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壁垒:无房族就是有房族的陪玩道具

2017年10月17日 澳洲太平洋房地产


任何社会运转成本的增加,最终倒霉的都是没有资产的,这是定律。


中国很多古训,成语,谚语,其实本身反应的就是社会运转的真理。比如这个:坐地起价。再比如这个:奇货可居。再比如这个:囤积居奇


无一例外都指向一个真理,占有、控制权,拥有话语权并且可以成本无脑转嫁,自古以来,都是有产者制定规则说话。


一个人一生折腾的其实就是资产,资产门槛从高到底依次为:房产>汽车>各类家电>各类玩具>服装鞋帽,资产的是有门槛的,很多人在冲击第一顺位无望的时候,自然会去选择次一等,依次类推,最后是服装鞋帽,欧美就是这样的,美国很多人搬家就是一箱子衣服就走了,为什么美国是精装修,买房很难的嘛,那是银行的事情,自己就买包包就好了。


问题在于,很多朋友没整明白,提前享受了,反着玩,选择优先顺序是房产<汽车<各类家电<各类玩具<服装鞋帽,特别是因为竞争的需要,很多新兴白领下意识或者无意识的选择倒着玩,就永远跟最大的那个无缘了,大城市既给你高薪的机会,同时也给你各种诱惑把钱收回去,你输掉的是最宝贵的时间,时间才是无价的。


就近了看,在北上广这种地方,很多人其实忍一下,省2-3年,在其他地方(比如墨尔本)买一套房子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为什么很多人最后都是两手空空的,最后落得一个不甘心呢?


如果聚焦点,紧盯资产做策略,其实可以很简单的,这个非常重要,为什么,只有资产等级飞跃了,你的圈层才会升级,很多人不是很懂这个道理,大量的钱花在混圈子,其实圈子是没必要的,同等级的圈子混了也白混,跳出圈子要靠资产的,混了半天,有什么用呢?最终本本都摸不出来的,抽象了看,其实都是low。


为什么说,资产等级才决定了你的阶级等级,道理很简单,阶级的本质是下面有一大堆垫脚石的,当然社会是分层的,最顶级的金字塔肯定一般人碰不到,但是,这个等级是社会效率分工的结果,低等级的给高等级的卖命,这是自然规律,为什么呢,效率的收敛,低效率的供养高效率的等级,这个大家不否认吧,资产为什么非常重要。


资产代表你的当量,大当量的等级,跟小当量的等级,比如说,一个啥玩的都没有的哥们,只有一套房产,跟一个啥玩的都有,就是没有房产的哥们,在关于资产空心程度这个很少有人去想的问题上,很明显是前者有高度话语权,嘛意思,你100万的房产,跟100万的包包衣服,你去当铺问下价格就知道了,资产空心程度的反身,代表了你接下来敢不敢加杠杆的战略纵深。


这里不是鼓吹房产唯一论,是说这个原理,阶级分化一定是因为资产性质的不同导致的。这个世界自古以来都是这样,不要搞反了,没有搞定第一顺位前,后面很多事可以暂缓的,因为最终你核算下来其实一辈子花的钱都差不多的,但如果你没有搞反,你会发现其实后面那些轻量级的东西分分钟就来了,为什么,恒星你都有了,行星流星哈雷彗星你不是想抓就抓的嘛,资产有吸引效应的,后面可以加杠杆的。


这里很重要的一个建议就是,混大城市,要紧盯资产做策略,尽快实现资产等级跃升,跳出原来的圈子,北上广也许你买不起,没关系!


但是,墨尔本的你肯定买得起。无需澳洲身份,几年后建好出租可以抵还贷款。市区低密度学区房!


先搞定资产的,跟先欢乐的,后者是这个大城市送给前者的陪玩的,大多数人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因为社会很浮躁,花头太多,其实我们抽象了看,这些花头都很肤浅,眼花缭乱的都是幻象,因为资产壁垒太大了。


因为资产存在极高的准入门槛,即所谓资产壁垒,壁垒把人分成了两类,有产者与无产者。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很简单,被一群人搞复杂了,去掉游艇、去掉西装,最终就是有产者与无产者之间的对话,自古以来,各种纷争与矛盾都是这个本质问题导致的,真正的阶级跃升一定是资产讲话,看不到这个问题的,关键一秒都会很尴尬。


(文章来源于网络)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