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英国留学的低龄化趋势愈发明显,如今在英国寄宿学校就读的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的学生总数已超过万人,且人数仍在不断增长。顶尖水准的教学质量、丰富的寄宿生活和贴心的教牧关怀被认为是英国寄宿学校的主要优势。
然而很多中国家长在第一次见到“教牧关怀”四个字时都会产生疑惑,猜测这个名词是否会与特定宗教有紧密联系。
实际上,“教牧关怀”原意确指宗教活动中牧师或主教给予教民在精神上的关心与帮助,但在如今的语境中,这个单词已和宗教没有多少关系,而是泛指寄宿学校在学术以外对于学生的关怀,包括课业辅导、生活照顾和身心健康支持。
按哈罗公学前校长、英国私立学校委员会主席列侬(Barnaby Lenon)的话说,寄宿中学无微不至的教牧关怀更能让远在海外的家长放心,这也是这些学校最能打动中国父母的一点,是判断学校好坏的重要标准。
总体而言,在英国的寄宿中学中,寄宿生活其实很大程度上基于每个宿舍,照顾学生主要是靠舍监(warden)完成。对于学生而言,寄宿生活忙碌而紧张,但相较公立学校,其主要优势也在于寄宿学校每天有更长的教学时间。同时学生之间往往能成为很好的朋友,在这里结下的友谊往往也是人生的重要财富。
例如在一所典型的寄宿中学,早餐通常从7.30开始,然后是各种学习和活动没有间断地延续到晚上十点。而学校提供的教牧关怀也会贯穿其间,例如培养学生的生活和社交技能,帮助他们养成优秀的品格和端正的价值观,以及良好的判断和自律能力。
如今在英国数百所实行寄宿制度的私立中学中,教牧关怀的形式各有侧重,我们今天就来选取了英国三所顶尖私校为代表,揭秘他们为学生提供的教牧关怀。
作为英国公学的鼻祖,温彻斯特公学有一套完善的教牧关怀系统,特别注重在生活技能、性与情侣关系、生理与心理健康等方面给予学生以指导。温彻斯特的教牧关怀并非是保姆式的照顾,而是在对年轻男生进行有效引导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对自我和他人的责任感。
温彻斯特公学招生主管、前任舍监谢登(Andrew Shedden)介绍说,“我们是一个关系紧密的共同体,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不局限于教室,而是生活与学习的方方面面和校园的每个角落:运动场、社团、舞台、宿舍。”这种紧密联系可能贯穿温彻斯特人的一生。
人们往往认为寄宿生活孤独又封闭,但温彻斯特学生的生活永远忙碌且有趣。学生们作为温彻斯特共同体中一份子,不仅从老师和同龄人中吸收知识,也乐于为共同体作出贡献。
“在温彻斯特最快乐的男生是为集体作出最多贡献的人”,安德鲁说。通常亚洲学生尤其是中国学生往往被认为只关注学习,但在这里他们也同样积极融入共同体,“这并不取决于你来自哪儿,而更取决于你的态度”。
连接师生共同体的另一个纽带是无处不在的对话与辩论。除了学校举行的各种辩论活动,安德鲁本人每周五晚也和学生们一起度过,“从七点多到半夜,聊一切他们这个年龄段的男孩感兴趣或者可能去做的事情,可能是音乐、体育、或者他们在课堂上讨论的话题,也可能是一些无解的哲学问题,我们无所不谈。”
同样历史悠久的马尔伯勒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拥有责任感的世界公民。
在西方,贵族精神影响深远,特权越大,则责任越大。享有特权也意味着在关键时刻需要挺身而出,承担责任。这种强烈的责任感与牺牲精神也同样融入了马尔伯勒人的基因中:据统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共有749名马尔伯勒人为国捐躯,仅次于伊顿公学。
马尔伯勒学院的招生官哈密尔顿(Niall Hamilton)坦言,马尔伯勒的学生在某种程度上的确享有“特权”,但并非每个人都可以如此幸运。“真实的世界是不完美的,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能认识到这一点,并且有去改变它的意愿和能力,特权的另一面是责任”。
马尔伯勒的寄宿制显然是有利于这种责任感的培养的。尼尔表示,“在这里,我们以一种传统的方式共同生活,个体之间相互信赖”。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同情心与同理心的培养,他们往往能够意识到“没有什么比照顾他人更重要的了。”
“他们会看到舍监们和宿舍管理团队的其他成员是如何照顾他们的”,尼尔在采访中说,“比如一个孩子半夜生病了,舍监会毫不迟疑地送他/她去医务室。”
同时,学校所在的马尔伯勒小镇在激发学生责任感的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小镇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和批评者”,尼尔在采访中说,“学生们经常去老年人家里陪伴他们,学校也与镇上其他其他学校一起合作开展社区项目。”
除此以外,学校还向学生提供了更多服务社会的机会。马尔伯勒和当地公立学校--斯文顿学院(Swindon Academy)有合作关系,马尔伯勒的学生将在在数学和科学方面提供学习指导,并提供小学阶段的阅读辅导。两校的学生也一起参与探险培训和创意写作等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导的慈善团体“思想库”则为学生参与慈善活动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组织框架,以上这些活动都已经融合进了学生日常的寄宿生活中。
此外马尔伯勒学院也是英国公学中第一个招收女生的学校,到今天已培养出众多杰出女性。他们认为男生与女生对于知识的感知能力不同,而他们如果一起学习和生活,可以相互促进。
“我第一个学期的每周我们都会去野营,无论男生女生都需要生火并且做饭。”一位校友萨莎·霍华德(Sasha Howard)回忆道,她说:“一起长大的那些男孩们到现在都还像我的哥哥弟弟一样,我们在中学时代学会了与别人建立起紧密的联系。”
男生与女生在马尔伯勒被平等对待,他们都被鼓励主动出击,并且勇于挑战自我,有效处理问题。从这样开放、充满活力的环境走出的马尔伯勒人形成了自信、独立、乐观的气质。
另一间著名的寄宿中学拉德利公学非常注重对学生的美学教育。在拉德利公学,“美”并非局限于艺术层面的美感,而更接近古典时代对“美”的定义:即寻求感性与理性的统一,通过对审美的培养引人向“善”。
拉德利公学副校长(Senior master)哈蒙德(Harry·Hammond)认为,正是这一特质将拉德利公学区别开来,“几乎所有的公学都有相似之处:学生们在学术上接受了一流的教育,接受了良好的教牧关怀,学校里有很多的活动,但是对教育学生如何为人的重视是拉德利独有的。”
“对于美学的重视会帮助他们成为温和友善、举止文雅的人,他们会有着敏锐的感受力,并且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哈蒙德说。
从1847年建立到今天,拉德利一直坚持着这个传统。也正因如此,在这所如画般的美丽校园里就读的学生,也会被鼓励积极参与到艺术、文学、音乐和戏剧学习与课外活动中,这些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拉德利人的精神气质和行为举止依然植根于基督教的一些价值之上,礼拜堂在如今拉德利对于学生的道德引导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这些价值对于拉德利的意义远远超出宗教信仰范畴。拉德利也不是一个宗教学校,它对学生的信仰并没有要求。
实际上,宗教在今天拉德利公学的教育中具有更多是象征意义。在虔敬感和庄严感被现代性持续瓦解的现代社会,宗教被校方认为仍然能够在年轻男士们内心深处激发出这些严肃的情感与体验。“我们的学生对很多人类重要的价值始终保持着敬畏之心,而非玩世不恭。”
紧密的寄宿社区也在拉德利公学对学生的道德指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拉德利的老师们(Dons)以“谦逊、善良、责任感”来要求自己,以此把信息传递学生。“老师们并不炫耀,但是他们以身作则,反过来他们期待男生们同样做到善良、尊重、正直,并且具有共情的能力。”哈里说道。
文章摘自英国教育思维,版权归作者所有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
成功案例:
英国福利系列:
英国教育系列:
英国移民政策&干货:
[干货]从小白到英国企业家,教你四步看清一个项目的真实价值!
他山之石——移民客户谈英国:
英国税务系列:
英国看病那些事儿:
英国生活必备常识:
【Driving Licence】关于在英国考驾照的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