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女孩底线教育,给男孩阳光教育

2018年04月19日 美国留学妈妈圈


本文已获授权

来源:拾遗(ID:shiyi201633)

作者:拾遗


01

“终于有人敢站出来了。”

2018年1月1日,新年第一天清晨,

一条微博惊震了互联网。

这条微博标题是——《我要实名举报北航教授、长江学者陈小武性骚扰女学生》。

发文者叫罗茜茜,

罗茜茜在文章里控诉博导陈小武

“那时候我才刚被保送直博,

一天下午,陈叫我上他车,

后来他开车带我到他姐姐家,

进门不久他就把防盗门反锁了,

当时我就觉得不对劲,

然后他开始讲他和师母关系不好,

…………

然后他就要霸王硬上弓要扑。

我吓坏了,边哭边说:

陈老师你不要这样,我还是处女……”

后来,罗茜茜才知道:

“原来被陈性骚扰和性侵的并非我一人,

有证据的加上我一共已经有7位了。

其中一个女生被他性侵后还怀了孕。”

这一次,要不是罗茜茜勇敢站出来举报,

不知还有多少女孩会被陈小武糟蹋。


女导师与杨宝德的聊天记录,让人不忍直视


02

2017年12月25日,圣诞节。

西安交大博士研究生杨宝德却失踪了,

次日,在西安灞河上,

市民发现了他的尸体。

一周后,女友爆出其死因——他是不堪女导师骚扰而自杀。

她晒出了女导师与男友的聊天记录。

从聊天记录上可以看到:

杨宝德经常被导师强行要求,

陪吃饭、陪喝酒、陪逛超市……

被导师强行要求做家务杂务,

“晚上十二点之前随时待命。”

打扫卫生、擦车洗车、拎包送水……

导师还经常说些暧昧的话:

“老师把心都掏出来了。”

“我穿这一身看起来还不太老吧?”

“记得你最喜欢这件外套。”

不仅如此,导师还干涉他感情生活,

让他和女朋友分手,

“她对你远远不如你对她好。”

…………

种种无关学业的“骚扰”叠加起来,

终于酿成大雪崩——“太累了,我想走了。”

自杀前,杨给以前的硕士导师发信息说:

“自从转了导师,每天都活在痛苦之中……”

对于杨宝德之死,我是这么看的:

一方面,女导师有不可推卸之责——“骚扰”太过分。

一方面,杨宝德自己也有“可恨之处”——心理承受力太差。

连杀死自己的事情都能做到,

为什么就没有抗争的勇气呢?



03

我为什么要讲这两个事情呢?

因为我想说说关于男孩和女孩的教育。

作家罗松讲过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关于女孩。

一个青春期女孩凌晨才回家,

过了几天,父亲约她外出喝酒:

“尽量喝,喝醉,爸爸带你回家。”

那一晚,女孩醉倒在吧台上。

第二天,她一醒来,

就看见了父亲写给自己的一封信:

“你记得昨晚喝了多少酒醉倒的吗?

一共是两杯啤酒跟五杯角HIGH,

记住,这就是你的极限。

世界上有很多坏人,

我没办法永远在身边保护你,

所以才让你知道你的极限,

你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



第二个故事关于男孩。

一个14岁男孩,

在书亭看到了一本很喜欢的书,

可是身上没带那么多钱,

于是就偷偷把书藏进了怀里,

不料却被老板发现了,

把他扭送进了派出所。

很快,孩子的父亲赶到了。

男孩低着头,等待父亲的大骂。

但父亲并没骂他,而是对书亭老板说:

“他一定十分喜欢这本书,

只是因为没有带足钱才这样做的。

你看这样行不行,

我出三倍的钱买下这本书……”

出了派出所,父亲停下脚步,

对满脸羞愧的孩子说:

“人这一辈子或多或少都会犯错误。

听着,忘记它!

不要让它在你心里留下阴影,

好好学习和生活,

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讲完这两个故事后,

罗松说了一句我非常认同的话:

给女儿最好的保护是底线教育,

给儿子最好的保护是阳光教育。

这句话,就是我写这篇稿子的因由。



04

给女儿最好的保护是底线教育。

对于女孩的底线教育,

我觉得有四点特别重要。

第一个底线教育:身体底线。

我再接着讲罗茜茜的故事。

陈小武正欲霸王硬上弓时,

罗茜茜就大哭大闹起来。

她没有像其他女孩子一样,

迫于导师的打压和恐吓而默默忍受。

因为父亲对她说过一句话:

“千万不要为任何事情出卖身体,以换求什么好处。”

所以关键时刻,她选择了抗争。

看见罗茜茜大哭大闹,

陈小武生怕惊动了邻居,

于是立马停止了侵犯。

事后,为避免再次落入“色狼”之手,

罗茜茜直接去找了院系领导:

“我想从‘直博’转为‘硕士’。”

但因陈小武阻挠,没有成功。

但罗茜茜还是不妥协,继续寻找机会。

终于发现学校有很多交流项目,

她寻得一个,毅然出了国。

何为身体底线教育?

作为父母,就是一定要告诫女儿:

不要为任何事情出卖和伤害自己的身体。



05

第二个底线教育:生活底线。

在知乎上看过一个故事:

女儿考上大学后,父亲给她寄钱。

“1200元够不够?”

女儿回答:“够了。”

父亲又说:“想买什么就买,别亏自己。”

女儿听了,半天不作声。

父亲觉得奇怪:“怎么了?”

女儿说:“室友和我一样,每月家里也是给1200元,但她生活质量比我高,每天都有零食吃,每周都去麦当劳……”

父亲说:“她是不是在打工?你不要去,耽误学习。”

“她没有打工,是在谈恋爱。

有一次她约会回来对我说,

其实她不喜欢那个男生,

只是喜欢他替自己买单而已。

她还说我傻,可惜了这张脸,

如果她有像我这样漂亮的脸,

根本不用向家里要钱。”

父亲放下电话,立即给女儿打了1500元,

回家又给女儿发了一封邮件:

“从这月起,我每月给你1500元。

多出的300元,你可以买零食。

还有,如果你恋爱了就要告诉我。

我每月再给你500元,作为恋爱经费。

请你一定要记住,每次约会,

都不要忘了带上自己的钱包。”

这位父亲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他在给女儿灌输一个生活底线——要有经济独立能力。

“经济独立的女人,

是最有尊严的女人。

经济不独立,人格便不独立。

人格不独立,爱情便不独立。”



06

第三个底线教育:感情底线。

作家柒柒曾写过一惨痛经历:

大三时,她爱上一个男生,

为了讨好这个男生,她低到了尘埃里。

男生喜欢吃鱼,柒柒就在寒冽的冬晨,

在河边守候数小时,为他买最新鲜的鱼。

两人吵架了,明明不是自己的问题,

柒柒也要站一整夜的绿皮火车,

去他的城市,跟他说声对不起。

大冬天,例假来了,她蹲在地上,

也要把他的臭衣服洗得干干净净。

柒柒以为,这样就能换来他的真爱。

可她熬好鱼汤,电话他回来吃饭时,

换来的是一声:“烦不烦,我正忙。”

她将干净的衣服放到他面前时,

换来的是一句:“这本来就是女人该做的事。”

即便这么忍气吞声,柒柒最后还是失去了他。

多年后,回忆这段感情经历时,

柒柒这样写道:

“我一直以为妥协一些将就一些,

这个世界就会为我让出一席之地,

后来才知道:你永远无法感动一个不爱你的人。”

所以现在,柒柒总是给女儿强调一个“感情底线”:

“不要在一个不爱你的人身上浪费时间。

更不要为他无底线地牺牲自己,

因为你永远无法感动一个不爱你的人。”



07

第四个底线教育:生命底线。

2017年,最让人烧心的案子,

无疑就是“刘鑫江歌案”了。

刘鑫与男友陈世峰发生纠纷后,

被威胁,于是向好友江歌求助。

江歌为了帮助刘鑫摆脱陈世峰,

与陈世峰在出租屋外发生争执,

结果被陈世峰乱刀捅死。

这个事情发生后,

我很欣赏同学王岗对女儿的“生命底线教育”:

“我们一生中,总难免遇到恶人。

当遭遇恶人时,

如果你没有能力和歹徒斗争,

就应该打迂回的战斗,

不管手中的东西有多么重要,

都不应该和其发生正面冲突。

最好的选择应该是舍财保命。

因为生命高于一切,

没有什么物品能比生命更重要。

我们一生中,也总难免遇到伤心事。

但不管遇到多大的伤心事,

都不能选择终结生命,

自杀是解决问题中最愚蠢的办法。”



08

给儿子最好的保护是阳光教育。

对于儿子的底线教育,

我觉得有四点特别重要。

第一个阳光教育:冒险教育。

我发小刘宇是搞地质勘测的,

他最喜欢带儿子去探险。

比如,上周他就带儿子小刘野营去了。

奶奶本不想上孙子去:

“那个山太陡了,摔了咋办?”

“还有野猪,危险得很。”

但刘宇偷偷对妈妈说:

“其实就是一个普通旅游景区,

我告诉他可能有野猪出没,是想练练他的胆。”

那晚,父子俩在帐篷里,

似乎听到了野猪的叫声。

刘宇把一根木棒递给儿子,

自己也抄起一根,假装守卫起来。

得益于多次这样的“冒险教育”,

小刘的胆子比一般孩子大得多,

他坚毅果敢,成了十足的男子汉。

现在很多家长总是这么教育儿子:

“那里不能去,太危险了。”

“这个地方不能呆,有危险。”

教育家理查德说得好:

“缺乏冒险精神的孩子,

往往习惯于墨守成规,

既性格孱弱,又不善创新。”



09

第二个阳光教育:规则教育

作家林曦讲过一个教育故事:

孩子与同学打架,回家后大哭。

我问他:“你很委屈,很生气吗?”

孩子说:“嗯,我要报仇。”

我问他:“那你打算怎么做呢?”

“找根棍子,不行,我要像电视里一样,用剑刺他。”

“好,这样很解气,爸爸帮你准备一下。”

过了一会,我抱着衣服和被子下楼。

孩子一脸惊讶:“你怎么拿这么多衣服?”

我回答:“如果用棍子呢,

你会被带到少管所,

至少要住上1个月,

所以要给你带换洗衣服;

如果用剑的话,就要呆很长时间,

肯定得准备被子啊!”

孩子红着脸说:“真的会这样吗?”

我回答:“嗯,法律规定是这样。”

“那我们算了吧。”

“可是,你不是很生气吗?”

“其实我也有错,我不生气了,我去跟他道歉。”

“好,爸爸支持你。”

在“冒险教育”的基础上,

必须得增加一个“规则教育”,

用规则来平衡冒险。

我特别喜欢这位父亲对儿子说的一句话:

“不管做什么事情,

都要往最坏的结果想一想,

这个最坏的结果如果能接受,

就可以试一试。

如果承受不了,就不要去做。”



10

第三个阳光教育:挫折教育。

西安交大博士研究生杨宝德,

因为不堪导师骚扰而自杀,

中兴程序员欧建新,

因为不堪被公司辞退而自杀,

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之所以选择自杀,

就是因为缺少了挫折教育。

前段时间,在央视看到一故事。

一长途车司机,因为常年不在家,

就利用寒假带着儿子一起出车。

那路陡峭崎岖,行车步步惊险。

在翻越一座大山时,车子坏了。

父亲趴在雪地上修车,一趴两小时。

车修好,冲上山顶那一刻,他告诉儿子:

“你记住,人生就是这样。

关键时候就得咬着牙往前冲,

冲上去就能看到万丈霞光。”

这位父亲只有小学文化,

但他给了孩子很多这样的挫折教育,

后来,他儿子考上了博士。

在毕业典礼上,儿子说:

“我之所以能跳出农门考上博士,

是因为父亲从小就告诉我:

生活中打倒我们的绝对不是挫折,

而是面对挫折时的消极逃避态度。

你要学会把每一次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都转化成一次学习机会。

当一扇门关了,另一扇门会打开。

或者你自己去打开那扇关闭的门。”



11

第四个阳光教育:独立教育。

一位我尊敬的公务员朋友,

讲过他父亲教他做人的故事:

他爸在他暗恋一个姑娘时说:

“一个姑娘不会因为你专一痴情而喜欢你,只会因为你优秀而喜欢你。”

朋友感叹:真是醍醐灌顶。

初中一年级,他爸问他。

“怎么才能让别人尊重你?”

“我尊重别人,别人就会尊重我。”

“错了。是实力。”

朋友感叹:太他妈深刻了。

他父亲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官,

但说话从来轻声细语,

只对他说过一句狠话:

“不要妄想我会给你报销发票。”

朋友感叹:这句话,成了我的做事准则。

后来,他身边很多同事都犯事入了狱,

但他却一直清清白白、平安无事。

他感叹:“所以我一直很感谢我父亲。”

杨绛的父亲杨荫杭说过一句话:

“教育孩子独立,胜过当第一。”


本文转载自“拾遗”(ID:shiyi201633)。
一个有趣、有品、有态度的文化生活微刊。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