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童话里都是骗人的~那我们为何要让孩子看童话呢?

2015年06月01日 悉尼马桶读物


摘要

一个孩子,从来没有自由地望向高远之处,一直在茅檐低小的伦常纲纪里摸爬,他或她,未来能避开熊孩子的厄运才怪。什么是高远之处?举个例子,“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就是。


熊孩子现象的普入人心,也许吓坏了一大批可怜的家长,以至于《弟子规》和各种古人家训,不管是上边强制推行还是下边自愿采纳,总之正在大行其道。这是饮鸩止渴。

一套白纸黑字的规范,是一面阻挡视线的墙,只能压抑,而不可能塑造善良、尊重、坚定、自信之类的良好品性;倘若一个孩子,从来没有自由地望向高远之处,而套上硬底鞋,一直在茅檐低小的伦常纲纪里摸爬,他或她,未来能避开熊化的厄运才怪。

什么是高远之处?举个例子,“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就是。


很多人充世故,都从自以为是的破幻开始:“王子公主什么什么的那都是骗人的啦,现在谁还信这个”,可我却从没觉得,这种结局荒诞不经。没错,我想过王子和公主会拌嘴,公主扫货多花了两百块钱,王子跟她大吵一架,但这无妨,幸福仅仅是他们自己的认定。至于那些认为王子公主根本不可能在一起的人,我也回他们一句:那是因为你自己不是这两类人——你也没那份自信。

王子与公主,都是奋斗过后才在一起的。我就不太明白,为什么人们一方面需要鸡汤读物,那里头充满了励志的建议和愿景的描绘,另一方面,又乐于嘲笑童话在骗人。童话不骗人。

没错,童话里总是好人好报,恶人恶报,心善者被排挤,美丽的女孩受嫉妒,却都能咸鱼翻身,笑到最后。这些故事怎么骗人了?它们只是想告诉我们,有这么一些善良人,真实的人,被欺负、凌辱、压抑的人,受到了运气的眷顾。

说说我最喜欢的两个格林童话故事好了。首先是《有三根金头发的鬼》。

有个孩子,生下来有异况,国王偶然得知此事,十分紧张,设法把他领来养,然后丢进箱子锁好扔到水里。可是这孩子逃脱上岸,长大成人,后来阴差阳错,还娶了国王的女儿。国王大怒,就刁难他说,谁要想娶我的女儿,就得到地狱里,去把鬼的金头发摘三根,带回来。

这孩子到地狱里,鬼不在家,却遇到了鬼的祖母,她说:鬼一回来就会把你吃掉,不过我看你可怜,我把你变成蚂蚁,藏在我身上。老太婆哄睡了疲劳的鬼,连续三次,拔了三根头发。男孩完成了任务。

其他枝节就不说了。总之,鬼奶奶给主角以决定性的帮助。从形态学角度来看,这个故事不算好,因为,主角的形象不饱满,唯一的特点,就是幸运。

然而,他的幸运来自过人的自信:他应诺了所有别人的委托,接受一切挑战,不管它是不是阴谋,有多大把握完成。他的任务栏里一直是满满当当的。

心理学认为,自信者眼前会有“玫瑰幻觉”,眼里的任何事物都笼着一层玫瑰色。他们会夸大好事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几率,同时,他又不自负,把别人的请托看作信任,而非乞怜。这个幸运儿,就连下到地狱,都能得到鬼和他的亲属的相助——你可以嘲笑它在痴人说梦;那些相信“nothing is impossible”的人过的是怎样的生活,你也永远体会不了。

第二个故事,亦是我最心爱的——《金鸟》。


(格林童话《金鸟》插图,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

它要比《金头发的鬼》复杂多了。《金鸟》说国王的三个儿子的事,国王委托他们去找一只金鸟,长子和次子半路上分别遇到一只狐狸,它忠告他们,前面的路通往一个村庄,里面有两所旅馆,一所灯红酒绿,另一所朴实简陋。你们应该到后一所旅馆去宿夜。两人没理会,还作势要打狐狸。后来,一进那所豪华酒店他们就醉心声色犬马,把任务也都忘了。

很多年前我去过一趟合肥,跟两个朋友见面,晚上我说去住旅馆吧,出餐厅后放眼四望,看不到一个住宿的地方,她们却说:那儿不就有一个吗?走,去看看。

我迷迷糊糊跟着她们走,我们来到一个墙上写着“住宿”二字的地方,她俩去敲敲门,拉开,只见里面躺着个老头儿,戴着花镜和套袖,头朝里,脚边亮着一盏小白灯,一只猫趴在灯边,看看我们。“有房间吗?”她们问。“有,里面一间空着。”老头儿好像快睡着了,说话有气无力。

我侧身钻过小小的门洞,瞥见屋角还躺着一个老太太。里屋的门也很矮,屋里基本干净,就一张床,若有若无的,还能闻到家里床单特有的香气。“这里真不错,”她们根本没注意到我正茫然着,“多少钱?”老头儿回答:十块。

这是我住过的最便宜的一家酒店——我竟然没有拔腿就跑。朋友们真觉得这里很可住,又好又便宜,她们对生活条件的理解与我不一样。厕所里坠着一个灯泡,洗澡就免了,夜里,望着绕着天花板四边有些下垂的电线,房门上废弃了的铁销子,听窗外鼓风机噗噗地响,我起初睡不着,后来却想到了《金鸟》:小王子出发,一样遇到了狐狸,他接受了它的忠告,住进了那家简陋的旅馆。“在那里安静地过了一夜”——童话原文是这么写的,我记得很牢。于是很快入眠。

就是这样,童话往往提示我们,平静、简朴、节制,会给人以报偿;一个人能适应生活的本来状态,他就足够真,能专注地去往他所爱的人和事物那里。

小王子的运气不如幸运儿,随着故事进行他连续犯错,例如,他抓到金鸟后,违背了狐狸的忠告,把它放到了一个金笼子而非木笼子里,因而惊醒了守鸟的卫兵;后来他又当了东郭先生,被两个堕落的兄长坑害。幸有狐狸一次次救他。

类似这样的细节,在荣格主义者的解读里,隐喻人之自我的觉醒和成长。结果当然是好的,婚礼很盛大,狐狸变回人形——公主的哥哥。这一场戏,最终“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是三个人。

小王子的奋斗也不是填写一道幸福的算式,他一路走来,如履薄冰,险些被自己的天真、轻信、偏执、俗气所害,但教训是一样的:善良忠厚的人,运气也会更好。

那些热衷于戳破童话、说出“真相”的人,是从不说运气的,他们偏要一口咬定,你,现实中的人,得不到故事里的公主和财宝,除非你像故事里的主角一样有个好出身。

你看,懒怯之人,总是自作聪明,他们不敢承诺任何严肃的信念,只好用上最安全的话语手段——反讽:如果不想折翼,你最好放弃幻想;你最好向生活投降。

前几天在微信上看了一个帖,叫“格林童话教你诈”,内中说:“长大以后你会发现根本没魔法,这个世界上也不会有什么一劳永逸的美好结局。于是就把童话书丢到一边。”这又是缺心眼,让我想到那个崇拜诸葛亮的人:他效法空城计,大开家门,结果被小偷洗劫一空,于是一怒之下迁怒《三国演义》,把书页里诸葛孔明的名字都剜掉了。

要我说,尽管格林童话质量参差,有的情节还相当暗黑,但是,孩子能从这些故事里感知到有关善、忠厚、容忍、谦逊的激励。良善会带来好运,自信的人也会更有好运。孩子们终将明白,即使王子公主没有在一起,幸福依然握在他们的手中。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