的一个例子。
有一家全球顶级的生物材料纳米研究所搬新家,换了一栋楼,之前做出来的实验结果,就再也做不出来了。整个团队花了两三个月的时间找原因,发现原来是做实验用的炉子挪动了,烘烤的位置变了。于是,那帮顶级的博士生,又花了好几个星期的时间去挪炉子,看看在哪个位置,才能做出结果来。
为什么炉子换了个位置实验结果就做不出来了?
不清楚,生物学实在太复杂了。
我自己身边也有学生物的朋友。
一位读博期间在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上发表过7篇论文(第一作者)的浙大女博士曾和我说,做生物研究运气很重要,能不能出成果很多时候取决于导师给你的研究方向对不对。
因为在做实验之前,没人知道哪个方向是对的,所以导师有时候会给自己实验室里的几个博士安排不同的研究方向。
如果你被安排到的研究方向错了,那你再努力也只能证明自己走的是一条死胡同。
而有些人运气好,被安排到了那个对的方向,那你就能出成果,出论文。
我朋友的运气还算不错,有了一点论文和成果,所以她毕业后去了某大牛院士的实验室。
而那些和她一样努力却运气不佳的同门则没那么幸运了,有些至今还未毕业。
要知道,我那位朋友每天7点起床洗漱吃早饭然后去实验室,晚上10-11点从实验室回宿舍,而他们实验室的几个人情况都差不多,可以说是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了。
同样是付出巨大的努力,最后的境遇却是天差地别,而造成这一切的主要原因居然是运气。
这或许有点颠覆你的三观,但现实有时候就是这么残酷。
”有过美国读博经历的人都知道,这其实是中外博士生的常态。”
也曾热爱生活,充满希望
从微博资料来看,唐晓琳的微博注册于2010年,也就是她去美国读书的第二年。2011年是她更新最频繁的时候,在微博里分享着盐湖城的雪景和自己的自拍照。
唐晓琳的微博最新状态停留于今年7月。在此之前,她已有6年未发表状态。再一次发表已今年4月,内容和之前明显不同,全是名人名言,其中还掺杂着类似乱码的数字和字母。
“身强力壮,踌躇满志;抱负大,有闯劲,而这正是老年所}pba943694610{欠缺的”“真正伟大(rbb959242442(的人是由行动是他人见识其不凡之处。”
照片里她的留着齐刘海,喜欢笑,腿很长。除了爱自拍她还喜欢涂指甲油,是个爱美的女孩。
唐晓琳也有一个Facebook账号,但鲜有更新,最后一次是2013年12月27日。里面仅有两张照片,其中曾用的一张头像耐人寻味:
学者口中的自杀圣地
虽然唐晓琳给朋友的留言中曾提到想在金门大桥结束生命的念头。但大家都不相信,唐晓琳会自杀。“小白,你快回来,”在社交媒体上,自称是唐晓琳大学同学的网友这样表示。
“小白”是他们对唐晓琳的昵称。在大家的印象里,这是个“快乐、乐观”“爱穿裙子”的女孩,“不相信她会轻生,她只是手机没电、迷了路。”
而上述唐晓琳给朋友的留言中提到的金门桥...作为旧金山的地标,金门桥一直被誉为近代桥樑工程的奇迹。但它也被称为“自杀圣地”。
在80年代,有学者研究了来金门大桥自杀的原因,结果令人震惊。大多数人此前毫无症兆,来到金门大桥自杀完全是临时起意。比如有一位年轻的父亲,抱着两岁的小女儿,原本好好地同其他游客一起欣赏旧金山湾的风景,还兴致勃勃地拍了好些照片。
可是忽然,他把孩子扔下海自己也随即跳下。没有任何先兆,也没有任何理由,惊呆了身边的游客们。
自杀者的父亲每年都来金门大桥悼念
学者是这样认为的:站在大桥上,俯望身下蔚蓝地大海以及远处的白帆和辽阔地天际线,这景色太壮美了,以至于心生悲壮,你无法在别的地方得到如此绚丽的死亡。云雾中鲜艳地大桥如同撒旦地微笑一般,站在金门桥上,你会产生如此幻觉,跳下去将会是干净、平静、柔顺的死亡。
跳下去如同轻飘飘的羽毛,仿佛下一秒就要加入天使的队伍。其实,这种想法大错特错!当人从60米的桥面跳下去时会以时速120公里的速度撞击水面,4秒后以巨大的冲击力入水,内脏会被震的粉碎!
读博或成为压垮她的最后稻草
有网友还表示唐晓琳在读博过程中曾换过导师,“之前导师据说对她和另外一个中国女生不是特别好。”
唐晓琳已经读了七年了,7年仍看不到毕业希望,任谁都会陷入焦虑和彷徨。
这位网友的言论引发了很多博士生,尤其是科研工作者的共鸣。与外界想象中的光鲜亮丽、前途似锦不同,他们往往要面对的是导师不让毕业、实验反复失败、花大量精力时间研究的项目“永远不会出来成绩”。
虽然quit(退学)是博士生聚会聊天时永恒的话题,无数人背地里偷偷研究过学校的退学流程,甚至有的人写好了退学申请书,在抽屉里放了几个月几年,也拿不准该不该交。
这就是读博最惨的地方:毫无退路。
博士是一个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学术旅途。无论你读了几年,一旦选择退学,就等于说之前所做的一切全部白干:拿不到博士学位,所做研究没有得到成果,空耗了人生最青春的几年,没有工作经历就业困难……
很多迟迟不能毕业的博士生,都陷入了这种瓶颈。情况好的可以转硕士,或用已有成果就业或转专业,情况差的只能“净身出户”。
有一个生物方面的博士生,硕博连读八年不能毕业,转专业或转硕没有门路,接着读也读不下去,最后忍痛选择退学。三十多岁只有一纸本科学历,无法继续在学界谋生,对外就业面还非常窄……
付出得不到回报,无人可以倾诉,对未来迷惘彷徨,类似情况在留美博士生群体中,比比皆是。
根据今年发表于Research Policy上的一篇论文的结果,有51%的博士研究生心理压力大,在受访最近几周经历至少2种心理状态不佳的症状。此外,32%的受访者出现了超4种不适症状,包括压力大、不开心、抑郁、失眠、无法克服困难或者享受日常生活等。他们患常见精神疾病的风险比其他正常受高等教育的人高出2倍。
也就是说,大约1/3的在读博士存在或者潜伏有包括抑郁症在内的精神障碍!
科研竞争压力大、论文发表不易、生活作息不规律、收入待遇不高……诸如此类的问题一直让很多博士生无奈和困扰,甚至于导致精神问题。
我们期待唐晓琳平安归来,也呼吁给予博士生、博士后更多的精神和物质关怀。科学研究很多时候是苦力活,会经历各种挫折和失败。
大多数的博士生即便毕业,也难以找到心仪的研究岗位。现实的困苦和前途的黯淡,真的会压的人喘不过气来。但他(她)们,无论是在美国还是中国,都是研究的主力军,需要关爱。
PS:截止发稿,不幸的消息,唐晓琳已确认从金门大桥自杀。愿其安息。
* 【深度解析】一个“加拿大人”可以享受哪些福利?这算是“共产主义”吗?
*【干货!硬贴!】2017加拿大入籍流程全解析!篇尾附入籍考试秘笈!
* 当下的中国,有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全民富二代”,扒一扒加拿大的真假富二代留学生
* 【新政】加拿大十年签证要取消?2018年加拿大签证要改革了,你必须知道这几点!
欢迎分享朋友圈
关注这就是加拿大,及时掌握靠谱的海内外价值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