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24楼影院
ID:movie24luo
给大家推荐一部非常牛的作品。
这是一部纪录片,名字叫做《UP》(人生七年):
这部记录片始于1964年。
当时导演找到14个来自不同社会背景的小孩,拍摄了解他们的学习与生活,那一年他们7岁。
之后每过7年,导演都会再度采访他们,了解他们的变化。
最新一部在2012年播出,那一年他们已经56岁了。
而这一系列的纪录片在豆瓣上的评分,每个都上了9分。
因为这部历时近50年的纪录片(而且还会继续下去),对于很多英国人来说(BBC播出),这14个孩子犹如电影明星一般知名。
他们看着他们从小孩变成中年大叔,他们与他们一起成长、老去。
那个小时候很可爱的小孩下一个七年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成为了很多人在追踪的问题。
这是他们21岁时的模样
而50年时间里,他们的改变也真的让很多人诧异。
导演一开始拍这个纪录片,提出的第一疑问是:
英国的社会阶级是否固化了?
富人与穷人的孩子在长大以后,是否仍然会延续他们父辈的命运?
于是他找了4个来自富人阶级的小孩,他们从小就上私立学校,读的报刊是《金融时报》、《时代》杂志:
7岁的时候就信誓旦旦的认为自己以后会上牛津或者剑桥:
还有7个来自穷人家的小孩,他们大多住在伦敦东区,上的是公立学校:
还有3个来自中产阶级的小孩,他们的父母都有过良好的教育,而这些小孩虽然不是去贵族学校上学,但也被期望以后能够考上好大学:
7岁时,小孩都已经站在了不同的起跑点上。
但是当被问及未来,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的孩子,脸上都神采飞扬。
宇航员、科学家、教师、赛马骑师......这些是穷人家孩子的梦想,他们都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而这在7年后,就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
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很可能会失败。
因为宇航员、科学家、教师......这些都需要你完成大学学业,而14岁已经在上中学的他们,很可能已经看到自己走入象牙塔的希望渺茫——毕竟他们从小就没有机会接触到好的教育,而他们的父母也对他们要上大学这件事情没有准备与信心。
于是在他们21岁时,导演的第一个问题似乎有了答案。
7个来自穷人家庭的小孩里,6个都没有上大学,他们分别成为了出租车司机、建筑工人、搬运工,或者全职家庭主妇:
他们大都没有离开伦敦东区。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职业,他们看似都在重复自己父辈的人生道路。
而那4个来自富人阶级的小孩,分别去了牛津、剑桥、杜伦以及巴黎。
他们都仍然在学业中,并认为自己以后会成为律师、记者,总之是“成功人士”。
在之后的30年里,虽然他们的人生多有变数,但都没有跳出各自的原生阶级。
而这14个孩子中,能突破这种阶级桎梏的只有两个人。
他们也成为了这部片子里的最大惊喜。
一个来自农民家庭的儿子Nick,7岁时,他所上的学校只有一个教室,他的父母都是终生务农的农民。
但他从小就对物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与天赋。
在14岁时,他就已经意识到,自己必须走出这个村庄,才能接触并学习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于是他努力争取到了奖学金,去了寄读学校。
在21岁时,他考上了牛津物理学系。之后成为了一名教授。
他是7个穷人阶级的孩子里唯一跳出来的,而这很大程度上来自运气——他有天赋,这让他从7岁开始就与那片土地保持了距离。
这验证了导演一开始的预设——英国社会里的确存在着阶级固化的问题,即使这个问题有所缓解或者是个别人能挣脱这个桎梏,但变化也非常缓慢与困难。
14个人也都认识到自己的生活被放入导演的预设里进行检视,因此都想要摆脱被固定在“因为你是穷人/富人,所以你今天是这个样子”的设定里。
富人说自己也很努力才有今天的成就,而穷人说自己其实也有选择的空间而并非因为家庭贫穷只能如此(譬如女孩们认为自己其实也可以选择上大学、毕业之后也能自己选择工作)。
但是,在面对生活给出的选择时,人们到底有自由?可能远比人们想象的少得多。
与生俱来的生活背景以及此背景在你生活塑造起来的习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选择。
就像那个从小在儿童福利院长大的黑人小孩Paul,在28岁时,他已经在一个冰冻厂做工人做了8年,虽然在7年前,他曾说过自己不会在这里久待。
在他32岁时,他依然在重复着类似的底端劳力工作。
主持人一直问他,这样没有发展潜力的工作与生活是否会让他担心。
他一直回答没有,并且直言自己就是不想往上走,而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虽然在7年后,他重新去学习新的技能(当时他在学数学,想要成为一名会计),但是不久之后又放弃了。
你成长的环境会在潜移默化中内化为你的基因,塑造着你的思维惯性——我很难离开这里,这样就很好了,不必再向上努力。
而且这样的惯性,是在你还未成熟时就已经在你体内发芽,最终很难抗拒。
(三个来自穷人家庭的孩子在28、35岁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不愿意离开、不愿意改变...)
所以即便每个人都有所谓成功的可能,也都可以选择各自的人生道路。
但是每个人的原生家庭在你可以开始选择前就已经在影响塑造着你的选择。
所谓选择的自由,是发生在这个背景下的。
不过,看着这群人从7岁可爱的孩子变成56岁的发福中年,相信对很多人来说,最大的感触并非来自于政治内涵。
上面说到这部纪录片里有两个大惊喜,还有一个惊喜来自Neil,一个中产阶级的小孩。
在7岁时,他是那个兴奋的说着自己会成为宇航员的少年。
他的父母是教师,按照他父母的计划,他应该考上一个好大学,最好能够在大学里谋得教职,成为一个更为精英的知识分子。
14岁时,一切看起来都按照他父母的路子正常进行中。但7年后,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他在伦敦成为了一个居无定所的建筑地临时工人。
原因是,他辍学了。
一直认为自己会考上牛津的他在失败后,在其他大学待了半年就待不下去了(至于辍学的原因,从56岁时他的解释来看,是因为当时已经有精神方面的疾病,而又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
之后他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21岁的他不知所措,在伦敦打散工、到处借住,茫然度日。
28岁时,当节目组再次找到他是在苏格兰的海岸线上,他成为了一名流浪汉,每天都要为温饱担心,每天都挣扎着不知存在的意义。
35岁,他来到了更偏寂的小镇,有了一个可以暂时居住的公寓,但依然没有工作,只能靠政府救济金艰难生活下去。
当被问及7年之后,他会变成什么样时。
他的回答是,最有可能在伦敦流浪。
而被问及觉得自己的人生失败吗?尼尔的回答是:我为了自己活下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就这一点,我就认为它不是毫无价值的。
7年之后,在他42岁时,他的改变再次让所有人惊讶。
在饥寒、孤独(他始终没有结婚)和精神疾病中辛苦挣扎了35年之后,他的人生迎来了无法料想到的转折(为了不剧透,这里就不详说了哈)。
事实上,其余的每个人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都上演了不少反转。
那个在21岁时在镜头面前紧张、焦虑、不断抽烟,说着“我不相信婚姻、不想生孩子”的Suzy:
却在之后的30年里,过上了与当时预设的完全相反的生活。
再次出现时,她快乐、轻松,谈笑风生。
如此人生意外,在片子里比比皆是。
50年的光阴里,生活毫不掩饰他的残酷与荒诞。
片中的每一个人年少时,无论贫富,都意气风发充满幻想,都相信未来藏有宝藏,会某一刻闪出光亮。
但是,宝藏始终没有出现。
慢慢地,片中的男人开始挨个秃头,女人开始发胖,他们的眼睛里再也没有了憧憬和幻想。
梦想的浓雾散尽之后,裸露出来的是苍莽时间里有去无回的人。
剩下的不过是生活而已。
所以最终,这个片子不是某些人的肖像,而是一群人的肖像。
它讲述着人是如何发生变化的,并且尝试回答一个永远让人着迷的问题:我为什么成为了我自己而不是他人,我为什么在此处而不是彼处。
敢于去思考这个终极的问题,并且用镜头捕捉了50年的时光。
这个9分纪录片给我的震撼,没有任何电影能够比拟。
在线观看地址:https://v.qq.com/x/cover/5c0l5t70jg2awgl.html?ptag=baidu.aladdin.doco
本文转自公众号:24楼影院
微信号:movie24luo
长按二维码快速关注
简介:最快提升个人观影逼格的微信公众号。关注后回复“经典电影”可知120年电影史上的最经典片子:烧脑片、科幻片、恐怖片、爱情片……
微信又双叒叕改版了
为了防止在信息流中与你走散
给美国高中留学加个星标或置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