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报道,一些中国公民通过地下钱庄等方式绕过本国严格资本管制,以便获取资金购买海外住宅房产。对此,中国政府正在加大对非法跨境转移资金的打击力度。
澳大利亚国内分析师认为,此举将进一步减缓澳大利亚住房市场的需求。
外汇违规
10月22日,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下称“外管局”)通报20起外汇违规典型案例,合计罚没2304.63万元,其中涉及7家银行违规被点名,共计罚没1275.62万元。
据了解,此次外汇局通报案例中,7位个人外汇违规一半以上都是为了汇出资金进行境外买房业务。按照规定,个人每年进行境外汇款的上限为5万美元(折合7万澳元)。
相关公告显示,今年外汇违规行为的数量有所增加,其中包括试图在国外购买海外房产的个人的外汇转移违规行为数量。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个人购汇不得用于海外购房,因为个人海外购房及投资属于尚未开放的资本项目。
官方警告
上述公告的决定中涉及上千万的罚款,在业内人士来看,此举可以视为中国政府对外界发出的警告,即中国政府不会容忍资本管制规则中灰色地带事件。
中国交通银行(Bank of Communications)经济学家刘学智(音译,Liu Xuezhi)表示,此举表明中国政府对海外商业交易的打击正逐步扩大到个体投资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刘说道:“政府对外币的监管日趋完善和严格,监管对象也由一开始的公司扩大至个人。”
据预计,未来1-2年后跨境交易仍将受到严格监管。对于计划在海外购置房产的中国投资者而言,此举可产生明显的影响。澳大利亚住房市场也会由于海外投资者减少而受到进一步打击。”
中国银行高级研究员宗亮(音译,Zong Liang)表示,未来五年内预计会有更为严格的交易监管举措出台,继而削弱中国投资者对澳大利亚房地产的兴趣。
图片源自网络
他说:“中国政府并不鼓励这种不合理的海外投资。由于中国需求萎缩,可能对澳大利亚房地产市场产生影响。”
此外,考虑到经济增速放缓、且美国总统特朗普挑起的贸易战导致国内信心放缓,中国政府稳定经济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不会在短时间内放弃对资本外流的控制。
年内至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下跌约10%,跌至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
配额合并
在10月22日报导的20起案件中,有4起涉及投资者非法汇集属于大量个人的外汇配额以获得足够的资金出国购买房产,或通过所谓的“地下银行”筹集资金的事件。
2015年1月至8月,香港籍陈某为实现非法向境外转移资产目的,将1700万元人民币打入地下钱庄控制的境内账户,通过地下钱庄兑换外汇汇至其境外账户,用于购买境外房产等;
2015年7月至8月,广东籍香某为实现非法向境外转移资产目的,将425万元人民币打入地下钱庄控制的境内账户,通过地下钱庄兑换外汇汇至其亲属境外账户,用于购买境外房产等;
2016年7月,浙江籍蔡某为实现非法向境外转移资产目的,将1300万元人民币打入地下钱庄控制的境内账户,通过地下钱庄兑换外汇汇至其境外账户,用于支付住房抵押贷款及其他费用;
2016年4月至12月,广东籍张某为实现非法向境外转移资产目的,利用33名境内个人的个人年度购汇额度,将个人资金分拆购汇后汇往境外账户,用于购买境外房产等,非法转移资金合计122.62万英镑。
最终,香港籍陈某、广东籍香某、浙江籍蔡某和广东籍张某分别被外汇局处以罚款153万元、34万元、65万元和53万元。
而另外3名个人外汇违规,主要目的虽然没有明确交代,但都是为了实现非法向境外转移资产。
例如,2016年1月至10月,江苏籍顾某为实现非法向境外转移资产目的,利用32名境内个人的个人年度购汇额度,将个人资金分拆购汇后汇往境外账户,非法转移资金合计208.82万加元;
在一起未被明确认定为房产交易的案件中,监管机构报告,某人或机构在2015年9月至2017年5月期间,非法向国外转移了574万澳元。
海外购房难上加难
图片源自网络
在澳大利亚银行限制向外国买家贷款的同时,中国投资者面临着越来越多海外购买房产的障碍。今年早些时候,澳洲房地产销售机构澳信在中国的公司倒闭,导致澳洲130处住宅地产交易失败。
100多名中国房地产投资者表示,他们在悉尼、墨尔本和布里斯班购买了独立屋和公寓楼花,但定金和付款损失了数百万澳元。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部分涉事业主表示直接向该集团支付了买房的全款,因为他们不知道还能怎么把钱转移出中国,而且也无法从澳大利亚银行获得抵押贷款。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一个新的公共数据库显示,中国对澳大利亚的商业投资在2016年达到峰值,为149亿澳元,而去年则降至89亿澳元。
如许多人此前一直预测的,随着信贷收紧、利率上调、偿贷成本上升的持续影响,澳大利亚房价出现持续下跌的情况。与此同时,各大首府城市投资者开始强烈感受到市场这种“由盛转衰”的变化。
据统计,悉尼和墨尔本住房中位价正在以每周1000澳元的速度下跌。随着中国对外汇管制的力度进一步收紧,澳大利亚住房市场的“寒冬”似乎远未过去。
免责声明
本文中的分析,观点或其他资讯均为市场评述,不构成交易建议,仅供参考,投资时请谨慎决策,风险自担。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
欢迎转发和点赞支持澳财网
转载及合作事宜,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澳洲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