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席越
来源:遇言·不止(ID:Yuyantalks)
前央视知名主持人李咏因癌症医治无效去世。妻子哈文在微博上寥寥一句,证实了这一消息:
在美国,经过17个月的抗癌治疗,2018年10月25日凌晨永失我爱。
突如其来的消息令人讶异不已,一位公众人物就这样黯然离去。
作为一位不差钱,有人脉的知名人士,李咏即便在国内也能享受到顶尖医疗资源。然而,去年5月确诊后,他还是第一时间奔赴美国排名第一的医疗机构——梅奥诊所。
喉癌在美国的发病率为10万分之5,五年生存率60%(2013年数据),不算是最棘手的疾病。遗憾的是,李咏未能挺过这段艰难的人生路,在接受抗癌治疗17个月后离开人世。
为李咏的离去感到意外和难过的同时,令我欣慰的是,在人生的终章,他有挚爱的家人围绕在身边,得到了专业医护人道的对待,不用为缴纳医疗费举债众筹,不用为寻医转院四处找关系,不用为妻儿老小的生计忧虑。
“没有遗憾,只有不舍”,读到李咏的这句遗言,我甚至有些许羡慕。
壮年离世固然不幸,然而作为一个中国人,能在体面和尊严中走完最后的旅程,又是幸运的,甚至是奢侈的。
▲在媲美酒店的梅奥诊所接受17个月的治疗,加上食宿和机票,至少需要准备50万美元,不是每个中产家庭都有这样的能力
“最后的希望,去美国看病”
在梅奥诊所,治疗喉癌患者的团队除了主治医生外,还囊括了包括牙科、语言病理、营养学等多个学科的专家。“这确实让它们比其它进行头颈部治疗的医院好多了。”梅奥诊所的肿瘤学家Ashish Chintakuntlawar博士说。
《最后的希望,去美国看病》是《纽约时报》在2014年刊登的一篇文章。文中直白地写道:
如果不幸得了癌症,在美国活下来的机会高于中国。
英国学术期刊《柳叶刀》今年1月发表的数据显示,中国、日本和美国的整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为36%、57%和64%,在癌症生存率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相差了将近一倍,就算跟临近的韩国比也是掉车尾,现状不容乐观。
其中,前列腺癌和睾丸癌的5年生存率在美国皆达到了95%以上,几乎是可以治愈的疾病,但在中国,这个数据却徘徊在50% 。
在最令人心痛的儿科领域,中国更是难望美国项背。混乱与误诊导致我国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平均检出时间是在孩子21个月大时,比欧美国家的9-12月龄整整晚了一年。
我自己就见过好几例带着孩子来国外治疗神经母细胞瘤、胶质瘤、骨肿瘤的中国家庭。这些疾病,让中国的大多医院束手无策。
当70%的国内医生认为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必须摘除患儿眼球时,美国治疗该病的摘眼率已经达到20%以下。不仅缺乏技术,还缺乏药物,据了解,中国绝大多数医院都没有开展这种治疗,导致儿童患者摘除眼球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
▲纽约长老会医院的医生将一根极为柔软的蓝色导管从患儿大腿根部穿入身体直达眼球,将化疗药物马法兰通过导管直达病灶。这种名为经导管眼动脉灌注的化疗术被认为是一种微创、安全、痛苦小的肿瘤治疗方法。然而,马法兰这种专用药却因为国内对该药定价太低而在2014年退出了中国市场
除了技术与科研之外,国外医疗系统的人道精神也令患者如释重负,和中国炼狱般的医院环境真有天壤之别。
在美国,做化疗无需住院,在门诊进行即可。虽然病人也会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但在几百种止吐药的协助下,已经比在国内时舒服太多,不少病人甚至可以自己开车来去,滞留在医院的时间仅为中国病患的1/8。
在甜豆常去的室内游戏场,经常遇到一位带着两个孩子的母亲。我夸她的小宝宝脸蛋圆鼓鼓的很可爱。这位母亲却微笑着回应:“这是药物的作用。他患有癌症,肿瘤长在肾脏后方。”我听闻难过之余,又为这家人能保持正常的生活节奏而感到庆幸。
▲儿童医院往往是收到最多慈善捐助的机构
几年前,我陪同一位不谙英文的朋友到加拿大看病,被确诊乳腺癌的她在诊室嚎啕大哭。几位护士不仅拿来冰袋为她敷脸,更轮番拥抱安慰,解释流程和愈后 ,帮忙联系教会等互助机构。
其实,在北美,乳癌的5年生存率近90%,是愈后最好的癌症。朋友的手术由一位外科医生和一位整形医生联合协作,总共只用了三个小时,住了一宿院就回家了。
说到整形外科,这又是国内医疗的绝对弱项。当初朋友也咨询了几家省内三甲医院的熟人,对方老实坦白:“能做,但是做得不好。”
▲北美的乳房整形已经是成熟的技术
麻省总医院、约翰霍普金斯医院、梅奥诊所、MD安德森癌症中心、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波士顿儿童医院……越来越多身处绝境的中国患者开始通过各种途径来到这些美国的知名医院求医。
前沿技术与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对于得了癌症、肿瘤等疑难重症的中国病人来说,意味着柳暗花明的最后手段。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医疗水平和环境跟美国差距庞大,两国癌症病人生存率如此悬殊,其中原因错综复杂。
从投入到思维到训练
全方位的差距
2015年,李冰冰一条长微博将中外医疗对比推上风口浪尖。在澳洲拍戏的她因化脓性扁桃体炎连续高烧,当地医生找不出原因不说,护士抽血更是下手没准头。
许多留学生都像李冰冰一样有过在国外就医被拖延、误诊的经历。大家的遭遇的确倒霉,但西方的医疗优越性其实不在门诊而在专科。
讲真,切个纤维瘤、缝个剖腹产、开个阑尾炎,这种熟能生巧的绣花手艺当然是时不时举办“技术比武”的中国医生在行(我的闺蜜在美国做剖腹产手术,伤口的皮都没对齐就拿“订书机”给订上了)。美国医疗的优势则是体现在科技含量更高的,对重大疾病的研究和认识层面。
▲如果是一般性的疾病,在国内治疗的确便宜、快捷、活好
美国医疗注重数据和科研
《北京遇到西雅图》中,吴秀波大叔一句“我一天看病比你一星期多”,误导了不少人。
事实是:
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美国每年操作50万例,中国只有1万例。
肺移植手术,美国每年可做1800例,中国从2002年到2012年的十年间大约做了400例。
心脏移植手术,美国每年可做2400台,中国只完成了150例。
此外,肝脏手术、肾移植手术、心脏支架手术、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数量,中美之间也都有着数倍的差距。
此外,中国病例虽多,但自主发现的新病却寥寥无几。相反,由美国医生所发现的罕见病例则要比中国医生多得多。比如梅奥诊所,五年中发表论文三万余篇,是协和医院的8倍。
我在协和的朋友去约翰霍普金斯医院交流学习回来,感慨在繁忙程度完全不逊于国内医生的情况下,约翰霍普金斯的医生们仍然坚持每周两次的全院集中病例讨论。“与人家的科研精神比,我只是一台手术机器。”他说。
▲医疗仪器和设备,中国只能靠进口, 药物研发就更别提了,还停留在美国90年代的水平
实习医生制度
造就了高水平的医生
中国202万执业医师中,60%以上的正、副主任医师没有研究生文凭,只有44%的人拥大学文凭,中专以下文凭者比研究生文凭者多一倍。
这造成我国基层医疗水平奇差,县医院误诊是常事,社区医院除了输液不会别的。更别说那些莆田系的非法医生,他们的公然存在简直就是社会的耻辱。
而在美国,只有1top的优等生才能进入医学院。绝大多数执业医师具有博士文凭,他们要接受8-10年的高等教育,外加5年的专业训练。
看过《实习医生格蕾》的人莫不对严苛残酷的住院医生制度印象深刻。住院医生每年工资不过4万美元,每周却要工作80-100个小时,算下来跟在麦当劳收银的时薪差不多。这样的日子要熬到33岁拿到主治医生执照的那一天。
在这种高压、低薪的环境下,一个美国外科住院医师,要完成500个病例,具备操作胃癌、结肠癌、乳腺癌、甲状腺癌等一系列手术的能力。
我的医生朋友就表示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的实习生,工作强度比自己在协和实习时大多了。协和医学院的金华义同学说,在他看来,包括自己在内的大部分国内住院医师,都还远远达不到“合格”的水平。
中国的医疗投入排名倒数
知乎上有一道问题:2017 年最令你震惊、悚然的数据是什么?
首赞答案是:
中国医疗卫生支出仅占GDP比例的5.5%,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在150个国家中名列123。相比之下,美国的医疗支出高达GDP的17%。
▲中国的医疗支出排名123,在150个参与排名的国家中倒数28名
更为糟糕的是,从2011到2014年的增长趋势来看,政府支出占医疗总支出的比例不增反降。对医疗投入放缓的后果是,全国范围内部分医疗耗材停用,很多手术无法进行。
此外,中国人医疗支出负担比例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倍之多,政府公共医疗支出负担比例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2014政府公共医疗支出负担比例,来源于世界银行
教育和医疗,这两件最仰仗举国体制的大事,在我国都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
2015年,全国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增长17%。然而,无论医生还是病患,似乎都没有感到任何变化。反而是看病越来越难、治病越来越贵。
美国的癌症死亡率在1991 年达到巅峰后,已经在27年中持续下降了22%。在两国癌症生存率相差一倍,药物应用至少相差25年的前提下,李咏这样有经济能力的人去美国治病也是情理之中。然而,其余那99%无力出国看病的人又该怎么办呢?
昨晚我加完班回家,凌晨四点时经过协和医院门外,等待挂号的人们已经排起了长队。人到中年愈发觉得,生而为人,能有尊严地活着真是一件太难的事情。
文章转载自“遇言·不止”(ID:Yuyantalks)遇言不止:专业主义精英的聚集地,号称“中国最美女性视频”、“视频界的LV”,拥有无数女性的热爱和男性的好奇。
相关阅读:
◈ 川普将终结美国出生婴儿自然公民权,碎了多少人赴美生子梦?
倡导理性阅读,离美帝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