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丽江的纳西村落,交通闭塞生活原始,却有令人向往的旋状古寨

2018年04月26日 世界旅游画报


穿越泸亚线(泸沽湖到亚丁),过了依吉乡的“厚尘”土路,在土路与新建的柏油路岔口往西(左手前方)拐进去五公里,就到了俄亚纳西民族乡。听闻这是纳西族真正的古寨(古寨正面照片已在前期文章刊附),纳西古寨建筑群在霞光中清晰可见,心里即时冒出了这句话“这就是史学家、民俗学家所惊叹的纳西建筑群!”

相传,因俄亚富产黄金、铜矿等,丽江木府派驻兵团进入俄亚。士兵们与家眷因驻守而长期定居于此,并把寨子建在了一座石山上,形成马蜂窝旋状,建筑与建筑之间隔着狭窄的通道,上山的路只有小道和石头栈道,当初的设计者显然是为了防御敌人来犯。


时过境迁,没想到当初御敌的设计成了今天的“壁垒”。

眼前这座石山(上图)是古寨的村口,因地块坚硬和干燥,目前只能种仙人掌;它们像营养不良的样子盘根错节,拼了命开拓一片生机。尽管无量河、龙达江、金沙江常年环绕,大河就在门前奔腾而过;但古寨还是很干旱,每逢骡子、马匹、黑土猪以及居民走过,都会轻易激起地面上干燥的尘土。村寨与周遭环境几乎“寸草不生”,土质生硬还带夹石块,居民只能在上面种苞谷(玉米)和简单的蔬菜,还有一些春小麦。不过,听当地居民说,部分村民在山上还开拓了池塘,专门养鱼,收入不菲。

因交通不便(泸亚公路预计年底全线贯通柏油路,目前大部分已竣工,依吉乡路段仍处于施工的土路状态),村里的年轻人除了拉骡子上山耕种、到河里背沙子,就只能坐在自家门口房梁上抽烟或与邻居的同龄人打桌球、抽烟喝酒或打打牌。当地村民说,“大部分时候没有工作,或者只能翻过山到泸沽湖、稻城或木里县城打工,但路太远很多年轻人都不愿去,去了也不愿轻易回来。”勤劳的年轻人还是愿意干苦力、种地或到山上养鱼。

村里的纳西老人有些手艺,在山崖上挖个洞穴,放入木箱子就可以养蜂了。

不过,这不是主要的“活计”;平日里除了耕种,几乎家家户户都养几头猪和马匹骡子。俄亚纳西古寨的猪都是黑土猪,而且每头猪要养足1年以上方可宰杀或售卖。纳西族的猪膘肉是这里的特产,家家户户都有风腊,而且挂在了门头三楼上(见下图)。还有一些土鸡,养肥了他们就用摩托车运到附近的县城售卖(俄亚邻近木里、稻城、香格里拉、丽江、盐源,不过都距离上百公里),这是他们一年的主要收入之一。


俄亚纳西古寨窄小的巷子。

因当初设计的缘故,虽然家家户户都通了自来水,但生活排污系统却全然不见。每家每户每天把生活污水直接排到建筑与建筑之间的人行通道,人畜行走其间,久闻其味。有些巷子窄小、路面污泥,人几乎很难行走,摩托车只能放在山下。


尽管生活“壁垒”较多,纳西族人还是很热情好客。

这位老奶奶看见我们,极力邀请我们去她家里喝青稞酒,说话爽朗、客气。她与其他邻居老人见面,都会寒暄许久,有说有笑,一脸乐呵。



这是(上图)纳西古寨标准的门口。

一楼是牲畜圈,二楼是厨房、客厅,三楼是卧室和经堂。几乎家家户户的布局都差不多,挂满了各种老物件(马鞍、皮包、旧衣服、皮毛,还有辟邪的灵角和生活自来水龙头)。不过,进入里面,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被“木乃伊”了的猴子。

它被悬挂在房梁上,周边放满了各种生活器皿,有些都说不上名字,也没有见过。这是他们的生活起居地,里面昏暗极了。不过,每家都至少有一个炭火炉子,用来取暖、烧饭,烟囱只是屋顶上放空的缺口,墙壁已经“乌漆麻黑”了。


热情好客的青年阿布,给我们重新做了酥油茶、黄酒。

不过,这些酥油茶与藏族酥油茶区别较大,偏苦、偏茶药。黄酒是真正的“黄”酒,里面放了好几道药子,喝起来药味盖过青稞酒的酒味,冰凉、润肺,很是提神。我们去到阿布家的时候,他的妻子正在酿制苞谷酒,满屋子的发酵味,孩子正把苞谷当零食吃。

图为青稞酒、酥油茶,奇特吧?

阿布的小女儿在二楼看见了我,硬要说“hello”和拍照,我就跟了上去,阿布热情招待了我们


清晨洗漱的孩子,一脸散发


羊皮晾晒下的纳西人家,安逸、祥和

走在干活路上的纳西妇女,手里还串着羊毛线

清晨,上山的骡子,村民一边吆喝,一边笑说“你好”


霞光洒在水面上,把骡子映得漂亮极了


每一次路过,都是尘土飞扬


骡子的背袋,老物件了

旅游提示:

泸亚公路年底全线柏油路贯通之后,俄亚纳西民族乡前往稻城、木里、泸沽湖、盐源、丽江等地都非常方便;反过来,前往俄亚的游客也可以轻易自驾、骑行抵达(目前没有客车)。

目前,俄亚的民宿客栈都是沿河的民居,食宿还可以,部分客栈还可以洗澡,生活方式相对于古寨现代化。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