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华美优胜美国房产投资"↑免费订阅
猝不及防!
就在我们尚未从咏哥离去的悲伤中回过神来,又一噩耗再度来袭!
10月30日下午5点,媒体曝出重磅:
新派武侠小说一代宗师、中国文坛巨匠金庸先生,在香港养和医院逝世,享年94岁。
据说金庸先生在默默聆听一位亲友跟他的视频电话,听着听着,就含笑而逝了。这一仙逝很温情,不武侠。
这也意味着一个时代的落幕:金庸之后,再无武侠。
小时候,我们都有一个当武侠的梦:自己一身绝世武功,除暴安良、快意恩仇,潇洒惬意的执剑走天涯。
但在现实中,由于法制和伦理的约束,我们只能将梦想的萌芽扼杀在摇篮中。
而金庸的文字是英雄主义的,一把琴、一把剑行走江湖,写出了每个人心中的向往,也弥补了我们人生的缺憾。
惊闻噩耗的武侠作家温瑞安用“独孤不朽,令狐无敌”表达对武侠泰斗的悼念,而后又写下“悼金庸:天下无双,不朽若梦,金庸笑傲,武侠巅峰”。
金庸,原名査良镛,1924年3月10日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1948年移居香港
表兄:徐志摩
同宗:穆旦(查良铮)
姑父:蒋百里
表姐:蒋英(钱学森的夫人)
表外甥女:琼瑶
而金庸,他把自己名字中的“镛”字一分为二,笔名为“金庸”。
金庸擅写情,笔下爱情千回百转、回肠荡气。
金庸从1955年开始写武侠小说,第一部作品为《书剑恩仇录》,1972年,金庸宣布封笔:“如果没有什么意外,《鹿鼎记》是我最后的一部武侠小说了。”
金庸曾经遗憾的表示:我作为丈夫并不很成功。
下面我们来回忆一下武侠大师带给我们的武侠梦,
回忆一下那一段段伴随我们长大的经典故事。
《书剑恩仇录》1955年(时间为著书时间,下同)
《碧血剑》1956年
《射雕英雄传》1957年—1959年
《雪山飞狐》1959年
《神雕侠侣》1959年—1961年
《飞狐外传》1960年—1961年
《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倚天屠龙记》1961年
《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连城诀》1963年,又名《素心剑》
《天龙八部》1963年—1966年
《侠客行》1965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
《笑傲江湖》1967年
《鹿鼎记》1969年—1972年
金庸写了十四部武侠小说,部部经典。他依然觉得自己学问不够。因此即使是在获得剑桥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后,金庸坚持选择作为普通学生申请就读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那时的他已经是81岁高龄。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恨不知所终,一笑而泯。
《笑傲江湖》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会有江湖,人就是江湖
《笑傲江湖》
情深意真 岂在丑俊 千山万水 苦随君行
《书剑恩仇录》
金庸的财富版图
据《第一财经》此前报道,同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科幻小说家倪匡曾评价,金庸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最有钱的文人,成就他的除了才华,还有敏锐的赚钱天赋。金庸武侠小说印刷上亿册,足以让金庸成为千百年来以写作致富的第一人。
从企查查信息看,金庸个人直接持股的公司不多,杭州金庸书友会有限公司是为数不多的一个,金庸作为最终受益人,持股25%。
有人曾估计,金庸小说全球发行量已超过3亿册,翻拍或与其作品相关的电影、电视剧已超过100部,是小说界“中国第一IP”。2010年,金庸小说在内地重新结集出版,金庸版税收入350万元,名列当年作家财富榜第12位。
金庸的文学天赋似乎是天生的,著名诗人徐志摩是他的表哥,琼瑶是其表外甥女。
金庸凭借着“文人基因”在31岁时开始写作武侠小说。他在香港《新晚报》做编辑时,因机缘巧合开始在报纸上做武侠小说连载。其中,《射雕英雄传》在《香港商报》连载之后获得了极大的热捧,被翻拍两集粤语长片,金庸凭借《射雕英雄传》的热度挣得一些本钱,并在1959年创办了《明报》。
据报道,金庸曾出资8万港币,沈宝新出资2万港币,两人共同创办了《明报》。《明报》刚出版的时候,销量只有6000份。为扩大销量,金庸利用自己的名人效应,在《明报》上连载自己的武侠小说,运用粉丝效应带动《明报》的发展,后取得了成功。
之后,金庸又扩大了经营范围,创办了多家报纸,包括《新明日报》、《武侠与历史》、《明报晚报》、《财经日报》等,而后,业务进一步多元化,涉及出版、旅游等业务。
1991年《明报》上市时,其市值达8亿7千万港币,金庸独占六成。上世纪90年代初期,《明报》盈利达1亿元,香港《资本》杂志评出“90年代香港华人亿万富豪榜”,金庸以12亿港币资产名列香港百富榜第64位。彼时,金庸已是香港报业大亨,香港新闻界乃至传媒业界“霸主”一般的存在。
金庸后续又写了很多小说,随着电影、电视的普及,金庸的小说纸质化后,又以影视的形式为其带来不少收入。香港最早开始对金庸小说进行影视化制作,其作品每翻拍一部,金庸版权费就又多一笔,仅是使用小说里的人物名字也要给金庸付版权税。周星驰在拍电影《功夫》时用到了“小龙女”的人物名,他付给金庸6万元的知识版权费。
金庸的“超级粉丝”
据报道,1982年撒切尔夫人首次访华前,曾专程赴港约见金庸。
互联网江湖中,马云推崇金庸人尽皆知。2000年,马云在香港见到了偶像金庸,他回忆说:“激动了几天,上街买了他的书,兴冲冲地期待着见面和签字。”两人相谈3小时后成为忘年交。金庸最后在餐巾纸上以“相见恨晚,一见如故”八个字赠予马云。
在企业文化上,阿里巴巴的价值体系被称为“独孤九剑”和“六脉神剑”。阿里巴巴的员工花名也多出自金庸笔下武侠小说中的角色;马云的花名“风清扬”是金庸作品《笑傲江湖》里“独孤九剑”的传人。
马云在2016年时曾说,金庸武侠精神对自己及阿里企业文化影响深刻,“刚创业的时候,我们18个阿里巴巴的创始人,十六七个都对金庸小说特别喜欢,金庸的小说充满想象力,充满浪漫主义和侠义精神”。
阿里巴巴内部也随处可见金庸作品的色彩。阿里巴巴办公室甚至都以金庸小说的武林圣地命名,马云的办公室叫“桃花岛”,会议室叫“光明顶”,洗手间叫“听雨轩”。
李开复对金庸小说里的人物和情节也是信手拈来,这与他曾经熟读金庸小说是分不开的。李开复在自传里说,美国求学期间,他一直在看金庸小说,“我没有忘记中文,还要归功于大哥大嫂家成套的金庸小说和琼瑶小说,那个时候,中文小说是我放松神经的一种方式,在哥哥嫂嫂家里住了6年,我居然把金庸和琼瑶的每一本书都读了,金庸的小说还读了整整5遍。”
据不完全统计,金庸武侠小说的阅读人群数以亿计,跨越不同的年龄段、职业以及文化层次,其中不乏各个专业领域的学者和大师。像金庸这样,用作品俘获马云、李开复这样的 “超级粉丝”的,在作家中亦不多见。对于作家金庸而言,这何尝不是一种无形的财富。
金庸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他以一己之力创造了一个江湖,其武侠小说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不可磨灭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