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港6.97吨化学品泄露!渔民损失惨重,谁是“元凶”?

2018年11月09日 创业财经汇


喜欢创业财经汇的亲们,不妨按照以下方式“置顶”吧!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 “创业财经汇”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来源:凤凰网财经综合报道

来源:中国新闻网、观察者网、中国经营报、果壳网、光明网、北京青年报等


11月4日凌晨,福建泉州码头的一艘石化产品运输船发生泄漏,6.97吨碳九产品漏入近海,造成水体污染。虽然海域清理工作已基本完成,但当地渔民们仍谈“碳九”色变。


该事件的“元凶”碳九究竟是什么?对人体及生物健康有何影响?事件最新进展如何?


昔日热闹的肖厝码头,如今人烟稀少,空气中仍能闻到刺鼻的异味,渔民们忙于加固渔排。陈龙山 摄


6.97吨碳九泄漏:泉港区出现异味


11月4日凌晨1时14分,福建东港石油化工实业有限公司执行碳九(石油炼制副产品中含有九个碳原子芳烃的聚合物)装船的宁波一一天桐1#船舶与码头连接软管处发生泄漏,共造成6.97吨碳九泄漏。


事发后,泉港区后龙镇上西村及峰前村、峰尾镇区域空气出现异味,并随着风向及风速飘移在主城区一带扩散,引起群众投诉反映。接报后,泉港区立即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成立现场处置、群众工作、海洋影响、事件调查等工作小组,迅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截止到4日下午18时,泉港区已出动船舶100多艘次、人员600多人次,调集近600袋油毡进行吸附回收,碳九泄漏海域清理工作已基本完成。大气VOCs(挥发性有机物)至4日下午18时为0.429mg/m(4.0mg/m以下为安全值)。


事发当日,泉港区农林水局下发紧急通知,要求暂缓起捕、销售和食用辖区肖厝村海域水产品。据泉港区农林水局一名黄姓负责人表示,该通知是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食用水产品安全,目前是提醒广大市民群众暂缓起捕、销售和食用该区域的海产品,是否能够食用将由权威机构进行检测。


据泉港区环保局通报,事件调查已全面展开,委托专业机构对水质、海产品进行取样检测。据悉,碳九泄漏海域清理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相关赔偿事宜也将在调查及评估后有序开展。


肖宇金正忙碌着往渔排上运载泡沫浮球,在他和工人的努力下,渔排终于浮出水面。陈龙山 摄



污染扩散:周边有渔民损失数百万


由于油污随潮水漂到附近渔排,对鱼排泡沫材料造成腐蚀导致渔排沉陷,造成不少渔民损失严重。


在肖厝码头附近的一家民宅院子里,肖女士一边编织渔网,一边介绍说,她家渔排并不多,只是养了一些经济鱼,但依然受损不小。不过她们家以出海捕鱼为主,事故发生后,捕捉回来的鱼也没有人敢吃,这对家庭打击很大。肖女士的大哥肖先生则连声叹息,“我有上百格子渔排,损失好几百万元。”


在码头边上,肖宇金正忙碌着往小渔船上装载泡沫浮球,装满一船后便出发前往渔排,如此往往返返,他的渔排多达200多格,在这次事故中损失300多万元。“从昨天到现在,我已经采购、运输140多块泡沫浮球进行加固渔排,现在渔排大部分都已经能够浮在水面了。”肖宇金说,眼下赔偿和事故处理尚无结果,他也只好一起跟工人做苦力,“能补救多少算多少”。


肖宇金正忙碌着往渔排上运载泡沫浮球,在他和工人的努力下,渔排终于浮出水面。 陈龙山 摄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58岁的肖车明站在码头上,手指向不远处的自家渔排,表情十分凝重。对于大多数肖厝渔民而言,眼下开渔没多久,大家都盼着能够有个大丰收,来应对日常的开支和捕鱼、养鱼的费用。


“今早大家还到湄洲海域捕鱼回来,结果顾客不敢吃,买回去的也拿回来退了,相关部门也下文要求暂缓销售和食用,现在大家干脆都不出海捕鱼了。”肖车明介绍说,他从13岁就跟随父辈出海捕鱼,从未遇见过这么严重的事故。


58岁的肖车明站在码头上,手指向不远处的自家渔排,对今后的日子充满无奈。 陈龙山 摄


71岁的肖如春和67岁的肖珠英夫妇面对这次事故也连声叫苦,当天他们一家四口一起上渔排进行加固。肖珠英介绍说,“味道还十分大,吸久了就会头痛和喉咙痛。”


据肖珠英介绍,他们从事渔排养殖已经有26年,从最初的18个格子一直扩大到138个,每年有一点创收就投入到渔排中。“在这次事故中,渔排沉没了,鱼也跑了,就算剩下来的鱼也没有人敢买、敢吃,原本还盼着这些收入拿去翻修房子,现在落得血本无归。”


来源:新京报


“碳九”泄漏:毒性究竟几何?


“有一定毒性,但也不是剧毒。”中科院福建物构所研究员吴立新在描述“碳九”时这样表示,因其主要成分不是易挥发性的物质,因此不太会吸入中毒,主要还是通过污染食物中毒。


吴立新研究员说,碳九是一种聚合混合物,是石油经过催化重整以及裂解后副产品中含有九个碳原子芳烃的馏分在酸性催化剂存在下缩合而得,主要包含三甲苯、异丙苯、正丙苯、乙基甲苯等。


由于闻到空气中的异味,当地村民担心吸入弥漫在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会影响身体健康。对于这个问题,吴立新称,碳九属于易燃危险品,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具有麻醉和刺激作用吸入、接触高浓度本品蒸汽有麻醉和刺激作用,会引起眼鼻喉和肺刺激,头痛、头晕等中枢神经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肤脱脂;同时食用被碳九污染过的动植物海产品,还有中毒、致癌等风险。


受事故影响,不少渔排上的泡沫浮材被腐蚀,造成渔排下沉,当地渔民损失严重。 陈龙山 摄


那么,对于居住在临近碳九泄漏区的村民来说,有何防护措施?


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副院长郑辉东提醒:


如果居住地离泄漏位置很近,需要佩戴含活性炭过滤的口罩,避免吸入风险;


避免食用被污染的动植物海产品,一旦误食,立即漱口,发现唇、口、舌感觉异常或麻木,并伴有头痛和头晕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如果是皮肤,衣服接触到,先用水清洗,再用洗涤液、肥皂彻底清洗并就医。


泉州师院高级实验师陈楷翰表示,目前水质虽已经合格,但是泄漏部分的富集问题也不容小觑。首先,泄漏的碳九可能流向海岸、礁石、养殖区等滞水区;其次,可能附着在海草、鱼类、泥土、海鸟上;最后,也可能累积到动物油脂和肝脏中去。因此,涉事海域治理是长期系统的工作。


更多消息:渔民疑因化学品泄露住院治疗


据《新京报》6日消息,有家属反映,一渔民因抢救渔排晕倒掉进水中,目前正在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泉港区政府应急办工作人员称,目前正在核实情况,“暂不能确定其因掉入有污染的海中住院”


肖先生的父亲无防护接触泄漏物身体不适入院治疗,受访者供图


网传碳九泄漏后福建泉港环保局大楼喷水:官方回应


据北青报报道,关于环保局大楼喷水是否影响空气质量检测结果,工作人员称,环保局周边有马路在开展检修,喷水是为降低工地扬尘,并非为了改变空气质量监测结果。“空气质量检测点也不止环保局大楼一处,还有其他几个检测点。而且空气质量检测公布的数据是用于衡量企业厂界标准的挥发性有机物,其余指标如PM2.5、PM10未公布。”


工作人员表示,针对碳九泄漏的各项处置工作目前仍在进行中,空气质量及水质检测每天也都在进行,检测结果也会适时通报,以通报为准。


最新调查进展:

空气指标正常,涉事海域水产品销售被暂缓


另据东港石化碳九泄漏事件处置情况最新通报称大气指标已恢复正常:11月5日,泉港区空气自动监测子站各项空气指标持续正常,受影响海域大气VOCs(挥发性有机物)为0.0574mg/m3(4.0mg/m3以下为安全值),海水水质监测点石油类含量均符合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化学需氧量均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符合养殖水质要求)。


东港石化碳九泄漏事件环境空气质量通报


果壳网指出,炼油原料在输送时,泄露是高发事故。除了油品本身具有腐蚀性,容易将连接处的密封件溶解之外(即便是法兰片之间耐腐蚀的聚四氟乙烯垫,在烃类的长期浸泡下也会出现溶胀导致机械性能下降),更大的隐患还在于从业人员对于生产责任的漠视态度,故而,此事的根源还在于人祸,值得警惕。


《中国经营报》8日报道,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员表示,对于受损的渔民,首先组织他们进行自救,增加泡沫箱,加固渔排,然后工作组会陆续统计渔民损失,确保渔民的利益。


东港石化作为主要的涉事方也做出了承诺,其表示,将按照最终的事故调查报告及损失评估,承担责任范围内的所有损失赔偿业务。


对于事件原因调查的最新进展,上述工作人员表示,工作正在展开,待各方面数据汇总后,会第一时间向外公布。


光明网时评频道(来源:光明论 gmwllb)

泉港碳九泄露,事实不该成谜


根据涉事石化公司的通报,在装卸作业时,因软管垫片老化、破损,故而发生碳九泄漏,可见这是一场典型的“人祸”,对化工品的管理疏忽,石化公司的责任是跑不掉了。



化工品碳九泄漏,对大气、海洋生态的破坏,当地渔民首当其冲。部分养殖户提到,一家的损失可能就高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考虑到化工品泄露对水质的长久影响,后续需要投入的清污成本,以及对当地水产品品牌的损伤,此次泄露造成的实际损失可能会相当大。


上述还只是金钱上的损失。至于化工品外泄造成的健康伤害,目前难以估量。据调查显示,在抢救渔排过程中接触过泄漏物的部分渔民,已有出现身体不适住院的状况。出现不适症状的并非个案,尽管目前没有明确调查显示渔民的身体反应是由碳九造成,但碳九对居民的危害是毋庸置疑的。既然化工品威胁公共健康,那在泄露发生的第一时间,当地为何没有采取紧急措施让渔民远离污染物?


泄漏发生在4日凌晨,当天泉港区农林水局发布《通知》,不过内容相当简短,只是要求暂缓捕捞、销售和使用污染水域的水产品,对泄漏物可能的致害后果,没有任何风险提示,甚至连泄漏物的名称也未通报。而在涉事石化公司的《承诺书》中,同样没看到基于化工品对身体、环境的明确警示,让渔民无法以正确的方式及时止损。


按照应急响应的规范流程,发生化工品泄露,而且是在泄漏量高达6.97吨的前提下,一方面当地应逐级上报,另一方面,如果对身体有伤害,还需隔离污染源。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渔民,可能并不清楚碳九的潜在危害和预防。从这个角度看,泉州市泉港区官方难以逃脱瞒报的嫌疑,至少在信息公开和污染通报上存在重大疏漏,放大了污染的严重性。


不管是不是隐瞒的结果,此次事件直到目前为止,信息并不算多,而官方的说法似乎也无法服众。


比如,11月5日泉港区农林水局局长提到,“油污已全部清除完”,但根据社交媒体中当地居民提供的一些现场图,却构成对此结论的反驳。油污清完是事实,还是为了降低事情的负面影响而进行的夸张说法?足够透明的信息公开,以及遵守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流程的处理方式,才能让外界信服。不作风险提醒,不告知渔民如何应对,这不是对公共健康负责的善后逻辑。


而在泄露事件之外,还有一些更深层次需要追问的便是,为什么化工厂与养殖区如此比邻?


事发地的肖厝村很早就是泉州海上“养鱼第一村”,但后期陆续兴建了一些石化工厂,这些工厂选址是,是否进行过风险评估和意见征集?另外,还有媒体报道中提到,该地一直存在“厂村混杂”的情况,搬迁工作尚未完成,这意味着化工厂的安全隐患,威胁的不只是养殖业,可能还有诸多居民。


所以,在这起事件中,除了最大限度补偿渔民损失外,一方面,对为何没有风险提示,该有个说法;另一方面化工厂为何挨着养殖区,环评手续是否合法等,都需要接受全面的拷问,才能避免更多损失的出现。


喜欢本文的亲们,请在页尾留言,点👍转发哦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