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生命的频繁逝去,我们该怎样面对?该如何思考?

2017年10月12日 美国新阳光国际


留学之殇

此次唐晓琳事件引起了很多留学生的共鸣。别人都以为他们在外面光鲜亮丽、前途似锦,殊不知他们往往要面对导师不让毕业、实验反复失败、花大量精力和时间研究的项目"永远不会出成绩"。即使毕业了,也可能面临压根找不到合适工作的尴尬局面。

而近几年,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失踪的案件时有发生。除了他人作案以外,不少留学生是自己结束了生命。

▶ 2017年6月18日晚,刚刚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毕业的22岁中国留学生赵义宁(Yining Zhao)从圣地亚哥科罗拉多大桥上跳入海中,自杀身亡。

▶ 2017年2月12日,加州大学圣塔巴巴拉分校20岁的中国女留学生刘薇薇(Weiwei Liu,音译)被发现在宿舍内自杀身亡。

▶ 2016年12月10日,俄亥俄州立大学中国留学生刘姓同学开枪自杀身亡。

▶ 2016年1月,芝加哥大学中国女留学生陆同学跳进了冰冷刺骨的密歇根湖,结束了自己年仅28岁的生命。

▶ 2015年1月27日,耶鲁大学中国女留学生王璐畅(Luchang Wang)从金门大桥跳入旧金山湾自杀。

▶ 2014年10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20岁中国留学生李阳凯(Yangkai Li,音译)跳楼自杀。

▶ 2014年8月,加州州立大学富乐顿分校22岁的中国留学生林旭(Xu Lin,音译)跳楼身亡。

留学低龄化

这些数字让人看着触目惊心。而明明很优秀的他们,为何要自杀呢?主要是抑郁症。

从心理学上说,这些选择放弃生命的学生通常有完美主义倾向,他们对自己要求很高,一旦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就容易自我否定,自我评价过低,甚至觉得自己毫无价值,对人生陷入绝望。

抑郁症的孩子在很多父母要求严苛的家庭里出现较多。很多从小家教严厉、缺少接纳和宽容、具有完美主义倾向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有抑郁情绪。

当然,留学生之所以更容易自杀,除了抑郁症导致以外,还因为他们离开了自己曾经熟悉的环境去国外学习,使得他们的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善,重要的亲情、能给予温暖的人没在身边。如果学生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心理比较脆弱,在遇到挫折时无法及时排解,可能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自杀的几率。

而除了失联和自杀,还有一些孩子是犯罪的。如去年2月,有一桩小留学生欺凌案震惊中美。其中三名被告翟云瑶、杨雨涵、章鑫磊17日上午正式宣判,分别获刑6年至13年不等,花季年华将在狱中度过,三人服满刑期后会被驱逐出美国,令人惋惜。

被告的家长和代理律师们都表示此案是一场令人心痛的悲剧,三名青涩的孩子在文化差异和陌生的环境中迷失了自己,一念之差铸成大错。

虽然这几个小留学生犯罪手段残忍,理应受到法律制裁,但案件发生时他们都刚刚满十八岁,还是中学生,在家长的眼里,他们还是孩子。他们做出凌辱虐待同胞的可耻行为,落得如此结局,归根到底,还是"子不教,父母之过"。

这些年,留学越来越低龄化,送孩子读美高已成风尚。让孩子脱离国内的应试教育,尽早适应国外的语言文化环境,将来顺利进入国外大学,能够学有所成,这样的父母之心谁都能理解。可是父母的良苦用心、经济上的巨大付出,最终是不是都能如愿以偿?

这个小留学生欺凌案告诉人们,做父母除了对孩子寄予美好期望,负担他们的留学费用,其他的也很重要。

尤其现在很多出国读高中的孩子大多十四、五岁,正是青春叛逆期。即使是生活在身旁,还会常常令父母头疼,更何况是远在万里之外呢?


家长如何能保证孩子走在正轨上?

有些事比帮助孩子补习外语、参加考试、寻找学校、备足学费,更加重要。

作为父母,应该为留学做哪些准备呢?

首先,你要真正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和成熟度,看是否适合在未成年时就在完全陌生的语言文化环境中独立生活。如果孩子依赖性强、性格过于内向、胆小,那么可以考虑选择在孩子个性更成熟、更自立后再出国。

如果做父母的有让孩子高中留学的意愿,那么就要在孩子素质、个性和生活能力的培养上及早开始,甚至要早于学英语、上补习班。

哪些基本素质是小留学生必备的呢?


第一正确的三观,分辨基本的是非对错

善良、正直、诚实,这些品质全球通用,有了这些品质,孩子就不会去作恶,也不会盲从起哄跟着成为犯罪的帮凶。很多媒体和专家都说留学生应该主动学习了解当地的法律规则和文化习俗。但如果只是为了避免美国法律的惩罚而对即将出国留学的孩子进行行为教育,这无疑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说到底,还是要培养孩子怎样"做人"。

第二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没有父母在身边日日耳提面命的"唠叨",孩子依然能遵守正常的作息时间,不会无节制地上网或玩游戏。在面对物质消费的攀比甚至是毒品的诱惑下能够把持住自己。

低龄留学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而是家长与孩子"并肩作战"的teamwork。不是把孩子送出国就万事大吉了,家长必须参与到其中,全程陪伴。

第三父母需要做足功课

除此之外,父母还要先做足功课,出国是个影响孩子一生的决定,每迈出一步都要格外慎重。不能找借口,图省力,或是图省钱。不然等到酿成了大祸,家长只能后悔莫及。

在小留学生欺凌案中,其中的那个男生的父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送孩子到美国读高中时,自己当时对美国的了解"完全是一张白纸"。"我不懂英语,没在美国长待过,只是听说那里挺好,"章父说,当时为孩子选学校等事都是交给中介代办,"我还是过去这9、10个月(孩子被抓起来后)到美国与他的同学聊天后,才真正知道他在那里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这名父亲后来了解到,孩子所上高中里"八九成是中国学生",原本"让孩子到美国读书镀层金,至少学好英语"的愿望难以实现。"一个班几乎全是中国学生,英语都不好,连个带头的人都没有。"

盲目地把孩子送到这样一所学校,最后落得这样的结果,这是多么痛的教训!

那让孩子去留学,父母要怎么做呢?



1父母要与孩子建立亲密互信的亲子关系。

在这样的关系里孩子信任父母,把父母当作自己的港湾和后盾,在遇到困难问题时会第一时间与父母沟通,让父母及时了解情况。如果没有这种关系,缺乏有效的沟通,孩子远在国外,脱离父母的掌控,父母难以了解真实的情况,等到出现问题时,他们的反应往往是难以置信和束手无策。

2父母对美国教育、社会环境要充分了解。

美国社会不是理想社会,美国的教育有先进的一面,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每年新闻里都会出现多次的校园枪击案、吸毒现象、种族歧视问题等等。

小留学生大多住在寄宿家庭里,即使父母付出了昂贵的费用,即使寄宿家庭主人签了字做孩子的监护人,留学生家长也不要幻想别人会替你承担监管教育孩子的义务。所以父母要对美国的教育、社会环境有充分的了解。这个除了自身在网上查看,学校里每年都有家长会,可以让家长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孩子的情况,另外学校里还有很多家长参与的义工活动,这些都是家长了解学校和孩子的好机会。

3 父母要替孩子在金钱上把好关。

这个案件的一篇报道中有这样一段话:章父口中的"苦",包括物质生活,如"吃得没有国内好,生活开销比较高"等。"留学美国,除了学费,家长还要了解孩子到底需要多少生活费,这与孩子所在的地区和学校相关。美高留学生不同与大学生,不可以打工赚钱,父母要提供充足的生活费。

另一方面,高中生不同于大学生,他们不需要太多的社交生活,如频繁的外出吃饭等等,而且他们住校或是住在寄宿家庭里,外出的机会很少,每月的生活费应该是相对固定的。所以家长既要给孩子足够的生活费,又不要因为担心孩子"受委屈"而让他们手头阔绰。

总之,孩子低龄留学,若能平安健康地度过高中期,顺利进入国外的大学,自然是令父母欣慰的事情;但是如果孩子不能适应异国生活,父母就要从自己的所作所为中找原因,想对策。

一旦孩子堕落如凌虐案中的这几个,那只能说是养不教,父母之过。
中国驻温哥华代总领事孔玮玮也表示,随着中国的发展,有不少家长都愿意或希望将子女,送出国读书。但有不少学生出国时仍没有成年,对于安全的意识以及面对危急情况的能力都较弱。

所以呼吁家长,在送子女出国前,一定要为他们安排心理评估,确保他们有能力应付相关情况,并为他们拣选可信的监护人。在孩子留学的问题上,家长也不可盲目,而是三思而后行。


文章来源网络,仅供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有,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和立场,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往期精彩

• 川普提名的Lee Francis Cissna,最终获得移民局局长的任命,EB-5有望实现最终改革?

• 美国旅游地Napa酒乡末日山火 狂烧2万英亩!希尔顿酒店变废墟!加州进入紧急状态!

• 中国驾驶证可以在哪些国家使用?

• 双重国籍来了?

• 如何准备美签?面试官最喜欢问的问题是什么?

• 美联储历史性决定:10月起缩表 人民币将"大跳水"?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