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社会蓝皮书》调查显示,毕业一年后,约三成90后大学毕业生居住面积不足20平方米,但他们更希望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而不愿做房奴。更看重个人价值的90后大学毕业生,可能成为“不买房一代”。
“不做房奴”理念的背后,其实是对人生追求和成功标准的重新定位。是把自己局限于大城市的一套住房之下呢,还是走出都市,放眼全国, 甚至是整个世界呢? ,全局观,全球观的视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年轻一代的前进方向。只要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对得起自己的付出与辛劳,就意味着成长与成熟。
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在买房问题上的消费观念日益转型,某种程度上是社会的进步。更重要的是,随着这种现代化置产理念的培育和共识的形成,对于培育一个成熟、理性的房地产市场同样具有促进作用。买不买房、何时买房、如何买房,是年轻人应该深思熟虑的问题,更值得全社会关注。让更多人跳出“有房才有幸福”的传统思维,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既是个人选择,也是社会蓬勃进取的活力所在。笔者作为一名职业房产投资者、离岸资产配置和房产投资的财商教育者,之前写了多篇文章对任志强的言论做了辩证探讨。结合网络间和市场上对于年轻人是否值得现在买房、一定要买房子住的话题做如下的系统分析:
房子是资产还是负债?
关键是看年轻人贷款的支付能力和贷款利率的问题;特别是当前的房子的贷款利率和房子的市场租金回报不匹配;换句话说,贷款利率6%远高于3%的租金回报率;就意味着如果投资的话,资金支配上是入不敷出;按照罗伯特清崎的现金流理论,买入的房子不是资产,而是负债;尤其是在年轻人收入不高,而支出却加大的情况下更为严重;造成可支配收入减少,生活更加贫穷,幸福指数反而更低;空有一个房子又能怎样呢?
房子是投资品还是自住品?
如果把房子当做投资属性的投资品,就更应该考虑市场预期和房价走势;买房本身没有错,但如果房价的趋势在中长期走下坡路,价格下行趋势明显,为什么还要急于一时年轻人现在一定购房呢?
如果是自住用途,就需要根据自身的工作需要,子女的教育位置需要来安排购房地点和区域;而非为了买房而买房的投资思维;毕竟,自住是满足生活的需要最为解决的第一矛盾来考虑的,难道为了买一个房子要天天搭车两个小时去工作和生活才是幸福和成功的体现吗?
通胀预期变成通缩,现金更值钱!
最新的CPI和PPI回归到1时代,更多未来预期变成通缩周期,通缩周期下现金为王;通胀周期中才需要更多的持有资产和良性债务;因为,读懂这个周期规律的卖家开始借助松绑限购和限贷、及利率政策的背景下拼命出售房屋呢, 难道要让刚刚参加工作的,没有太多资金储备的年轻人成为接盘高房价的牺牲品不成?
笔者给目前的国内年轻人提供以下的购房和投资建议,并规避可能发生的危机;对于没有购房能力的90后,则建议不要买房。没有购房能力,却“打肿脸充胖子”,霸王硬上弓,会带来很多负面效应。房子可能成为90后生活和事业的双重绊脚石。一旦购房,购房者的生活重心发生战略转移,从享受生活、提升自我转移到首付、按揭,一切以“首付、按揭”为中心。大部分工资都用来支付债务,购房者既没有更多的财力、物力提高生活品味、拓展生活空间,也没有足够的魄力和勇气改变当前的工作现状,如跳槽、创业等。这是因为,每月的按揭需要购房者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曲线,倘若收入曲线出现断裂或者陡然下降,他们的按揭还款就打水漂了。
作者简介:中国外国专家局专家资质,国际注册高级理财规划师;著有畅销书《决胜海外房地产》、《澳洲房地产投资全攻略》,澳洲ASX上市别墅建筑商Simonds家建集团首席房产投资策略分析师;个人微信帐号:” Victorliul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