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而活,曾经我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总觉得想不明白就过不好这一生,时刻处在焦虑之中,越焦虑就越发没动力,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来。
直到一天晚上,一觉睡到七八点之后刷牙看着镜子里地自己,蓬头垢面,目光呆滞,满脸的胡渣显得跟30岁一样,睡得浮肿的脸让整个人显得特别猥琐。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我都惊呆了,这还是我吗?二十多岁朝气蓬勃的年纪怎么成这副尊容?难道为一个想不明白的问题一直这么颓废苦恼下去么?
我突然意识到,不管我想不想明白,时间照样从你指缝中肆无忌惮的溜走,无可避免地要从20岁走向30岁,从青春活力走向垂垂老矣。既然想不通那为什么还要去想,为了这种无意义的事情去耗费自己的人生吗?
于是,我不在去想人这一辈为什么而活,我想,如何让当下活的开心活的精彩,安安静静沉下心来看书、,看电影,运动,每一件事看起来都那么普通,但却实实在在让人感到充实快乐。不要去想,去做就好。
你可能到死都不知道这一辈为什么而活,但你死前,必定知道你这一辈子经历了些什么,收获了些什么,感动了些什么。
死亡是件必定会发生的事,史铁生谈死亡:"一个出生了,这就是一个不再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既然活是一个既定事实,那为什么而活重要吗?活的开心就好。
小时候,我们从不会想为什么而活,人生下来是为什么这种看似深奥的问题,我们只会想着今天吃点什么,晚上下课去河里捉鱼好还是爬树摘桃子好。渐渐长大了,想着怎么花点时间背着家长偷偷出去玩或者怎么给喜欢的姑娘表白,到二十多岁,想着怎么能有个好的前途,三四十呢,想着怎么能进一步或者怎么能让老婆孩子过上更好的日子。
是什么变了?爬树摘桃再也不是能让我们开心的事情了,偷偷出去玩也满足不了我们了,喜欢的姑娘也让人不那么喜欢了。归根结底,是我们的欲望变了,但欲望总是走在自己的前面,我们只有在身后不听地追呀追,追的精疲力尽,但乐此不疲。为什么?因为我们从这些中感觉到一种东西——快乐。
钱钟书先生写人生:“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当你垂垂老矣,哪儿也去不了,支持你活下去的只有膝下的孙子围绕在你身旁的欢声笑语,当你;当你疾病缠身,疼痛难忍,支撑你活下去的是你想等到孙子孙女成家立业。一步步的希望造就了人的顽强,也造就了人最伟大的本能——追求快乐。
人这一辈子为什么而活?想不通就别想,去做,你会发现,所做的都是向着能让自己快乐的地方去的。追求快乐是人最伟大的本能,我想,这就是人骨子里要告诉我们的东西。
人生的不同阶段,世界观和价值观都有不同,人这一辈子为什么而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而我,从不同的阶段来阐述,人,之所以活着而不是死去,其实都是在选择中蜕变。
少年时,为自己而活
小时候,不知道什么是死亡,对死亡没有深刻认识,对于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没有体会,每一天都会很开心,不开心的事情也许就只是因为玩具少了,小伙伴不一起玩耍了,这些对于孩子而言就是“天大的事”。
青年时,为了妻子和父母而活
到了青年,才发现不开心,并不会再像小时候玩具少了,好吃的少了时,表现在脸上,呈现猫哭脸的样子,而是内心有一股想成事而又难成事的煎熬。当成家后,想着给妻子一个很好的家庭,想让父母骄傲,不管做不做的到,至少表面上得是那样,总想当父母和别人聊天时,让他们听到别人夸赞你!
当中年之后,为了孩子而活
回想过往几十年,时间如梭,可能父母也离开了人世,夫妻之间也没有了当年的爱情的火花,逐渐演变成了朝夕相处的亲情,孩子也长大了,开始“教导”父母了,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看着他(她)有了自己的家庭、孩子。
当年老时,为了自己而活
退休以后,老两口会出去走走,旅游,看世界,能有更多的时间来安排自己的生活,享受天伦之乐。
人的一生,在逐步转变角色,孩子,爱人,父母,在不同的角色面前,我们也在逐步改变“服务”对象,但是终归还是会回到“为自己而活”!现在的你也许应该卸下包袱,好好为自己而活。
全世界的哲学一共只问三个问题:人从哪里来?死了以后到哪里去?人为什么活着?如果你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很多问题你是没有办法解决的;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死了以后到哪里去,很多事情你也是搞不清楚的;而最要紧的是,如果弄不清楚人到底是为什么活着,更是枉在人世走一遭。
其实,人生重要的是过程,不是结果,过程远比结果要重要。人活着就要享受生活,就要不断地充实自己。至于结果怎么样无所谓,因为到最后谁都一样,就是一副棺材而已。我常常讲一句话,人生最有趣的,就是我们知道自己迟早要死,但是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死、怎么死。如果什么都知道了,那还有什么乐趣?人生是来享受每一分每一秒的过程,这才是人生的乐趣,而不是等待死亡的结果。
我们现在过分接受西方的观念,凡事都是结果论:结果好就好,结果不好就不好,这不是好现象。人可以把握的是努力,但是结果却不由自己,而是老天在做决定。人要努力,但是不必太计较成败,所以中国人会说“尽人事而听天命”。记住,自己不努力,没有资格听天命。这一点,胡雪岩就很值得我们学习。
胡雪岩从富可敌国到一败涂地,最后连苦心经营的“胡庆余堂”也拱手于人,可以说是一无所有,但他心安理得。只要尽心尽力,问心无愧,失败又怎么样?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每个来这世上走一遭的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追寻活着的意义。
活着,本没有意义,或者说,活着就是最大且唯一的意义。
如果说,人活着非得有个理由的话:可能是为了实现梦想,也许还为了光宗耀祖,亦或为了儿女成才、养家糊口……
“为了活着而活着“是余华在他的《活着》一书中给予我们的答案。
我们每个人,不过是这大千世界中的一粒小小尘埃,最大的勇气不是战天斗地,不是老人与海式的殊死搏斗,我们能做得,仅仅只是——活着。
《活着》一书中主人公福贵,一次次亲手埋葬至爱的亲人,苦难无数次叠加,现实仍然为他保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希望。
有庆没了,还要抚养凤霞;凤霞没了,还要照顾家珍;家珍没了,还要顾及二喜;二喜没了,最后还有苦根。命运就这样一路使他绝望,却又留下一丝希望。他被这一丝希望牵引着走过大半生。
可到最后,苦根也没了。这时的他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活着的人终究会死,而死去的人不能复生。既然与亲人重聚只是迟早,不如还是将就着过完余生吧。人生到达福贵最终的状态,是痛苦或是幸福,还重要吗?
此时的他已无需指引。
死亡,不过就是那么一回事。他已看的通透明白。虽不至庄子鼓盆而歌那般洒脱,却也在心中达到一种平静和从容了吧。
余华说:作为一个词语,“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困难和挫折、生离死别和痛苦不堪。
是的。人,生而一人。死后,仍是一人。除了过自己的人生外,其余一切,不过背景罢了。看过痛苦中诞生的幸福,体味绝望中孕育的希望,最终一切都只凝练成两个字:活着!人生只为活着而活着。
或许,你依旧茫然;可能,你依然固执。
亲爱的朋友们,我想告诉你的是: 不要再纠结,不要再迷惘,一切自会由时间来告诉你——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时间更具有说服力的了,他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包括: 你为什么要活着。
今日互动
留言说说你现在为什么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