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活动:我曾读过的金庸

2018年10月31日 澳洲新足迹中文网站


骤然看到金庸先生去世的消息,我“啊”了一声,再说不出一句话。

脑海中倏忽闪过的,是少年时用物理书皮包住一本《神雕侠侣》在课堂上偷读的沉迷岁月,是“依稀往梦似曾见”的熟悉旋律,是侠之大者亦真亦幻的江湖世界,还有老爷子一生就是半部香江文化史的传奇经历......

今日的华人世界里,大约没有一个名字能够像金庸一样,激起如此广泛的共鸣。

你的心里,一定也有一段曾经陪伴过你的与金庸小说有关的记忆。

今夜,让我们一起重温这段岁月,重温和金庸有关的回忆——这是我能想到的对于一个作家最好的纪念。


活动方式:跟贴分享你读金庸的经历,个人感受,作品点评,文化分析均可。 


- may1028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是金庸为了使读者易于分辩,把十四部长、中篇小说书名的第一个字凑成的一副对联。
       最早接触金庸小说,是从一个朋友那里看到香港版的繁体字的,虽然看得辛苦,但精彩的故事情节,让我还是津津有味地啃完了,意犹未尽的感觉。
      1994年,三联版的金庸小说在中国大陆发行,全套36本,总金额481.30元,在当时已经是有点小贵了,我如获到宝地买回家,重新读了一遍。
       金庸的武侠小说影响了中国至少四代人,我们都是看着他的作品长大的,只能说天妒英才。在特殊历史时期,金庸把眼中所见发酵成笔下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汪洋恣肆的武侠世界。他的武侠不单单是武侠,而是真正的江湖,这是不可逾越的经典。而今,金庸先生作古,世间恐怕再无江湖。一部射雕英雄传,最经典的好剧。蓉儿走了,柯镇恶走了,铁掌水上飘走了,归云庄父子走了,导演走了,作曲的走了,唱歌的走了,现在原著金大侠也走了……
       试问当今中国,谁还能写出这些情节跌宕起伏,场面波澜壮阔,人物个性鲜明,个个豪气干云,侠骨柔情,他们嫉恶如仇,路见不平,劫富济贫,保家卫国……这样的鸿篇巨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金庸曾在接受采访中表示,自己有空的时候,坐车、坐飞机的时候就会胡思乱想,想如果自己是侠客、大侠,会怎么样。在多部代表作的男主角中,金庸本人最喜欢令狐冲,同时也喜欢乔峰,非常不喜欢韦小宝,“见到这种人要远而避之”。
此外,他还曾表示:“我希望我死后一百年、二百年后,仍然有人看我的小说。我就很满意。”我想说:会的,一定会有人看的。


- BreakingBad 


第一次接触金庸作品是初一的时候,看的神雕。看完后意犹未尽,又读了射雕。可能是因为读这两部作品时候用力太猛,也可能是因为这两部作品的确太过优秀,后来读过的所有作品,两本篇幅的也好,五本篇幅的也好,都没能再找回当时的那种毒瘾发作般的疯狂感。

今天早上醒来以后,朋友圈不出所料的被刷屏。一条一条的滑动中,看到了一个初中时期的同学的一句话,“18年前某个凌晨,台风中湛江迎宾馆的马桶上,我为一场草原上的诀别哭红了双眼。”

不用想我就知道,他指的是射雕里面,郭靖跟拖雷和哲别告别的段落。这里也是我当初最感动的两个片段之一,另一个,自然是杨过十六年后的纵情一跃。

可今天早上,当我再次回想起最喜欢的这两部作品中历历在目的故事情节的时候,却发现现在最想翻出来重读一遍的,竟然是洪七公和欧阳锋,在为杀死对方努力了一辈子以后,在冰天雪地中大笑相拥一起断气西去的片段。

从昨晚到现在,除了缅怀,还有一种声音是在讲述金庸“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来表达一种“小说伟大,人品呵呵”的立场。其实对于我来说,缅怀这个人,不是因为这个人高尚,甚至不是因为他就是我心目中史上最好的小说家。我们怀念他,只是因为他在我们很多人的生命中留下了印记。有的人留下的是对着白纸黑字擦眼泪的印记,有的人留下的是在被窝里拿着手电筒读通宵的印记。我想对很多人来说,这都是一生中独一无二的回忆。所以我们在怀念他的同时,其实也是在怀念那段时光里的自己。

谢谢您,为我们创造出一份又一份的感动。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参与活动或留言写下您读“金庸”的回忆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