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到底有多牛?
它,大国重器,苍穹之眼,直径有5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第一次看到这口大锅
不了解的人会觉得有点搞笑
但是其实,它牛逼得不行
它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
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望远镜
比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灵敏度高10倍
比美国阿雷西博350米望远镜综合性高10倍
根据预测
它将在未来至少20年领先世界
那么它是干什么的呢?
它可以用来观测脉冲星、暗物质、黑洞
甚至星外文明
可以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宇宙信号
举个通俗的例子
就是你站在月亮上打电话
都能被它探测到
它可以为我国带来什么呢?答案是——天文学巨大进展的机会
在过去40年间
诺奖的10项天文学项目中
有6项直接或间接通过射电天文手段取得
也就是说
射电天文学就是天文学诺奖的摇篮
而它的建立
让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开始走向世界前列
去年,天眼一竣工,中国最高领导人就发来贺信,向研制和建设的科研技术人员,表示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
可是,刚刚,天眼投入运行还不到一年的时候,一个痛心的噩耗传来,一个令人不敢相信的消息无情传来...
9月15日23点多,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天眼”射电望远镜的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因病情恶化逝世,享年,只有72岁!
看到这张照片,许多网友热泪流,“这是科学家的模样吗?我看不到,我看到的是一位在工地建设的普通民工”!
是的,不认识他的人,如果初次见面,都会觉得他是农民,面容沧桑、皮肤黝黑,还整天穿着大裤衩骑自行车行走!
1945年
吉林辽源的一个小男孩儿出生了
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
他6岁入了学
从小学到中学成绩一直十分优异
这是人家的成绩单(五分制)
高考的时候
他更是以平均98.6分的成绩(百分制)
夺得了当年的吉林省理科状元
进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学习
成为他所在地区10年间唯一考入清华的高材生
1993年
国际无线电联盟大会在日本东京召开
科学家们商议
要在全球电波环境恶化到不可收拾之前
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
这下南仁东忍不住了
他跑去推开中国参会代表吴盛殷的门
激动地说:咱们也建一个吧
只是那时他可能没想到
他当时的一句话
带出来的这个大工程
搭上了他整整22年的人生
事情的一开始就遇到了重重困难
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
大家的理由有二:
一是需要找到荒无人烟的开阔地
而国内很难找到
二是地质条件和工程成本都跟不上
的确,大家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毕竟它对环境的要求太高,附近不能有一点点的电磁干扰。小编推荐一个订阅号:甲由军事,点击蓝字查看,每天精彩不断,爆料不断!
一个有名的小故事是:
澳大利亚的一座射电望远镜,号称发现宇宙信号并发表了论文。事后却被证实,它接收到的是无意启动的微波炉的信号。
再者1994年的中国
哪有那样的技术条件
它需要的12亿的成本就更是不用说
然而,倔强的南仁东
怎么都不肯放弃
他硬是自己干了起来
为了天眼,为了找到最适合建500米口径望远镜的位置,他不得不“扛起锄头、抗起铲子”,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在祖国西南的一座座大山里冲锋!
山险路难,很多地方当地老农都不敢走,他却从不回头,功夫不负有心人,1994年到2005年,经过十多年耕作,最好的地址,有数了!
接下来,他又当起推销员,因为,要建一个500米口径的大家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块头,需要大资金,得充分论证!
有那么几年,大会小会,国内国外,他一有机会就推销“天眼”项目,“我开始拍全世界的马屁,让全世界的支持”!
核心技术遭遇封锁、关键材料需要攻关,想建一个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就很难,还想在山里建一个直径500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更是难上加难!
从设计到制造到安装
国内外均没有任何相关经验可以借鉴
经历了一次次失败—认识—修改—完善
历时一年半
终于克服技术难关
单单是索网技术
形成了12项自主创新性的专利成果
发明专利就有7项
最终,6670根主索,
2225个主索节点,2225个下拉索
被成功安装
总重量约1600余吨
苍天有眼,尽管项目需要2亿美金,尽管随时困难重重,可在他好几年“太过努力”的付出之后,2016年7月,中国的天眼,终于完工!
去年8月
他刚被推选为院士候选人
成为同期157人中年龄最大的候选人
在此之前
他已经为中国的天文学奋斗了22年
然而最该成为院士的他
却没有等到评上院士的那一天
20年,可以干很多事!开发商能变成首富,手机能出20多代,互联网能无所不有!可他,1994年到2016年,20年,只干了一件事,天眼!
没有人能随便成功,期间,为了赶项目资料,他和几个同事,曾挤在办公室,无数次到凌晨才走!
期间,也曾遇到特别难的事儿,他就不说话,不停的抽烟,不停地思考,"进他办公室都得戴毒面具!“
“南老师知道问题的关键点在哪里”,说这话的,南老师的一位学生,天眼的锁网变形,就是南老师自己提出了特殊工艺,“天眼就像为他而生”!
“南老师的执著和直率最让我敬佩”,说这话的,天眼项目的副中总工程师,在他眼里,如果不是南仁东担起各种职责,就不会有天眼项目成功!
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22年,中国天眼正式亮相,可观测到宇宙的边缘,一个世界级的奇迹诞生了!可一手创造它的科技大家,却永远闭上了眼睛!
天妒英才,南仁东,让我们记住这个名字!
南老千古,您辛苦了,一路走好!
有些人的伟大,无需用"院士"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