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美国中文网"↑订阅本微信推广平台
人们在觉醒。
所有事都在朝对我有利的方向发展。
2022民主党总统参选人杨安泽接受美国中文网采访
从很多方面来说,43岁的杨安泽(Andrew Yang)都是一个不同寻常的美国总统参选人。除了“时隔半世纪第二位参选总统的华裔”这个身份,更让我惊讶的其实是他的政治理念——建立在“人性”基础上的竞选口号与绝大部分政客的风格都大相径庭,加上在印象中,经过艰难奋斗才在美国站稳脚跟的华人,更多崇尚的是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价值观,而以“企业家”自称的杨安泽,提出的却是“每人每个月无条件领1000美元”这样天上掉馅饼式的构想。
杨安泽的竞选网站首页就写着“人性至上”。
排在杨安泽执政纲领中首位的“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简称UBI)”并不是什么新鲜概念,芬兰、荷兰、加拿大的部分地区都已经在进行试验,美国的阿拉斯加更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开始了类似UBI的“永久基金分红(permanent fund dividends)”制度,这些都被一些人作为UBI被证实可以实现的例子。
杨安泽的首要计划:每一名18至64岁的美国公民每个月可无条件领取1000元分红,高中未毕业者则需年满20岁才可以开始领取;不允许转借。
但是,UBI在绝大部分人眼里恐怕仍然是一个乌托邦一样的愿景而已。更何况,那些试验中的国家和地区都有相对富裕的资金和相对稀少的人口为基础,这不是有3亿多总人口、预算赤字庞大的美国可以比拟的。
因此,杨安泽说要在全美国实行UBI,大部分人的第一个怀疑就是:钱从哪儿来?
杨安泽:
年年赤字并不意味着美国没有丰富的资源和资金,我们只是需要更好的管理。其实这个计划负担起来比大部分人想得都更容易。从总额来讲,我们需要大约2万亿美元,而美国的经济总量是大约19万亿元,2万亿听起来是很多;但如果你再往下挖这个数字,我们目前在低收入补助金这块的支出已经达到5千亿元,包括粮食券、社会福利、住房补贴、社安金残障补助等等,而这些都会与UBI产生重合。在我的计划下,现在拿补助的人未来就多了一个选项。
除了整合现有的福利结构,杨安泽设想的资金来源仰仗的还有美国的庞大经济体、资源总量和货币储备(每月1000美金的分红也少于大多数试验UBI的欧洲国家的数额),此外,他还计划采取向在自动化中获利最多的企业征收增值税等方式,来为UBI提供足够的资金。采访中他也透露,自己会联系硅谷一些大公司的CEO,和他们沟通有关UBI的想法。如Facebook的CEO扎克伯格、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等硅谷大佬,的确都曾明确表示过对UBI这个概念的支持,但他们的财力能否缓解全美国的负担,他们的背书又是否能代表所有美国人?这还很难说。
不过杨安泽对于民意和国会支持倒是信心满满,这也是他说出文章开头那两句话的原因。
在最近的民调中,大约50%的美国人都是支持全民基本收入这个概念的,其中包括大部分的民主党人;还有70%的美国人相信未来十年里,科技革新导致的失业人数会比创造的工作岗位更多。大部分人现在还没有意识到UBI对他们的日常生活来说意味着什么,等他们意识到以后,50%这个比例只会越来越高。(你会如何争取国会支持?)如果我当选,那说明民主党在国会中也已经占据优势,我有信心让他们支持我。
杨安泽与支持者见面
杨安泽整个竞选理念的前提,是他认为自动化、人工智能等科技发展将取代更多人类的工作,比如卡车司机、会计、接线员、放射线仪器操控员等等。而实行UBI,用杨安泽的话来说就是“世界在向更好的方向变化,我们需要让人们都为此做好准备”。在他的解读里,UBI并不是一个“政府项目”,而是“自由分红(freedom dividend)”,就像一个公司给股东发放股利一样,把钱发到国家的“股东”,也就是每个人手里。
至于UBI究竟会如何影响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杨安泽先是给了我们一个略显抽象的回答:“这么说吧,它会让我们的生活保持原状,同时又更好。”
1000块钱其实真的不会对你的生活有那么大的改变,不足以让人辞职不干活。但它可以支付你的账单或医疗费用,有机会受更多教育和培训,在工作令人无法忍受的时候辞职、去其他地方工作、或是创业。另外,这还可以刺激经济增长,根据智库Roosevelt Institute的分析,这每年2.5万亿的支出,可以创造450万个工作岗位。
然而根据杨安泽的解释,UBI意味着一部分现行的福利将被取消,这或许难免会引起恐慌或反对。但杨安泽说,与目前的补助制度相比,UBI的优势是“持续性”;而对于我们的下一个疑问——UBI是否会养出“懒人”,他认为恰恰相反。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给人补助的前提是这个人需要被补助,如果这个人努力工作,那他反倒会失去这份补助。但UBI不同,无论如何你都会持续得到这笔钱,过一段时间,人们就会开始想,我应该利用这笔钱做些什么。
这也是杨安泽的政治理念里相信“人性”的一种折射,他相信人们会“聪明地”使用这笔钱,而不是自甘堕落。另一方面,他的理念里也相信整个社会的“人性”,相信即便是既得利益者也会支持他的计划。
杨安泽上周刚出版的新书《The War on Normal People》里,“普通人(normal people)”,指的是一般工作者、工薪阶层。
杨安泽生于1975年,父母都是从台湾到加州伯克利大学读书的移民,一家人学历都很高。他本科就读于布朗大学的经济和政治科学专业,后来又上了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毕业后,他当了几个月律师,就意识到自己不喜欢这一行,辞职后开始了创业路。
杨安泽从布朗大学毕业时和家人合影。
从开的第一家公司很快倒闭,到加入其它初创公司积累经验,杨安泽在31岁当上了一家教育金融公司的CEO,这时离他第一次创业失败才过去5年。
早期创业时的杨安泽与朋友
这家公司在上市后被收购,杨安泽用这笔资金开启了下一段对他影响极大的经历——创办Venture for America组织,专门帮助有志创业的人。
杨安泽在Venture for America工作时
这是杨安泽的政治理念开始成形的时期。他最初的设想,是在底特律、匹兹堡、克利夫兰等曾靠制造业而繁荣、却因自动化而衰落的地区培养新一代有技术的人群,创造更多就业。但在这个过程里他意识到,创造再多就业,也比不上自动化导致的失业速度。
杨安泽在科技大会上讲话。
于是,UBI的念头就渐渐形成了:整合目前分配不均的资源,利用政府的职权,用最直截了当的方式——给钱,达到终结贫困、提高生活质量、刺激消费和贡献社会的目的。这被杨安泽称为“以人为本的资本主义(Human Capitalism)”。
杨安泽的三大主要政见:全民基本收入、所有人都有医保、以人为本的资本主义。
而说到杨安泽决定参选的动机,简单来讲就是“川普”两个字——川普当选后,他开始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接着他想到,是自动化发展让传统制造业州的人们产生了沮丧情绪,才助力川普胜选;但是,“川普是一个糟糕的总统和领袖”,他自信亲力亲为去这些州帮助过别人的自己,才能拿出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法。
杨安泽曾作为商界代表两次进白宫与奥巴马会谈。值得一提的是,杨安泽比当年奥巴马宣布参选时还要小三岁。
在杨安泽的竞选网站上,现在已经列出了对于72项政策的陈述,包含教育、福利、金融犯罪、科技管制等各个领域。但在此前的采访中,他很少提到自己的其他观点,因此在这次采访中,我们也选取了几个当下受关注的议题,让他做一个一分钟左右的简述。
移民改革
我很支持改革。美国的移民系统已经落后了几十年,我们需要为那些在这里待了很多年的非公民提供一条成为公民的途径。同时,我们也应该提高吸引人才机制的竞争力,也让美国更具吸引力。我的政见之一就包括:如果一个人来美国读书,我们应该让他在毕业的时候也拿到绿卡。如果让人们来这里接受教育和培训,然后离开,去其他地方为另一个经济体出力,这是没有道理的。
税改
实际上有一个研究结果刚刚出炉,这次税改所带来的利益中,只有6%是到了普通职员的手里,其余都让大股东们得利了。这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应该有一个更聪明的税务政策,并不是简单地认为公司赚得多,工人的钱就多了。如今不像70年代,公司利润好,就会雇用更多工人,现在的公司可以赚更多钱,却不需要更多工人,甚至需要的劳动力还会更少。给公司减税,把钱都给到公司手里,这并不等同于把钱给到老百姓手上。
藤校涉种族配额
亚裔在美国是一个超常表现(over perform)的群体。各个大学、尤其是私立大学要考虑到更多利益冲突,需要试图平衡,如果只看成绩的话,就录取不到他们想要的新生群。事实就是,大学录取从来都不是一个只看能力的过程,这样的情况是不合理的,我认为我们还需要和学校做更多的沟通,但单纯告诉他们“录取更多亚裔吧,因为我们成绩更好”,这也是行不通的。
但同时,研究也表明,那些努力学习工作的人就更可能成功,一个人的成就并不在于上了哪个学校,而是他的能力,同一个人即使上了不同的学校,结局也会是相似的。不是学校让我们变得更好,相反,是好的学生让学校变得更好。所以,我希望年轻人不要被几个学校的录取办公室局限了你,这并不是一个人性的、准确的评判制度,我们比几个分数、几张文凭要丰富得多。
贸易战
贸易战是毫无成效的做法,美国和中国是两个巨大的经济体,不能用保护主义和提高关税的方式来抗争。贸易战还极具破坏性,尤其对于那些大公司来说,这样的经济环境也使他们很难做出商业计划。所以我们需要新的总统,一个不会挑起紧张关系的总统。
气候变化
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之一,必须在气候问题上起到领导作用,同时也要与其他国家紧密合作。因此我在这个议题上会完全扭转川普所做的事情,退出《巴黎协定》是一个非常愚蠢的决定。
杨安泽在底特律参加科技界企业家大会。
“史上第二名华裔总统参选人”的称号,看起来像个噱头,也像一个阻力。杨安泽在他的新书第一章里就写了很多小时候遇到过的种族歧视,但他现在觉得”华裔“的身份反倒是一个积极因素。
做Venture for America的CEO时,我去过密歇根、俄亥俄、密歇根、阿拉巴马、路易斯安那等等地方,我的族裔从来没有成为问题。要说有影响的话,人们看到我确实会产生好奇心,但后来他们就会说,“你确实是来帮助我们的”。所以我不认为族裔会对我产生消极作用,这反倒会有积极作用,因为我的竞选在华裔社区里让很多人受到了鼓舞。我接到过华裔妈妈的信息,说“谢谢你参选,现在我儿子也相信他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这些也让我越来越有一种责任感,必须把这件事做好。
杨安泽与妻子和两个孩子
无论是华裔脸孔、年龄资历、人生经历、还是政见理念,杨安泽都是一个很不一样的总统参选人。很多方面他也不太像一个政客。采访那天他自己一个人冒着雨打车来我们的演播室,身边一个人都没带,之前联系时和我们联络的公关(用他的话说更像是他的"buddy")也没来。聊天时他开玩笑说,“我跟他讲,你忙其他的吧,我能搞定,创业的人都喜欢自己来”。
杨安泽与朋友
不可否认,杨安泽面临的挑战很多,也很艰巨,各项政策思路需要完善,需要有更多人了解他支持他。至于他的核心政策UBI,许多UBI的反对者都认为UBI只是短期解决方案,那么“给钱”之外,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达到他所说“帮助人们变得更有适应力”的目标,资金又是否能保证UBI和其他配套项目的持续性,恐怕选民还需要听到他更多细化的考虑;而另一方面来讲,即便杨安泽相信UBI已拥有大批潜在拥护者,但在我看来这就像“人性”一样仍然有些虚无缥缈,“拥护”是否会转化为选票,也还要打个问号。
杨安泽
虽然被《纽约时报》形容成获选几率”微乎其微(longer than long shot)”,但杨安泽说他既然决定参选,就没有计划要失败。
出来竞选的好处就是,人们需要知道这些与以往不同的新想法。越多人了解我的构想,他们就越会去思考:“我们为什么不能这样做?”
采访的最后我问,第一次涉足政界,为什么一上来就要竞选总统。杨安泽笑了笑说:“因为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了。”
采访:俞尧 李越
拍摄:Liz Chow 黄靖凝
(转载请注明美国中文网)
长按指纹扫描关注“ 美国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