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朋友圈早已成为很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外出旅行、朋友聚会、泡吧K歌,甚至溜个娃、加个班等都会发条朋友圈让好友转发点赞。但就是这个再寻常不过的举动,有时也隐藏着很大的风险和隐患。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可是如果使用不慎,随时可能违规。关于发朋友圈,这些事一定要了解!
“这些千万不要发”
国家机密或其他单位组织未允许公开的信息
南京江宁开发区一家企业的员工小陈在质检工作中发现生产线上未发布的手机配置,便拍了下来发给朋友看,并在同一时间发布在朋友圈。
当晚,这则信息被传上互联网。这款未上市的新款手机花了公司大量时间与精力研发,原定于一周后发布。但因为陈某的朋友圈信息被大量转发,产品提前曝光,从而影响了公司的原定计划。陈某被依法拘留。
涉黄赌毒以及暴恐内容等违法信息
2016年3月,浙江义乌江东派出所民警接到群众举报称:有人在朋友圈里传播涉及暴恐事件的视频,画面场景十分残忍血腥。接警后,义乌江东派出所民警迅速出警,根据群众提供的微信线索,锁定嫌疑人李某并将其抓获。
“翻看她的手机微信,我们发现她的通讯录里有近2000个好友,如果这个视频传播出去,后果不堪设想。”办案民警说。李某交代,她是从其他网友那里得到的视频资源,看了之后觉得很刺激,能够吸引眼球,就把它发布到了自己的朋友圈。
李某被义乌警方依法处以行政拘留7天。
谣言、诽谤、侮辱他人等违法信息
原告张某与被告赵某原本是朋友关系,因琐事产生了矛盾。在微信交流中,双方言语不合,赵某对张某使用了大量侮辱、辱骂的言语。
之后,赵某将微信中侮辱、辱骂张某的言语附上张某的照片发到了自己的朋友圈,其中与张某相识的朋友便联系张某询问缘由,张某夫妻之间也因此产生嫌隙。
张某约赵某私下协商解决纠纷未果后,经当地派出所出警解决亦未果,该事件给张某的生活、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张某遂起诉至法院。
法院依法判令赵某于判决生效后7日内停止对张某的侵害行为,删除其朋友圈内的辱骂、侮辱性言论及所附上的张某照片;在其朋友圈内发布向张某的道歉函,发布天数不低于3天;赔偿张某精神损害抚慰金5000元的判决。
一审宣判后,赵某不服,提起上诉。二审判决维持原判。
“这些一定谨慎晒”
1、身份信息
如姓名、工作单位、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等,一张火车票、飞机票、登机牌都可能让你“裸奔”。
2、定位信息
发布包含有定位信息的图片,会直接泄露你的当前位置,等于告诉所有人你此刻并不在家。
3、老人孩子的姓名和照片
你永远不知道,你朋友圈发布的孩子照片会被用在哪里,甚至可能会被诈骗分子利用。
4、家庭住址
家庭住址是最私密的个人隐私之一,一旦泄露给别有用心的人,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5、电话号、车牌号
如果被坏人盯上了,诈骗、恶搞就全都来了。
6、名贵物品
刻意“炫富”可以满足很多人的虚荣心,令人羡慕同时也会遭人嫉妒,甚至还会被不法分子盯上。
7、外出和休假计划
如果广而告之你旅游、出差了的话,也等于告诉别有用心者近期这人不在家,为他们创造了条件。
8、感情状况
搞对象就秀恩爱,分手了就晒伤心,有人追求了就晒聊天记录,小心把一些心存不轨的人晒上来乘虚而入、骗财骗色。
发朋友圈一定要慎重,记住这也是一种公共场合,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营造健康、温馨、和谐、向上的环境,是每一个成员应有的责任。当你伸出手指想转发时,别忘了先停下来想一想。
本文转载来源:人民网(ID:people_rmw)综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海南监管局官网、方圆杂志(ID:fangyuanmagazine)、人民法院报、金华晚报等,请与小天天联系 微信dailynet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