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王小美。
她不喜欢同学张小丽。
因为王小美从生下来那天,就是用来和张小丽做比较的。
张小丽比王小美大七天。
王小美长得白,大眼睛,杏核眼,樱桃小口一点点,文静秀气!
张小丽长得黑,小眼睛,大嘴巴,爱笑爱说活!
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安排她们同桌。张小丽妈妈对王小美说,你学习上可以多帮帮她!
实际上是张小丽经常帮助王小美的。
王小美天生就是学霸,只顾学习。所有轮到值日需要打扫卫生和擦黑板的事情,张小丽都帮王小美干了。
王小美作文比赛第一,英语比赛第一,数学比赛第一,学习好外加长相好,很多男生都给她传纸条。
这些纸条和帮男生说好话都是通过张小丽办的。
老师把王小美当成学校的标杆榜样,高中毕业那年,她是优秀毕业生。
老师把张小丽当成学校的反面榜样,因为她帮王小美传纸条和跟男生说话的时候,老师认为她早恋。
高中毕业那年,王小美考上了一所985大学,去大学英语专业深造。
高中毕业那年,张小丽去当了酒吧服务员。
邻居们都羡慕王小美爸妈有个好女儿,聪明懂事,长得漂亮。
邻居们都遗憾张小丽爸妈,女儿没考上大学,只能去酒吧端盘子。
大学毕业那年,王小美凭着流利的英语到了到了一家外企当人事助理。
大学毕业那年,张小丽凭着语法错误的流利英语当上了酒吧主管。
大学毕业第四年,王小美嫁给了高大帅气的在央企工作的另一位985毕业生。
大学毕业第四年,张小丽嫁给了在酒吧认识的澳洲人马克。
邻居都羡慕王小美爸妈有个好女儿,嫁了个门当户对有前途的老公。
邻居们都遗憾张小丽爸妈,嫁个澳洲人不会说中文,都没办法沟通。
大学毕业第五年,王小美生了一个女儿。
大学毕业第五年,张小丽也生了个女儿。
邻居们羡慕王小美爸妈,也羡慕张小丽的爸妈,都当上了外公外婆。
大学毕业第八年,王小美当上了外企公司的人事总监,管理者一个二十人的团队。
大学毕业第八年,张小丽自己开了一间酒吧,管理者一个二十人的团队。
大学毕业第十年,王小美的女儿凭着流利的英语口语和激烈的幼生小考试,进入了城市最好的重点小学。
大学毕业第十年,张小丽的女儿,因为是外籍户口外加英语好,直接进入城市最好的重点小学国际班。
大学毕业第十二年,王小美移民到了澳洲。
大学毕业第十二年,张小丽全家回到了老公的故乡澳洲。
王小美凭借着流利的英语和工作背景,在一家政府机构工作,收入稳定,很开心。
张小丽按老本行在海边开了一家酒吧餐厅,收入稳定,也很开心。
王小美把房子买在最好的学区内,孩子上了学校排行榜上最好的公立小学。
张小丽跟老公回到原来的老房子,住在临海的区域,孩子去了华人很少的公立小学。
王小美在东区夏天打网球,冬天打板球,国内的朋友圈都羡慕他们高大上的活动多样。
张小丽的女儿夏天在海里游泳,冬天还在海里游泳,国内的朋友圈都觉得她家孩子好奇怪。
虽然是在澳洲,即便是在排名前列的小学,为了能考上私立中学的奖学金,王小美还是给女儿报了补习班,跟国内一样,每周末要去补习知识。
因为在澳洲,张小丽的女儿一直是喜欢运动,为了兴趣,张小丽给孩子报了游泳专业训练班。
八年级的时候,王小美的女儿凭着优秀的学习成绩拿到了私立学校的奖学金,免费就读最好的私立学校之一。
八年级的时候,张小丽的女儿凭借着两枚游泳金牌也拿到了私立学校的奖学金, 和王小美的女儿就读同一所学校,一个班级。
她们,又做成了同学。
读中学的时候,每年假期,王小美都带着女儿回国,熟悉中国文化。
读中学的时候,每年假期,张小丽都带着女儿去世界各地旅游,熟悉各国文化。
十年级的时候,王小美的女儿在澳洲的知识竞赛上,获得了金牌。
十年级的时候,张小丽的女儿在澳洲的游泳锦标赛上,获得了金牌。不过同时,张小丽的女儿因为游泳个子高挑,也开始了兼职时装模特,服装设计也获得了奖牌。
十年级的时候,王小美的女儿一直是比较安静的学霸,没有人给她递纸条。
十年级的时候,张小丽的女儿因为身材一级棒,又爱说爱笑,很多男生给她递纸条。
校长很喜欢王小美的女儿,因为她学习好,未来她的高考成绩,可以用来做招生炫耀的!
校长更加喜欢张小丽的女儿,因为她的游泳金牌和当服装模特的名气,现在学校的招牌就已经亮出去了,吸引了很多生源!
高中毕业的时候,王小美的女儿以满分的成绩考取了名校的律师专业,王小美喜极而泣,娘俩都是名牌大学生!
高中毕业的时候,张小丽的女儿以服装设计的潜力和不错的学习成绩,考入了名校的设计专业,张小丽喜极而泣,因为自己没有上过大学。
大学毕业,王小美的女儿当上了移民律师,专门办理国人移民到澳洲。
大学毕业,张小丽的女儿去了美国的一家服装品牌公司,在美国定居。
大学毕业第十年,王小美的女儿依然是移民律师,幸福并忙碌着。
大学毕业第十年,张小丽的女儿把美国的这家服装品牌商店开到了中国和澳大利亚。
张小丽和王小美的人生,就这样不断几代人的生活中不断轮回着...
(故事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写这篇文章的背景,是觉得有时候我们中国妈妈,虽然已经来到了稍微悠闲生活的澳洲,但是一定要出人头地,一定要上名校,一定要当律师医生的潜意识,像小鞭子一样抽打着我们焦虑的心情,同时我们也把这种焦虑传递给了孩子。觉得我们好累啊!
有时候看到澳洲人悠闲自得的体验人生,最终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比我们精彩了很多,但并没有像我们一样这么浪费了大把的青春和时间都在书桌前学习上。
今天我同事跟我说,周末的时候,和迪拜回来的表哥一起玩耍了。表哥大学毕业后去迪拜工作八年了,现在在迪拜的一家银行做高层, 因为迪拜不用交收入税和GST, 工资又高,所以不但家里请着全职保姆,还在迪拜,澳洲和英国都用现金购买了很多房产。
我们为什么没有这样的好命啊?我问他。
他说,拿着澳洲护照的人去迪拜,很容易找到不错的工作,只要你敢去尝试。
那么三四十年前移民到澳洲来的那些华人们,不知道他们的孩子们,有没有这样的例子呢?
以目前状况从媒体宣传来看,还没有这样的例子。
那么我们作为有了强大祖国支撑的父母,有了强大经济发展后受益的中国父母,需要拓展一下思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