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农贸特使:自贸协定签订十年结“奇异果”

2018年11月07日 新西兰TV33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




经过短短一年不到时间的紧张筹备,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11月5日在上海揭开帷幕。为期一周的博览会吸引了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参展,超过5000件展品将在中国市场首秀。


迈克·彼得森(Mike Petersen)


新西兰作为西方发达国家中,第一个与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此次积极参与进博会。不仅有贸易和出口增长部部长和农业贸易特使等政府代表团成员前来与会,更有约90家新西兰企业将“组团”亮相首届进口博览会,展示牛奶、牛油果、猕猴桃、蜂蜜等优质食品及农产品等。


作为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率先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新西兰率先于2008年与中国缔结“自贸协定”。《福布斯》杂志评论称,“该协定对中国具有里程碑意义,使中国在自由贸易的奥运会上拿到了第一块重要金牌。”


新西兰贸易与出口增长部长戴维·帕克6日上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全球贸易环境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保护主义有抬头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对话和参与是至关重要的,新西兰将与中国以及其他贸易伙伴保持密切对话,以便能够找到符合国际法和全球经济利益的解决方案。


今年是中国与新西兰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十周年,十年来,中新两国经贸合作突飞猛进。新西兰国家统计局今年初发布的数据显示,在过去十年中,新中贸易在自贸协定的推动下年均增长30%。


在6日亲自为新西兰国家馆揭幕的发布会上,帕克部长还透露,目前新西兰正在与中国方面进行新一轮自贸协定升级的谈判。“十年前,电子购物还没有如此普及,因此我们将修改这一部分的内容,另外在服务业出口的限制,也将会得到改善。”他对澎湃新闻说。


2017年,中新两国签署了《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局与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关于有机产品认证互认的安排》,这是我国对外签署的首个有机产品认证政府间互认协议。


作为此次展览会上受关注度颇高的参展产品,新西兰代表团带来了他们引以为傲的各项农产品。据新西兰参展方工作人员介绍,在展会现场,人们除了有机会试吃到在天然环境中饲养的各类肉制品,果蔬产品,还有机会近距离观赏到新西兰民俗风味的表演。


11月4日,在进博会召开前夕,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了专程抵沪参加进博会的新西兰农业贸易特使迈克·彼得森(Mike Petersen),这是他第四次以这一身份来访中国。十年前在北京,彼得森跟随新西兰政府代表团,见证了中新两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全过程。抚今追昔,回顾过去十年两国贸易的蓬勃发展,彼得森表示,期待这次进博会助力两国经贸关系再上一层楼。


澎湃新闻:这不是您第一次来中国,这次来华有什么新的感受吗?


彼得森:每次来中国,来到上海,这个国家和这座城市的新发展都会让我印象深刻。我是今天早上刚到上海的,一到上海我就去参观了上海一家超市的进口食品节,在那里有许多来自新西兰的果蔬食品、乳制品,让我感到非常惊喜。

澎湃新闻:请介绍一下作为农业贸易特使,您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彼得森: 我的这个职位是新西兰贸易和农业等部门协商后特别设立的一个职位——为了将农业相关从业人员的立场带入国际粮食和农业贸易中,并促使农业组织和海外公司建立伙伴关系。通过与新西兰农业领域生产商的广泛接触,帮助全世界的农业从业者们更好地了解新西兰农业贸易带来的利益,包括乳制品、牛肉、羊毛、果蔬和葡萄酒等新西兰最有特色的产品,促进世界各地的农民进行合作。


我自己本身也经营着一个育肥农场,我同时也在新西兰多家农业企业和为农村地区服务的农业企业中担任治理职务。中国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市场。而我所代表的许多新西兰企业,这周都会前来中国参加进博会。


澎湃新闻:作为中新自贸协定签署的见证人,您能回忆一下当年签署的过程吗?新西兰政府为何会决定在西方发达经济体中率先和中国签署自贸协定?


彼得森: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前,我跟随新西兰政府代表团一起前往北京,见证了中新自贸协定的签署。整个协定的谈判早在2005年就开始了,新西兰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是首个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并且同时签署自贸协定的,那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间点,我相信是因为新西兰政府认识到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特别是对于农产品和果蔬产品。同时,两国之间还签订了一系列产品质量认证协定,这是两国关系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2008年,中新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西兰政府关于电子电器产品及其部件合格评定的合作协定》,该协定是我国政府与外国政府达成的第一个在产品认证领域的相互承认安排——编者注)


澎湃新闻:农业是中新间主要贸易合作项目之一,请介绍一下十年来中新两国在农贸合作上的发展情况


彼得森:过去十年来,中新两国在农业贸易上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在2008年,两国间的农业贸易额不过只有35亿美元,而到2018年,已达200亿美元之多。

具体到一些商品上面,例如新西兰羊毛出口增长了40%,乳制品增长了28%,果蔬产品出口增长更加迅速,例如苹果、奇异果、麦卢卡蜂蜜和牛油果等,在过去十年里,新西兰进口到中国的食品种类丰富了许多。


而在这些耀眼的数字背后,有着里程碑意义的中新自贸协定有着很大的功劳。在签署协定后,中新两国的经贸关系进入了全新的、深入合作的阶段。我对新西兰企业提到中国市场的时候,总会提到自贸协定,因为这会给他们信心(去一个有着自贸协定的国家做生意)。如今,中国已经成为新西兰最大的出口国,甚至超过了我们的近邻澳大利亚,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澎湃新闻:在您看来,这次参展的新西兰产品中,中国消费者和企业家对于新西兰的哪些企业和产业还不够了解?


彼得森: 可能在果蔬类产品方面,中国消费者还不太了解新西兰许多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是非常高的,食品生产链是非常健全的。我们有许多果蔬产品可能没有苹果和奇异果在中国那么有名,但是其实都是非常好的产品,值得中国消费者一试。


澎湃新闻:这是中国首次承办类似的博览会,您认为我们可以如何来利用好这次展会提供给各方的机会?


彼得森:这对于各方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对于新西兰来说,这是展示我们更为广泛和丰富的产品的好机会,而不仅仅是乳制品和果蔬。我们希望能够促成更多合作和商机。而进博会期间,也正好是一年一度的中国“新西兰周”,有许多的新西兰企业纷至沓来,希望认识合作伙伴,建立关系。


澎湃新闻:此前,新西兰贸易部长曾提到过电子商务对于促进两国贸易交往很重要,目前新西兰国内农产企业对此有何相应?与中国企业,电商有哪些合作?


彼得森:是的,目前在新西兰国内有许多关于这个话题进行合作的讨论。我们有许多产品已经通过中国电商渠道进入中国市场进行销售,包括奇异果、苹果、海鲜产品、红酒等,并且有更多产品正在准备中。我们认为这对于新西兰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机遇。


澎湃新闻:新西兰的企业家、农贸商人们是如何看待这次进博会的?


彼得森:在中国每天都有许多变化在发生,也有许多商机,新西兰企业都在讨论如何将产品销往中国市场。不过许多新西兰企业面临的一个问题是,他们大多是中小型企业,包括许多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少于5个人)。因此他们往往没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将产品销往海外, 而中国市场规模和新西兰的市场规模差距是巨大的。另外,有的时候,语言差异也是一个问题,在从事进出口贸易的时候,会带来一些沟通上的误解。


为了回应这些挑战,我们会建议新西兰政府各部门加大在中国的派驻机构的规模,帮助新西兰企业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以使两国企业可以走到一起,共同联手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并不建议所有新西兰企业亲自到中国来做生意,找到合适的中国合作伙伴是更好的方法,他们更了解中国市场,更懂得如何去销售。


而且我们并不应该只是把这次进博会看作是一个“单向”的合作关系,中国企业应该也可以通过进博会的平台上找到在新西兰的商机。


澎湃新闻:您谈到“双向”的交流和合作,如今有许多中国企业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正在走向全世界各国,中国企业可以怎样更好地了解大洋洲国家的需求,更好地和相关国家展开合作?


彼得森:首先走出去是非常重要的。不过在新西兰,我们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是,新西兰可以成为中国到拉丁美洲的一个最好的中转站,中国企业可以很好地利用新西兰,成为抵达拉丁美洲最快捷的通道,而新西兰对中国和拉丁美洲的联系值得充分利用。此外,新西兰有大量的来自欧洲的企业,与新西兰企业合作拓展中国市场。所以,新西兰将这些地区连接起来的作用,或许可以成为认识它的一个新方面。


澎湃新闻: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您如何看待中国的改革开放成果和未来?


彼得森:在过去的时间里,我们看到了中国发生了许多巨大的变化。从我的角度来看,改革的成果是非常积极的,很显然地为两国关系带来了许多的机遇。我们相信在未来会与中国有更多的合作机会。我们也非常期待着。


澎湃新闻:中新两国的合作在您看来有哪些成功的经验?


彼得森:因为我们已经和中国进行了十年的自由贸易往来,有许多国家希望学习新西兰和中国在经贸合作上的经验。我想说,这需要时间来建立彼此的信任,而只有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去拓展市场并且培育市场,你才会最终成功。


在新西兰,我们非常强调,成功的合作在于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最重要的,当彼此建立了好的关系,机遇就会随之而来。





编辑整理新西兰TV33电视台

TV33观众互动微信

新西兰

TV33

电视台

公众号微信:TV33_NZ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