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反馈,英文叫 feedback,就是让世界知道我们的感受,我们的想法,我们的观点。
加拿大华人职场须知(一)
反馈,英文叫 feedback,就是让世界知道我们的感受,我们的想法,我们的观点。
我觉得东西方文化的一个差别,就在于西方文化重视反馈,而东方文化不重视甚至压制反馈。"真人不露相","酒香不怕巷子深",等等,都是不提倡反馈的。
以前有三个年轻人去公司实习,一个国女,一个白男,一个黑男。国女兢兢业业,不苟言笑,"always look angry"。白男黑男谈笑风生,黑男常请教问题,白男常表示愿意做正式工。有同志说国女应该改进。出乎我的意料,该同志受到大部人的攻击。可见不重视反馈,对国人是多么正常,而且在国人中是多么普遍。
前几天看小晖的文章,里面有一个好例子。说是亚裔员工投诉他的老板种族歧视。后来小晖发现,"这个员工性格极为内向,很少与人交流,他的老板和同事都不知道该怎么与他打交道,生怕说错了话,时间一长就形成了一种疏远隔离的状态"。
不重视反馈,结果是人家不理解你,怕你,对你敬而远之。
经常有人抱怨印度人水平低,却被重用;国人水平高,却受冷落。结论是老板不公平,或是脑残。我觉得,很多类似的问题,或许都可以从反馈上来找原因。有两种情绪左右人的决策:一是希望,一是恐惧。希望使人挑最好的,恐惧却使人挑最安全的。往往最安全的会打败最好的。你不给反馈,上级不懂你,怕你,也就不会用你。印度人勤于反馈,上级更了解他们,更信任他们,跟他们相处更愉快,也就更可能用他们。
我们身边其实每时每刻都有反馈的机会。在电梯里看到一个可爱的宝宝,微微一笑,是发馈。看到同事头发理的好,夸一下,是反馈。给老板的指示补充一两点意见,是反馈。客户办事严谨,你指出来,也是反馈。
昨天一个老外同事教了我一招,当时我只是礼貌地说了一声谢谢。后来一想,如果我是一个善于反馈的人,做法可能就不一样。我会告诉同事这一招会给我省不少时间,而且给同事解释怎么省的时间,而且请同事以后多给我支招儿。小小一个反馈,既让同事知道我的感激,又让他觉得我认真好学,甚至可以借机向他显摆一下自己。
我们不反馈的一个很大原因,可能是觉得明摆的事,没有必要说。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经历不同,受的教育不同,年龄不同,位置不同,对事情的看法就不同。往往你觉得明摆的事,别人并不认为是明摆的。即使别人也这样看,你不说,不表示你也是这样看。
比如我一直觉得老婆比她的实际年龄要年轻,但是觉得没有必要说。后来说了,老婆显得很高兴,对我也好了不少,发号施令少了,也更能听得进我的话了。貌似很明显的事,我不说,在老婆看来,我心里就不一定这么想。
第一个例子里的白男如果不说自己愿意做正式工,公司就有理由假设他不原意。即使是条件很理想的地方,你还是有可能因为种种原因不喜欢。你不说喜欢,最后人家选了夸夸其谈的白男做正式工,而没有选择兢兢业业的你,你就没有理由抱怨。
我们不反馈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觉得我们一个小人物,反馈不值钱的。老板是大人物,我夸他一句,有什么用?这种想法也是错误的。无论你是什么人,你的言行对别人都有影响的。我一直觉得,我们每个人都能左右身边的人的"天气"。你篮天白云,身边的人情绪就容易好,你阴雨连绵,身边的人情绪就容易坏。保姆夸孩子,大部分家长都高兴。保姆板着个脸,大部分人都会不舒服。
去年我去托儿所接孩子,一个素不相识的小男孩跑到我面前说,"Ryan's daddy, you're so beautiful。 You're the best daddy"。虽然我不懂他为什么这么说,虽然这话出自一个五岁小孩的口,我还是很感动,至今还有点莫名地自豪。
希望大家读了这个帖子能认识到反馈的重要性和不反馈的危害性,也希望大家以后能多反馈,勤反馈,把反馈融化到自己的血液里。
加拿大华人职场须知(二)
第一代移民,大家经历恐怕都差不多。我们跨越重洋,来到陌生的国度,语言不是自己的,文化不是自己的,所接触的人和事也都是我们不曾习惯的。除此之外,我们要很快地融入新的环境当中,我们要读书,要工作,要养家。我们在这里没有人脉,就得靠自己,对于第一代移民,这就是我们的现实,在人家的地盘过自己的生活,还要过得有声有色。
对于在海外的华人,种族歧视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按百科全书的定义,种族歧视就是相信不同种族的人天生在特性和能力上就存在差异。在北美,也就是有色人种注定不如白人。种族歧视一直都是很有争议的话题,每个人也因为生活经历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体会与看法。在这里我也和大家share一下我的经历。我工作的第一年,有一个退休员工到公司来要退休金,一个上了年级的白人妇女,她其实在公司没有退休金计划。她在前台又吵又闹。作为人事部成员我必须出面跟她解释。我的态度很平和,但她非常恼怒,最后她冲我大吼,大意是加拿大的钱都让你们这些移民拿走了,她让我滚回中国去。我的第一次种族歧视的经历,够火爆吧。这是一个比较直接的,显而易见的种族歧视的例子,但很多时候,种族歧视表现得比较微妙。海外华人作专业工作的比较多,比方说技术,财务,但在管理层中所占的比例还是很低,而且即便是在管理层,也大部分是在财务,IT方面。对于需要较高的沟通与社交能力的工作,比方说marketing, sales, 当地人就本能地认为他们更有优势。尽管种族不是唯一的原因,但我想这种stereotype 多多少少是存在的。
在承认种族歧视的确存在的同时,我觉得我们华人也需要调整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第一我们对种族歧视这个问题特别敏感。人在不自信的时候才特别容易敏感,总怀疑别人是不是看不起自己。我不知道别人,我觉得我刚来北美的时候对种族歧视感受得更强烈。别人如果对我有什么不敬或者不耐烦,我首先想到的是他/她是不是歧视我。其实现在回想起来很多时候别人并没有歧视我的意思,只不过北美的文化比较张扬,比较强势,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就是很粗鲁,对什么族裔的人都一样粗鲁。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可以诚实地说我不那么容易感觉到被歧视了。别人没有变,环境也没有太大的变化,而是自己的心态变了。就算有人真的对我有种族歧视,我不会觉得太upset,我会觉得那个人很无知很可悲,盲目得觉得自己比别人强,看不到世界的变化,或者根本就是害怕世界的变化。。就拿那个来公司要pension的的白人,自己混得老无所养,还歧视别人,和她这种人一般见识范得着吗。你可以说这是阿Q精神,但这是我真实的心态。在微博上看到一句话“怕什么就会想到什么,信什么就会听到什么,让我们恐惧的,不是外面的世界,而是我们的内心”。我觉得说得很有道理,其实人越不自信,越怕被人看不起,就越容易被人歧视,越容易心里受伤。我们中国人聪明,努力,适应能力强,我们不需要在别人的眼光中求得认可。自信的能量是无形的,我认为这是打击种族偏见的很好办法。
经常听到周围的同胞抱怨在职场上受到了种族歧视,比方说提升的时候被pass, 裁员的时候被优先,得到了不尽人意的performance review, 或者是不被本地同事接纳尊重等等。其实有些事情不是因为我们的肤色,而是因为我们做事的态度和方法,或者是纯粹的文化差异,不能把受到的不公正待遇都归结于种族歧视。我觉得如果不能认清这一点,就会怨天尤人,自悲自怜,从而失去改善和进取的机会。我这有一个例子。一名泰国华裔员工到人事部投诉他的老板种族歧视。原因是他的老板对别人都很热情,唯独对他视而不见。我和他的老板谈话,他的老板说“我,我,我是黑人,我歧视谁?”经过我的调查,种族歧视并非症结所在,而是这个员工性格极为内向,很少与人交流,他的老板和同事都有点无所适从,不知道该怎么与他打交道,时间一长就形成了一种疏远隔离的状态。除了性格原因之外,这个员工以前在泰国是作工程师的,在加拿大改作机械工,这种落差让他心理上有些自卑。他的老板在员工管理上自然有漏洞,可是这名员工封闭的沟通方式以及自卑心理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这种状况的产生。但是他把这件事情错误地归结到了别人对他的种族歧视上,这样他就不太可能对症下药,把精力放在怎么改进自己的沟通方式,怎样调整自己的心态上。另外一个例子是我在读MBA时,我们最后一个学期有一个分数占很大比重的team project,,大家需要自组team,自己去找真正的client,为他们提供consulting服务。到了最后别人都组好组了,有几个中国同学给剩下了,他们只能自己组成一组,但说实话,首先这个小组就有两大劣势,都不是本地人,不容易找到client,再就是英文毕竟不是母语,essay质量受影响。如果我从别人那儿听到这个故事,我很可能认为这是种族歧视。但我就在那个班上,我知道被剩下的这几个中国同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上课从来不发言。其实他们中有的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可你不发言,别人就不知道。那些思想活跃,积极发言的中国同学早就被抢走了。同样是中国人,在同一个班上,却有不同的结果,你觉得能把这个归结于种族歧视吗?中国人天生不爱显呗,在教室里职场上也一样。中国人的吃苦耐劳,谦虚谨慎是全世界有名的。我们的老一辈就是那么过来的,也是这么教咱们的。我们相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可你种的瓜再好,要是不会吆喝,谁来买呀?
当我们遇到挫折和困难,有时会不知不觉把它归结到种族歧视上,这是一个easy way out,你觉得这是out of your control而不去control,这是别人的问题而不主动去解决。但事实不见得如此,我们因此而错过了自我完善与提高的机会。受害的是谁?其实还不是自己。
当我们调整了我们的心态,仍然遇到真正意义上的种族歧视,我们应该如何处理。我认为种族歧视也分不同的性质,一种是无心的,没有什么太大恶意的,另外一种就是深蒂固毫不掩示的偏见。对于前者,我个人是提醒一下,点到为止,以观后效。比方说我有一个同事,平时关系还挺好的,结果有一次几个人聊天,他来了一句,高速公路上占着左线开八十公里时速的十有八九是中国人。我听了很不受用,尽管我知道他说的有一定的事实根据,我说哎,说话注意点啊,这儿可有中国来的,什么意思嘛,我用的是半开玩笑的口吻。他的脸顿时红了,连连道歉,从此没有再发生类似情况。这种情况我觉得第一次出现(当然也看性质)没有必要反应过激,否则以后别人和你说话会保持高度警惕,最后让自己陷于孤立状态。但如果反复出现,就可能属于根深蒂固且屡次进犯的范畴了,那就不得不采取有步骤的行动。首先你应该向对方明确表示他的言论或行动不能让人接受,他必须马上停止类似的行为。你引用他的言行要具体,而且不要等事情过得太久才去说。你要开始作详细的记录,时间,地点,所言所行,证人等等。如果你警告那个人多次仍然没有改进,你就应该去投诉。可以找你的经理,也可以找人事部,或者both. 人事部得知后会进行调查,和当事人,被投拆者及所有证人分别进行谈话。调查结束后,如果情况属实,人力资源部和部门经理会处理被投诉者并通知当事人。
前几天从一个网友那听到他公司的一个总监在全公司大会上谈到单位的网络安全问题,公开用“中国间谍”作为加强网络安全的理由,当时有很多中国员工在场。我个人认为一个公司高管在员工大会上发表这样的言论,不但对中国员工在该公司今后的职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而且缺乏起码的尊重和体谅。我对这位网友的建议是会后问一下在场的其他中国员工的感受,如果都很不爽,可以联名投诉到人事部,请人事部找那个Director谈话,要求他停止发表类似言论。碰到这样的没有什么可碍于情面的。他好意思说你有什么不好意思反对的。如果他们的人事部够专业,他们会明白不妥善处理会给公司造成麻烦,因为加拿大有严格的人权立法,而且发表言论的是公司管理层。当我在网上提供这个建议的时候,另外一个网友说不相信我会有这个胆量冒着丢工作的危险去挑这个头。第一不要低估别人明辨是非的能力,第二直言不等于蛮干,第三我相信有原则,有头脑,且有勇气的人永远走得更远。
讲完了我们中国人如何看待以及应对职场上的种族歧视,也顺便谈一下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种族偏见。说实话中国人对肤色较黑的族裔向来存在歧视。前几年在中国的大学里就有非洲学生游行反种族歧视。在加拿大印巴人比较多,经常听到中国人对于印巴人的微辞。我一开始也对他们本能地有一种不太良好的印象,后来时间长了,有机会有工作中生活中逐步结识一些印巴人,发现他们和我们一样,大部分受过良好教育,聪明而且努力,当然个别不招人待见的也有,但那不能代表所有的印巴人。就象我们中国人中间就没有不招人待见的了吗?肯定有,但不能因此打击一片。在反对别人对我们种族歧视的同时,我们自己也应该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尝试接纳并且欣赏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文化,不然我们也变成夜郎自大了。
最后一点,跟职场无关,但跟我们的下一代有关,完全是个人看法。不要在孩子面前贬低别的种族,也不要经常在孩子面前谈你自己遭受的种族歧视。我认识一对夫妇经常在家说中国人受歧视的事儿,才几岁大的孩子居然以自己是中国人为耻,拒上中文学校,嘲笑英文不好的中国人,甚至说想要黄头发蓝眼睛。我们这一代是芒果人,里面黄外面黄,我们的下一代是香蕉人,永远都有那么一种特殊性,我们所能做的也就是从小培养他们健康的心态,be proud of who they are。至于其他,让他们自己慢慢地去体会,去总结,得出他们自己的结论。
最后引用一句我最近在网上读到的一句话:“做人的最高境界不是一味低调,也不是一味张扬,而是始终如一的不卑不亢”。任何不公平的歧视,在这种人生态度前都会显得苍白无力。欣赏这种境界,与大家共勉。
加拿大华人职场须知(三)
青春年少的时候都有梦想,我那时从来没有想过会做人力资源。我最初的梦想是报考军校,作一名女军官。我妈不愿意,但她知道我这个倔人只会越阻拦越来劲,于是她轻描淡写地说你参了军就再也没机会穿漂亮衣服了。这招居然凑效了。后来我想学大众传媒,作记者,主持,编导之类。我从小就是人来疯,经常参加各种比赛,唱歌,跳舞,写作,演讲什么的。我高考时第一志愿是北京广播学院(现在好象叫中国传媒大学)的大众传媒,可惜我没考上。我读的是那个时候一半文科生都在读的外贸专业。大学期间我也象很多大学生一样考托福,报的还是大众传媒,录取通知倒也有,但是自费,没有奖学金,我没有钱,只好作罢。大学毕业后我一心想进我所在城市的最好的外企,一家全球五百强之一的美国制药公司,当时只有人力资源部有空缺,我根本不清楚人力资源部干什么,但我想管它呢,先挤进去再说。这就是我进入人力资源行业的起源。虽然这不是我最初的梦想,但我喜欢这个行业,也觉得自己适合这个行业,这也应该算是理想吧,只不过是入行之后才认识到的。在制药公司干了三年,又跑到一个跨国电讯公司,作起了北漂,继续我人力资源的理想。
我九九年移民加拿大,入Schulich School of Business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移民都知道,来到了异国他乡,很多人面临二次择业,尤其是文科生。不少人改学电脑,财务,对语言要求相对低一点,工作机会也比较多。在生存的压力下,理想似乎成为一种奢侈,现实才是真真切切摆在眼前的课题。我在MBA的第二年要选专业方向,同样面临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决择。我的理想是继续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可我知道,这个工作语言要求高,需要谙熟本地的文化与立法,一个外国人很难立足;我的大部分中国MBA同学都选择了财务。我们中国人数学本来就好,又勤恳,财务工作机会也相对较多。可我真的是不喜欢财务,我不能想象自己天天坐在电脑前作财务报表,我一定会疯掉。(我绝无贬低财务工作的意思,只是本人坐不住又爱说话的个性使然)。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我决定孤注一掷,继续走人力资源的路。原因很简单,我这辈子还长着呢,我不能花生命中一半的时间做一份我不喜欢也不擅长的工作。我的同学朋友很替我担心,说你太冒险了,太不现实了。我决定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MBA的后半截,大家都开始忙活着找工作了。这时才体会到现实的无情。没有北美经验,求的又是高度本地化的人力资源工作,我四处碰壁。我一直是个很自信的人,相信自己做什么都能做得象个样子。那段时间,说自信心没有受到打击那是假话。有一次去downtown面试,看到大街上行走的衣着光鲜的上班族我都羡慕得不行。好在,我是一个皮实的人,我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有一天,我们商学院举办校园招聘会,很多公司来设点,其实他们中间很多没有空缺,跑来做宣传了。虽然没人力资源的位置,我想既来之则安之,我就挨个展位去跟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公司情况,介绍自己,反正来的大部分是人力资源部的人,混个脸熟,说不定以后面试还能碰上呢。后来我聊到一家办公家具公司的展位,聊得挺投机,那位人事经理突然问我,他们部门的HR Administrator 要去澳大利亚渡蜜月六星期,问我愿不愿意做六星期的contract。我掩饰住内心的激动,说我可以考虑。后来到他们公司面试,他们录用了我,。进去之后才知道那还是一家很大的跨国公司。我于是一边工作一边part time 继续完成我的MBA。由于干得不错(当然不错,我做那份工作是杀鸡用牛刀),我的合同一延再延,一转眼大半年过去了,我也快毕业了。那个时候我们买了第一所自己的condo,搬出了学校。搬家后上班太远了,我开始琢磨着换工作。第二份工作竟出乎意料得顺利,我把简历post在workopolis上,居然有人主动打电话找上门来。我于是加入了我现在所在的公司。尽管仍然是HR Administrator, 一个entry level的工作,毕竟我在加拿大的人力资源行业站住脚了。后来的事你们也看过我的简介了,我在这个公司至今已经十年了,从 HR Administrator, 作到 HR Consultant, 再作到 HR Manager, 以后我希望能够专攻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这就是我在加拿大追求理想的经历。
最近和朋友们闲聊,发现有不少人在考虑二次择业的问题,有的是新移民选择就业或学习方向,有的是老移民想转行,所以把我的故事写出来与大家分享。有人说我能在加拿大做人力资源运气真好,我不承认。这世上压根就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所谓的运气,是你拼命地积累,又拼命地寻找,创造并且抓住机会。我想说的是,如果你足够想,也足够努力,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既便是在异国他乡。只不过,如果你选了一条难走的路,你要作好思想准备,付出双倍甚至三倍的努力,并且准备不断地跌倒又爬起。我周围有很多第一代中国移民,已经在从事教学,市场,客服,项目管理,six sigma 等本地化程度较高的工作。不管是坚持做以前的行业,还是成功转型,他们没有一个是靠运气。
尽管二次择业意味着很多艰辛,但这是一个重新思考并选择自己人生方向的机会,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机会。网上现在流行一句话“一个人,如果你不逼自己一把,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说得太好了,狂顶!
加拿大华人职场须知(四)
我们中国人从小受的教育就是吃亏是福,谦虚忍让是美德。可惜北美和我们的礼义之邦不一样。在这里,你退一尺,人进一丈,退来退去就没了退路。
跟你们大家讲讲我亲身经历的一个故事。那还是几年前,我还没有调到总部,负责公司所属几家工厂的人事工作。有一天,有一个生产线的Supervisor 找到我,说发现有一个中国员工偷偷地哭,问他也不肯说为什么。不过那条生产线上有一个十分霸道的资深员工,有人看到他经常对这个中国工人呼来喝去,很可能与此有关。Supervisor 说希望我和这个中国员工谈一谈,看到底发生了什么。我说没问题,我在办公室等他。结果这位同胞不肯来,说是不想向人事部告状,以免把事弄大。既然他这么说,我没法逼他。过了几天,我又跑去问那个Supervisor情况怎么样,他说越来越糟。我说你再去找他,谈谈怕什么,关于如何解决我会尊重他的意见。这回他终于来了,但要求Supervisor和工会代表都不参加,他只和我自己谈。这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技术移民,英文不是太好,人有点内向,没有找到合适的office工作,为了养家,只能暂时做 labour 工。他自己觉得很丢人,又加上那个霸道的老员工嫌他手脚慢,英文不利索,动辄对他大呼小叫,骂他笨,还当他面摔砸东西,说到这里,这个四十多岁的大男人声泪俱下,说不知道怎么会混到今天这个地步。我当时心里也很酸。我说你凭自己力气吃饭,丢什么人。关于那个霸道的同事,我问他希望我怎样帮他。他说和我谈只是吐吐苦水,并不希望我真正介入,否则那个同事只会变本加历地找他的麻烦。我说你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不麻烦吗? 这件事已经影响到你的工作,你的生活了。我说我给你出个主意,你直接去找那个人,问他对你有什么意见。而且你要告诉他,有意见不要紧,大家当面说开,但是你不能接受他的无理,要求他必须马上停止对你的骚扰。要知道在加拿大有严格的人权立法,骚扰(harassment)是一项严重的指控。我说你如果不愿意单独找他谈,可以让你的Supervisor招集他和你一起开会,大家把话挑明白。他说让我想想,让我想想。我说你是该好好想想,尤其多想想我说的话。后来我们这位同胞终于下定决心和Supervisor还有那怂人开了会,那人被书面警告,从此收敛了许多。顺便说一句,我所做的不光因为这名员工是中国人,对任何别的族裔我也会一样,第一是职责所在,第二我就是看不得人欺负人。
我举这个例子也许稍微有些极端。但我相信你的日常工作中多多少少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北美的文化是弱肉强食的文化,我们的谦虚忍让有时会被视为软弱可欺,会让不良人等得寸进尺。如果你在职场中遇到不公正的人或事,你要站出来替自己说话。以下是我的几点建议:
有问题必须要面对,不要等待,不要逃避,问题不会自行消失,只会愈演愈烈。
最好的办法是主动出击,对方会惊讶于你的勇气,你就占了先机。
出击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想明白对方究竟对你做错了什么,要有具体事例。举个例子,你说他种族歧视还不够,你要列举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让你如何感受才算充分。而且你要明确表示要对方马上停止不良行为。
你再郁闷,再气愤也要保持头脑冷静。即使内心翻江倒海,表面也要平静如水。咱们有事说事,不做人身攻击,否则就会反主动为被动,被人捏住把柄。
要做到有理有节。我们的目的是解决问题,不是撕破脸皮。给对方稍留余地让他/她有改过自新的机会。如果此人以后仍执迷不悟则另当别论。
不希望大家遇到这种烦心事,但一旦遇到至少我们知道如何应付。欢迎你的评论,给我发贴吧。关注我的博客,聆听你的声音!
加拿大华人职场须知(五)
我以前的老板是被公司裁员的,他在公司干了十五年,从Consultant一直作到Director。他走前告诉我,要吸取他的教训,不要光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埋头工作,不要等到想找工作的时候才开始networking,我谨记他的话。
为什么要networking? 我们先来看一下数据:
1.华尔街日报报导94%的求职者表示networking对他们求职起到巨大的作用。
2.美国劳动部报导63.4%的人使用非正式找工办法,主要是通过朋友,亲戚,熟人。
3. Mark S. Granovetter, 哈佛社会学家,向福布斯杂志报导“非正式接解触”占所有成功job search的75%,Job Agencies占9%,广告占10%。
作为人力资源经理,我深知“hidden job market"的道理。尽管我没有统计数据我们公司到底有多少位置是通过networking找到的,但公司确实有employee referral policy,员工会因为成功推荐人选而得到奖金;管理人员跳槽,介绍以前的得力下属或同事加盟是常事。我个人被两个以前的老板offer过job,也几次被我所认识的人推荐给猎投公司。你一定会说那我申请职位还有什么用? 不能说没用,毕竟有一部分是通过招聘广告找到工作的。但是招聘一个未知数总是有一定的风险,如果有人推荐你一下,而且推荐者有可信度,你的成功机率会大大增加。不光是找工作,要想在公司内部求发展,networking也是必不可少的。网上流行的成功四要素就是1、自已要行。2、要有人说你行。3、说你行的人要行。4、身体要行,这中间的两条说的其实就是networking在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我们在国内的时候有的是同学,朋友,亲戚,估计你们都还记得那三天一小餐,五天一大餐的日子,有什么事吱一声,总能找到人帮忙,你甚至都不用刻意地去networking。可到了北美不一样了,network等于零,而我们当中却没有多少人真正花心思花工夫在networking上面。就是networking, 大部分也是在华人的圈子里。第一我们也许没有意识到networking的重要性,第二和自己的同胞在一起的确舒服自然很多。我绝非提倡忘本,我们有相同的背景,文化和经历,我们有共同的话题,可是在享受这种默契的同时,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有意识地扩大自己的圈子,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呢?
首先从周围的人做起。你能叫出公司里每一个人的名字吗? 你关注除自己部门以外的人和事吗?你和高层管理人员有过直接接触吗? 你主动向别人介绍自己吗? 如果答案是No, 那么你有很大的提高空间。Networking不一定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在电梯里,餐厅里碰到不熟的同事,主动打个招呼,介绍一下自己,谈谈天气,谈谈周末计划,其实谈什么在这个阶段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向别人表示了友善与关注,以后再见面,自然就可以慢慢聊更多的话题。如果你撞到了公司高层,不要往后躲,直呼他/她的名字问个好,如果他/她不认识你,大大方方地告诉他/她你在什么部门,作什么工作。跟领导混个脸熟实在不是什么坏事。在公司的Christmas Party上,不要光和熟悉的人粘在一起,暂时作一下social butterfly又有何妨。要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活动,就算不作一个组织者,也要作一个积极的参预者,第一这是好事,有意义的事,第二也很有趣味!不要小看这对你职场生涯的意义。通过公司活动,你会结识并了解一些平时少有机会接触的部门以外的人,这是你锻炼并且展示领导才能,组织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的机会。在这种活动中的良好表现直接体现了你在工作中的技能与态度。我们公司每年都有大规模的United Way Campaign,我参加了几乎每一项活动,包括戴着绿色的假发在台上表演Rock and Roll。后来我去和一名新VP开会,她一上来就说你是个trooper。我说你喜欢我的绿头发?距离无形之间就拉近了。建立了最初的联系之后,还需要加强和保持这种关系。有些同事和你可能没有什么直接工作关系,但这并不防碍你在有些事情上求教于他们。比方说我知道一个同事Excel用得很好,有一次我需要在我的report中设一个复杂的公式时,我就会去问他。绝大多数时候人家不会觉得你烦,而是觉得你对他/她的长处很认可,表示出对别人的欣赏与认可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Face time在networking上也很重要。我们公司有很多分部,每次我到别的分部去开会,都会顺便拜访一下平时只通过电话和e-mail联系的同事。虽然是小事,但他们会为我费这个心而感激。常见面,常走动,自然会增加亲切感。
在公司之外,我们也需要有意地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从你的邻居,孩子同学的家长,聚会上碰到的人,朋友的朋友,到你的校友会,专业协会,培训及会议,以前公司的老板和同事都是发展networking的对象。我在孕妇学习班认识的人有的还保持联系到现在。你不可能花时间定期和每个人见面,但是不要偷懒,偶尔发个e-mail问候一下,节日发个贺卡,都表示你在想着他/她。对于一些重点contact,你可能确实需要有时打个电话,或者见面吃个午饭什么的。不过这也不算什么苦差事,如果你愿意和这个人交往,他/她必定有其可贵之处你可以学习或借鉴。LinkedIn发展很快,这是一个专业人员networking的好渠道。我居然在上面找到了十几年没见的老同事,老同学。LinkedIn也是很多公司招聘的一个重要渠道。
我经常听到周围的中国同事或朋友对我说,他们想networking,想socialize,但苦于不了解本地人所说的话题,插不上话,弄得自己难受别人也难受,久而久之就放弃了。这个其实也容易解决,本地新闻和八卦是谈话的很好资料。早上开车把收音机扭到680(我说的是多伦多),听听新闻;买东西排队付款时顺手拣本杂志,看看Lady Gaga有什么新动向。不光看中国电视连续剧,也看一点本地的热门节目。另外,人人都喜欢谈自己,或者谈自己的孩子。抓住这几点,不愁找不着话题。
对于个性非常开朗外向的人,networking是他们的天性。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这要求他/她走出自己的comfort zone,尽管有一点起初的羞怯与不适,但回报是巨大的。我在网上看到这么一段话,在这里与大家共享:“圈子将决定你的成就! 雄鹰在鸡窝里长大,就会失去飞翔的本领,野狼在羊群里成长,也会爱上羊而丧失狼性。人生的奥妙就在于与人相处。和聪明的人在一起,你才会更加睿智。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你才会出类拔萃。所以,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
加拿大华人职场须知(六)
职场上碰到烦心的人或事不必太介意,早早晚晚会碰到,碰不到才是奇怪。权把它当作练兵,斗智斗勇,披荆斩棘,练就一身功夫才可独步江湖。
首先别把让你烦心的人很快地打入敌人行列。同等重量级并以搞垮你为己任的人才称之为敌人。我们碰到的大多数是个性不和,观点不同,或利益之争,称不上为敌人,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在可争取行列。其次,职场上的争斗,耗时耗力,还搞得自己心情不好,在老板面前难看,能化敌为友为上选。至于策略,以下是我个人观点。
觉察到问题不能逃避,也别妄自揣测,主动找对方谈一谈看问题在哪,求同存异。你会发现有很多人心里有疙瘩不说出来,所谓的疙瘩很多情况下是误会,是perception,不及时面对只会让积怨越来越深,有时到最后你都不知道到底什么地方得罪了别人。有一次我给一位同事打电话,她态度粗暴,口气很冲,不象平时的她。放下电话后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我决定又打回去问个究竟。我问她出了什么事,是不是对我有什么想法。如果我有什么作得不合适的地方,希望她明确地告诉我。原来是她所负责的工伤管理出了一点漏洞,但错不在她,是一个plant supervisor给搞砸了。因为我有责任监督工伤管理,我在和我老板谈工作时提到了这件事情,没有细谈,没想到我的老板告诉了她的老板,她的老板以为是她把事情搞砸了,批了她一顿,她推断是我在她老板面前告了黑状。我向她解释了整个事情的经过,同时告诉她我会向她的老板说明情况,不能无缘无故让她背黑锅,我也的确按我承诺的做了。结果是皆大欢喜。如果我当时不去问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她恐怕会认为我是一个喜欢backstabbing的小人,怕是要恨我一辈子了。
当矛盾产生时,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通常首先顾及自己的感受,只想对方怎么这么不可理喻,却没有思考一下对方为什么会不可理喻。明白矛盾的根源才有助于化解它。作为公司确认的”high potential”员工之一,我的VP要求我学习并接管人事部年度财务预算,作为我的一项development action plan。结果原先负责作这个的同事非常抵触,处处设卡,不但不肯教我,还想看我的笑话。尽管恼怒,我强迫自己闭上嘴,静下心,考虑一下她这样作的原因,并侧面了解了一下情况。第一她担心我抢了她的饭碗,第二她的确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作这项工作,她觉得不但没有得到认可反倒被剥夺了权力,第三老板没有很好地向她解释我接管这项工作的原因。看清了事情的本质,我心中的愤懑缓解了很多,而且反倒觉得她的确也有愤懑的理由,只不过不应该采取这种不成熟的方式。这种心态的转变使我避免了感情用事,能够以冷静而专业的态度来看待并处理与同事之间的关系。
作人要有良心,作事要有原则。不要因为害怕矛盾或者害怕权利而作违心的事。你会发现,人们会因为你的正直,而非你的顺从而尊重你。我刚从Regional HR转到总部的第一个月,一个高级部门经理和另外一个总监一起找到我,要裁掉一个员工,而且很强硬。我当然要了解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员工原先作Accounts Payable,但一直想求发展。两年前有一个会计休产假,公司问她愿不愿意临时作一年会计,因为她没有经验,她的老板和我的前任书面协议如果她作不好,可以回Accounts Payable。她作满了一年,之后又有别的各种各样临时assignments, projects,所以她一直是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直到最后一个职位时,部门总监对她的工作不满意,想把她打回Accounts Payable,而她原来在AP的老板也换了人,新任经理说没有空缺,这下两边都不肯要这个人,两人商量了一下决定裁掉这个员工。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种处理方法很不妥,但她们两个人都坚持此员工performance不好,没有所需的skill。言下之意少废话你就快办吧。我说我需要三天的时间去作一下情况调查,她们不乐意,但我坚持,我说裁人是不能随便的,不然是我的失职,其实也是你们的失职,我心里说。我利用这三天的时间interview了她以前所有的supervisors,调出了她所有的的绩效评估记录,根据我的调查,她虽然不能算是star performer,但她工作干得还不错,工作态度勤恳,同事关系也融洽。拿着厚厚的记录,我找到部门经理和总监开会,present了我的调查结果,她们显然很吃惊,第一没有想到我会花这么大的气力,第二事情和她们想的不一样,说话的口气在事实面前立时软了半截。我对她们说这名员工最近的职位对她来讲有些困难,但并不能说明她不能作好别的工作,我们应该给她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让她回到Accounts Payable。部门经理很郁闷,说她现在没有有空缺,没有budget,却要deal with前任的mess。她问我你说这公平吗?我说我理解,我如果处在你的位置上也会很frustrated,但我也要从员工的角度考虑。如果我是那个员工,我会觉得公司在需要的时候利用了我,在不需要的时候不顾道义地踢开了我,你觉得这公平吗?她沉默了半晌,说她从没这样考虑过。她说她要和她的老板SVP商量一下。我说需要的话我可以亲自去找SVP谈,她说暂时不用。会议结束的时候尽管没有最后定论,但我知道我已经说服了她。后来那名员工回到了Accounts Payable。没想到的是那位部门经理还有那位总监居然成了我的new best friends,遇到难事经常找我bounce off ideas. 我没有为了避免矛盾而违备原则,却因此赢得了她们的信任和尊重。
与同事发生冲突一定要保持要保持头脑冷静,不卑不亢,不要因为对方态度不好而失控。冲动是魔鬼,切记。有句话说"当仇恨都不能影响理性判断时,一个人成大器的机会就将大大增加",更何况哪里有那么大的仇恨呢。如果真的是自己作错了事,不要想尽办法找借口,心胸坦荡地承认远远好于抵赖推托。
你按以上的策略尽了力,仍然没有解决矛盾怎么办? 事实上,在你周围的人当中总是有几个同盟,几个中间派,还有一小部分怎么努力也难看对眼的。这也正常,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取悦每个人。我们对不同的意见或个性要持宽容心态,但对于恶意的中伤一定要有防范意识。首先对于不实的accusation或者out of line的言行要向对方明确指出。公司有一名年轻的女员工得到了提升,结果两个月后自动要求回到原来的位置,又过了半年,她辞职了,临走前才告诉我所有这些都是因为她无法忍受一个同事对她言行粗暴,颐指气使,她的同事居然在办公室里公然说她Stupid。可悲的是她自己没有勇气面对这个同事,也因为怕事没有向任何人投诉。这种软弱妨碍了她的个人发展,也助长了恶人的气焰。其次,如果你知道对方在老板或者大老板面前诋毁你,要找适当时机向老板tell your side of story,否则老板总听一面之词,容易形成偏见。这种解释要含蓄,不要让老板觉得你在恶意中伤你的同事。最高的境界是看似不经意地讲一些具体的事情,然后让老板自己得出结论。我并不是鼓动大家耍阴谋诡计,但我很欣赏周立波说的一句话:“不要养成主动进攻他人的陋习,但一定要具备后发制人的能力!“
职场上的矛盾与冲突是在所难免的,这是我们职业生涯的一个组成部分。太怕的人会节节溃败,太爱的人会四面树敌,只有头脑冷静,心胸开阔且具备智慧和勇气的人才能在职场上游刃有余。
FROM人在温哥华
如果您对移民感兴趣,可在公众号后台或文末留言,会有专业人员为您服务, 免费评估,寻找最适合您的正确移民方式就在本网!最新推出:0雅思,营业额500万以上的企业家移民,详情联系我们评估!
* 全球空气质量排名:加拿大超越美国排第四,当看到中国排名我哭了!
*【惊艳】加拿大第一条自驾到北极的高速路今天正式通行!沿路风景美到让你无法呼吸!
*【最全】2018加拿大移民新政变化大盘点:九大福利开放,哪一项最令你中意?
* 【深度解析】一个“加拿大人”可以享受哪些福利?这算是“共产主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