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约作者 | Yang
四年前我生了孩子之后,就开始研究上海的幼儿园中小学各种入学指南,看得越多问得越多之后,结果当然是焦虑情绪与日俱增。
当时,我们在上海就读一家公立幼儿园就读。有很多小朋友一周中的几天都不来上学,整天都要在外补习英语奥数,周末更不用说,也被安排了各种技能兴趣班。每当我被其他妈妈问道孩子在学什么时都一脸茫然,她们总是露出一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腔调,好像不上辅导班就意味着退出了民办小学的入学竞争。
更可怕的是,我以前相当优秀的一个同事,在她眼里同样优秀的儿子竟然没有考上她看上的一所民办小学,她仰天长叹一声:中产阶级的大门从此对我关上了……
我也曾默默地打开过民办小学面试题,结果当然是又默默地合上。我深知我资质普通的孩子成不了牛蛙,拔苗助长用尽力气也成不了那个优秀的别人家的孩子。
但身边所有人都在咬牙努力,朋友圈转发的全是各种陪娃写作业笑中带泪的段子,我想这大概不是我想要的未来,我不想成为这些段子的女主角。
于是,我和先生商量,不是我们苦就是孩子苦,我们最终选择自己踏上雅思路,自己DIY技术移民来到了新西兰。
如今一转眼,我们在新西兰就生活了一年,放下国内现有的事业和安稳的生活从头开始打拼,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这一年,既有新移民融入的艰辛,也有初来乍到的兴奋和惊喜。
期间,总是有国内的朋友问我,看你朋友圈晒的小孩总是在玩,是不是学不到什么东西啊?
中国人都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那么,同样是学,就要看怎么学喽。
01
自由散养的新西兰幼儿园
刚来新西兰,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为儿子选择幼儿园。新西兰的幼儿园有公立的Kindergarten,也有私立的Childcare,好的Kindergarten通常都要排队,按照孩子的年纪大小录取,放学时间为下午14:30,比较不适合工作的家长;私立的Childcare条件各异,孩子在园时间通常比较长,是上班族家长的主要选择。
我儿子所在的公立幼儿园,一共40个小朋友,4个老师和2个助教。本地取得幼教资格并不容易,所以老师的资质都很让人放心。他们4个老师3个毕业于奥克兰大学幼教专业,校长是奥大的幼教硕士。
幼儿园乍看自由散漫到极点,每个小孩都各玩各的,老师就在旁边看护。他们一天有三次MAT TIME(这里的小朋友听老师讲课不坐在小椅子上,都围坐在地毯上),其余时间就是疯玩。
MAT TIME时间听老师讲故事唱歌
看似毫无章法,但如果家长每天接送时在幼儿园呆上一段时间,就很容易发现他们的幼儿教学实则非常有学问,计划性也很强。老师会根据教学计划摆放教具,只不过他们一直充当旁观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不会主动加入孩子自我探索游戏的过程。
从小培养做木匠
比如室外经常会有露营、野餐、给玩具动物洗澡等模拟生活场景的布置,也有木工、园艺、烘焙等生活技能培养的场景设置,这些都是孩子自愿探索的项目,当孩子碰到困难时,老师才会在一旁提供帮助给予意见。
给动物们洗个澡吧
幼儿园为了配合教学计划,经常会找社区资源来给孩子们上课。比如警察开来警车,给小朋友讲安全防范知识;消防员叔叔开消防车进幼儿园跟大家分享火灾时应该怎么办的知识。
警车开到幼儿园
市政的垃圾分类人员来跟大家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孩子们对这些故事书中的人出现在幼儿园可兴奋了,也穿上他们的衣服争相和他们讨教知识。
从小学习垃圾分类
普及地震知识
02
入乡随俗的午餐
新西兰公立幼儿园的孩子需要自带午餐,这里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lunch box(午餐盒)。小朋友每天到学校后,无论多小的孩子都要自己把书包存放好,然后自己独立把午餐盒和水杯集中摆放在冰箱和架子上。
由于一些本地洋人有过敏史,为了避免小朋友分享食物时发生不良反应,所以我儿子所在的幼儿园午餐就禁止小朋友带含有鸡蛋和坚果的食物。
每天吃午饭前,老师会用唱歌或者其他有趣的方式点名,比如名字T字打头的小朋友,或者穿黑色衣服的小朋友先去洗手等等。洗完手的小朋友才能乖乖坐到餐桌上吃饭。
幼儿园的午餐时间
刚开始入园时,我们也按照中国的习惯,给孩子准备了两荤一素的中式午餐。可是当中午吃饭时,向来在上海幼儿园吃饭每天拿小红花的儿子发现他忽然成了最后一名,老师一声令下大家都往书包里装午餐盒时,他竟然只吃了一半。
当天回家后,儿子就跟我说他不希望再吃这么复杂的午餐。于是,我观察了下当地小朋友的午餐盒,食物都非常简单,主要就是披萨、三明治等,再加小饼干和水果。
既然这样,那我们也入乡随俗把,我把lunch box内容进行了简化,以简单方便容易用手拿的食物为主,如饭团、寿司、吐司、披萨等。省却了餐具使用的麻烦后,从此儿子的午饭进度终于不落人后了。
每天吃完饭后老师会要求小朋友自己主动举手帮忙清理桌子,小朋友对此事都非常积极,被点到名的孩子都感觉很光荣。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小的孩子缓慢迟钝地帮老师一起擦桌子的情景时竟然非常感动。
奥克兰的一家公立幼儿园
以前在上海的幼儿园,午餐选择非常丰富,还经常有自助餐。可不好好吃饭的孩子大有人在,老师为了激励孩子们,就在墙上挂了吃饭光荣榜,吃得快的小朋友就有小红花。尽管如此,很多孩子还是一朵红花都没有。
在这里,好像养成好好吃饭这些行为习惯是理所当然的事,到了老师要求整理饭盒的点,小朋友就集体吃完放好,没有谁会拖拖拉拉,更没有谁需要喂饭。
03
多元文化的交融
我儿子所在的幼儿园大节小节都要过,除了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这些西方节日外,还有像印度的Diwali(光明节)等各国的传统节日都要过。
今年春节,他们幼儿园花了整整一周时间轰轰烈烈地过。老师和华人家长商量后每天定一个主题,如包饺子、写福字、剪窗花等,其他时间放春节习俗视频。《恭喜恭喜》的背景音乐更是循环播放,搞得无数KiWi小朋友都被洗脑,一边玩耍一边口中念念有词:恭喜恭喜恭喜你呀!
幼儿园庆祝中国新年
我在国内时候只有学生时代写过大字,那么多年都没有再拿过毛笔,更是从没有剪过窗花。既然老师邀请了,我就硬着头皮上。去奥克兰唯一一家中文书店买了毛笔和宣纸,在家练了一个周末,就冲到幼儿园自由发挥了。
我剪的窗花、写的福字装扮幼儿园
小朋友们依样画葫芦学得有模有样
除了写“福”字,老师让我给每个小朋友都写他们名字的翻译名。每个小朋友都喜滋滋地拿着自己的名字,我写好后再教他们用中文读一遍。
除夕那天,几位华人家长通力合作包饺子,全体家长老师和小朋友都被中国的春节味道感染,每个人都赞叹yummy(美味)。
大年初一这天,幼儿园老师更是要求全体小朋友穿红衣服,老师给每个人都准备了红包,里面放了金币巧克力,让我放学时发给每个小朋友。
国内幼儿园过的节其实一点不少,什么传统节日洋节日都过,只不过说起过节,家长要痛苦了。手工作业、准备服装,全是家长的事,走的都是形式主义,过节的意义也就是老师对孩子进行宣教,要孩子自己动手的内容实在很少。
而这里的老师把一切任务都交给了孩子,自己剪窗花、写汉字、用酸奶盒、饼干盒等身边触手可及的环保材料做成手工作业,全不费一分钱,却达到了学会废品回收利用、装饰教室和培育动手能力的习惯。
04
丰富多彩的图书馆生活
在新西兰,图书馆是融入社区生活的重要场所。奥克兰的每个区都有很多有特色的图书馆,每个图书馆都设有专门供孩子阅读游戏的区域。每个孩子只要成为注册会员后就可以一次借35本书回家。
图书馆里孩子的书可谓非常丰富,除了按字母顺序和书目类型分类,还贴心地按照孩子的年纪和英语水平进行分类,非常方便孩子自己查看借阅自己感兴趣的读物。另外,中文书目的选择之多让我非常惊讶,简体繁体一应俱全。
图书馆里的故事时间
社区图书馆可不光只有看书借书的功能,每周还安排了各式各样的节目给不同年龄段的孩子。
上午时段有供学龄前儿童参与的音乐节奏课、讲故事做游戏等课程,下午还有专供中小学生放学后参与的一些剪纸绘画等课程。
自由随意的图书馆儿童区域
要是碰上万圣节圣诞节之类的重要节日,特别活动就更加丰富了,不但有相应的节日手工项目,还有应景的节日阅读推荐,当然这一切都是免费的。
如果谁有兴趣分享自己的知识技能,图书馆也很欢迎。比如,我先生是个程序员,他对教孩子编程很有兴趣,在家经常教儿子。他和社区图书馆联系,看看能否给其他孩子讲讲编程。图书馆工作人员马上表示欢迎,还给这个活动印制了海报。
图书馆就这样成了社区居民离不开的地方,在这里孩子们并不要求坐着正经阅读,可以懒散地躺在懒人沙发上、坐在一堆玩具中,总之就是怎么舒服怎么来。
我经常看到一到放学的时间,图书馆里一下子涌进来一堆小学生,他们很多人舒服地一躺,把书包一扔,随手从书架上拿本书,然后随心所欲地吃着小点心就开始安静地读书了;也有一些人开心地拿出自己的棋子,摆在桌子上和朋友们开始欢乐的游戏时间。
学生们在社区图书馆看书、玩游戏
今年春节,我所在的Remuera社区图书馆组织了非常精彩的迎春活动,小朋友们表演了中国传统舞蹈、武术等节目。图书馆还表彰了过年灯笼纸艺制作的优胜者和优秀组织学校。
社区图书馆组织的春节活动,本地学生表演中国灯笼舞
舞龙表演小朋友们看得津津有味
社区的一家以中文课见长的小学学生现场朗诵了自己写的一篇中文作文,简单稚拙却非常生动。
当地洋人小学生朗诵中文作文
不禁感叹,这些年在国内人们总说过年没年味,这些被大家淡忘了的的春节传统项目,没想到在新西兰却组织得那么好,这和当地图书馆对多元文化的重视分不开。
社区图书馆为春节推出了一系列手工文化活动
05
放飞自我的课外活动
说到课外兴趣班,大多数华人家长都非常注重孩子的学业技能类的学习,但本地家长通常最感兴趣的还是兴趣爱好的培育。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身体素质的提高。
由于本地学校放学早,所以很多没时间接孩子的家长都会让孩子去上after school programme(放学后的兴趣班)。我身边的朋友无论华人还是洋人们都给孩子报了很多班,其实中产阶级在教育方面都是一样的焦虑,只不过新西兰不催不赶的大环境,让家长们变得多了点理智和思考的空间。
我看下来其中游泳班是标配,在此基础上再增加一两项运动项目,橄榄球网球足球板球之类。
小朋友在playground玩monkey bars
其实想要知道一个孩子在这里住了多久,只要看看他们手上的老茧就知道了。本地孩子都相当擅长玩monkey bars,个个都荡得贼溜。我儿子却手无缚鸡之力,挂个几秒就要掉下来。
此外,当地很多的小学生校服冬天都没有长裤,大冷天只能穿短裤。在国内秋裤捂惯了的孩子哪受得了这样的冷啊。我朋友的孩子一天到晚都在努力拔袜子中度过,总是寄希望把袜子提到膝盖处来抗寒。
这就是老外们不怕冷的秘密,抗冻,从娃娃抓起啊!
穿校服的小学生们
为了让儿子早日摆脱“东亚病夫”的体质,我给他报了个体操班。
虽说是体操班,但绝对不是我们想象的那种拉筋压腿的残忍场景,就是老师每次定个主题,比如学颜色学数字,然后结合运动器材,跑跳爬翻滚样样俱全,从而达到锻炼身体协调性的目的。一学期10节课才110纽币,性价比非常高。
儿子每次去上课都很热情高涨,虽然从平衡木上掉下来曾哭得稀里哗啦,但老师积极地鼓励夸赞却让他非常受用,觉得自己真是个勇敢的大男孩了。
如果到了假期,很多地方都开设holiday school programme (假期课外班),每个社区基本都有,名额非常紧俏。
大一点的运动场所和教育机构则会推出价格稍贵的每天不同项目的内容。我曾经在当地儿童网站上想找适合儿子的培训班,发现很多有意思的项目,比如烹饪班马戏班等,这些华人大多数觉得学了没用的东西,洋人却非常感兴趣。
多种多样的课外学习班
我们华人习惯了从书本中学习,好像必须要好好坐着,有这个形式才叫学习。但对小孩来说,这实在是违背天性。
还好,新西兰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什么是属于孩子的学习。
- End -
/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