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掷1.5亿,海底捞“无人餐厅”来了!机器人24小时上班,未来男人比女人先被淘汰?

2018年11月01日 轻松加拿大


一个月前刚上市的海底捞最近又火了!


今天,斥资1.5亿打造的海底捞全球首家智慧餐厅在北京正式营业了。所谓智慧餐厅,从等位点餐,到厨房配菜、调制锅底和送菜,都融入了一系列“黑科技”与高度实现了“无人化”。


邦哥也在今天第一时间前来探店,来给大家好好看看海底捞智慧火锅餐厅到底有什么惊喜之处:


1、梦幻等位区:变身大型游戏现场


“人性化”的等位区一直是海底捞服务中做得比较好的地方。而海底捞的智慧餐厅,在以前的美甲、擦鞋、按摩椅服务上做了全新升级。首先,在外观造型上下足了心思,邦哥仿佛走进了一个梦幻影厅,几排阶梯座位可以容纳80人等餐,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宽13米、高3米的影院级巨幕投影屏。



与此同时,等位区推出大屏互动游戏,顾客可通过智能手机终端参与其中,顾客用手机扫码,就能和其他等位的顾客一起玩游戏。据悉,虽然目前只支持同店PK,以后将做到同城甚至全国、全球PK。


2、诗意用餐区:在梵高的《星空》下吃着火锅唱着歌


再往里走,就餐区也被360度环绕立体投影包围,坐在桌前吃火锅时,可以看到繁星点点,耳边回荡着舒缓的音乐。



原来,在用餐环境方面,海底捞也毫不马虎,斥资千万打造全景布置360度立体投影。目前共有六大主题:星空、桃园仙境、雪山、油画、治愈系等,让江湖上的火锅宴也变成了一件非常诗意的事。工作人员告诉邦哥,店里的六大主题场景可以切换,通过声光电科技带来“沉浸式”火锅就餐新体验。值得一提的是,投影的内容还可以接受订制化展现,打造专属的用餐场景体验。



另外,包厢的环境也有惊喜。不仅可以通过灯光切换环境氛围,墙面上可触控屏幕还可以链接客人电脑,服务于小型会议。


3、无人后厨区:私人订制,全程监控


邦哥透过店里的玻璃窗,可以看到后厨的科幻场景。在配菜间,看不见一个工作人员,两排机器人正挥动着胳膊,等待大显身手。



毫不夸张地说,智能化的后厨是海底捞智慧餐厅的最大亮点。


智能菜品仓库:把食材加工统一前置到中央厨房集中加工配送。所有菜品都是从自动控温30万级超洁净智能菜品仓库中,经过全程0~4℃冷链保鲜物流直达门店,进入自动出菜机。


自动出菜机:与前台点餐系统连通的自动出菜机,机械手臂会将选好的菜品放到传送带,再由机器人送到顾客桌前,完成从菜品入库到出库的全自动上菜流程。邦哥发现,机器人举起手臂,最高可以抵达两米多高的货架顶层。



专属“身份证”:配合门店自动出菜机,加载RFID食材监管系统,给每盘菜配备专属“身份证”,进行实时追踪,实现菜品保质期精准把控,过期商品会被自动丢弃。



私人订制配料房:不再是人工配锅底,而是由私人订制自动配锅机完成。点餐时顾客可以选择相应的口味,无论“加麻、加辣”、还是“少盐、少油”的个性化需求,都可以通过对原料、辅料、鲜料进行精确到0.5克的精准化配置,由机器调出不同的口味。



后厨总控台:海底捞智慧餐厅使用全新自主研发的IKMS系统(Intelligent Kitchen Management System)实现厨房的综合管理。IKMS像厨房的智能大脑,可以通过收集智慧厨房各个环节的数据,并对各项数据进行多维度的分析,实时监控厨房的运行状态、生产状况、库存状况、保质期状况等,对智慧厨房进行统一管理。此外,IKMS还能结合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生产管理流程化、自动化,库存管理智能化、精准化,生产数据信息化、可视化及对菜品全生命周期的监控,保证菜品质量。



其他:


在酒水区,一台近3米高的自动酒水柜里,可以容纳1100个抽屉,存放各类酒水饮料,根据点餐信息,酒水可以自动被送到最下方的出口处,工作人员只需打开柜门取出酒水即可。


厨房里还设立了监测大屏,可以看到每个机器的运转情况。配餐间外侧的屏幕上,实时监测配菜间菜品剩余数量,以及是否有超过48小时的过期菜品等。



不过,万一某个机器出现故障了怎么办?邦哥看到,后厨里还设置了一个人工配菜区,这里平时没有员工,一旦机器有故障,人工配餐区就会启用。


海底捞CEO:挡住老鼠,节约37%人力成本


去年暑假,海底捞曝出了后厨“老鼠门”,一时舆论喧哗。


2017年8月25日,《法制晚报》卧底两家北京海底捞后厨近4个月,公布了部分图片,称老鼠在后厨地上乱窜、打扫卫生的簸箕和餐具同池混洗、用顾客使用的火锅漏勺掏下水道。涉事的是海底捞劲松店和太阳宫店。



尽管海底捞反映迅速,通过及时道歉、诚心整改,尽力挽回公众的信心,做出了教科书般的危机公关,但也从侧面可以看出:食品安全是高压线,碰到了后果无穷。


海底捞创始人、董事长张勇痛定思痛,曾经在采访中表示,“我一直在想怎么能让它(老鼠)不来。厨房没有人是不是可以把它挡住?提出这个问题,大家觉得可行,于是海底捞就开始做自动化,研究全自动后厨。”


这次亮相的智慧餐厅,主要是由海底捞和松下成立合资公司瀛海,研发后厨自动化。张勇对其期望很高,他希望如果自动化技术能够成功移植,餐饮行业发展可能形成很大的飞跃。


张勇曾表示:“当我们的厨房是自动化,我们可以把现场管理的风险降到低。当厨房里的人进得很少的时候,老鼠也自然进得很少。而这次“滴水不漏”的智能化管理,不仅实现了后厨自动化生产,用科技保障了食品安全,据说还可以节约后厨近37%的人力成本。据海底捞方面介绍,理想状态下,整个过程仅2分钟就可完成。


从一个大胆的设想,到落地成为现实,海底捞历时3年打造了全球首家智慧火锅餐厅。据海底捞工作人员介绍,智慧餐厅北京2号店将开进北京望京附近,最快将于明年开业。而海底捞智慧餐厅的海外首店将开在新加坡,目前处于选址阶段。


事实上,海底捞一直都走在餐饮智能化的前端:


2010年,海底捞就开启了外卖服务;


2011年,海底捞开始统一使用iPad点餐;


2015年,海底捞第一次尝试推出智能化餐厅,通过数字化屏幕投放,实现后厨透明智能化。


当然,智慧餐厅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早在两年前,马云就提出了“新零售”,并在“智能餐饮”领域贯彻落实:


2017年11月,阿里口碑宣布全面开放无人餐厅技术;今年2月,盒马开出首家机器人餐厅“Robot.HE”,开业4个月便实现盈亏平衡。


今年7月,饿了么更是宣布其专注于智能餐饮基础设施的“未来餐厅”项目年交易额已突破10亿元,目前已在30多个城市开设数百家线下店,坪效最高可达普通餐厅的5倍。



另一个互联网巨头京东也奋起直追,推出“JOY’S 智慧餐厅”可实现点菜、做菜、传菜全程无人化,并预计在2020年,将运营约1000家这样的餐厅。



当然,智慧餐厅不等于完全的无人化,尤其是对于以人性化服务著称的海底捞而言。张勇也表示,未来的海底捞应该是一种由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餐饮零售业。产品在上桌前,经过的,是由科技化与机械化支撑的标准化制造业;到上桌之后,它应该经由海底捞员工的手,成为一种服务业。


尽管如此,海底捞的智慧餐厅又让我们想起了悬而未决的命题: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临,AI产品已经从象牙塔,飞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中;AI技术正在渗透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工作。AI到底会不会成为人类的“终结者”?


其实早在去年,就有新闻:富士康生产线已部署4万台机器人,稳步推进“百万机器人”计划。


即使当初你技术娴熟,单位时间内的件数最多,机器人的出现也会让你彻底失业。


那么除了工人之外,人工智能还在淘汰那些职业?


人工智能正在淘汰的职业


李开复曾在新书《AI.未来》里也对这个话题做了系统分析:


1、电话销售


电话销售将是最快被AI取代的岗位之一。你很可能接到过自动语音来电,未来这类电话会变得越来越自然。在由AI主导的单一领域对话中,AI也更容易达到真实的效果。此外,AI会通过顾客资料、购买历史以及表情识别,找到吸引顾客的方法。


2、客户支持


客户互动会随着AI的应用而增加。不过,鉴于这类工作的重复性(通常会有教科书式的应答方法作为参考),客户支持将在很大程度上被AI取代。这一过程会分为几个阶段进行。最先被取代的将是聊天机器人和邮件客户服务,接着是涉及大量来电和相对简单产品/服务的语音服务。


3、出纳和运营人员


花旗银行近日宣布将运营人员的数量从两万名裁减至一万名。这些都是和数据、信息打交道的“无名”中间人,他们负责的工作包括文件存档、处理、采购、库存管理、错误勘查、销售额估算、向管理层报告调查结果等。随着商务流程的电子化,商务智能系统可以让整个流程实现自动化,AI甚至能直接做出决策。


4、出纳员/收银员


出纳员和收营员正在被ATM机和自助结账机取代。日益激烈的竞争迫使零售商、银行和快餐公司大量精简人工流程。Amazon Go无人商店已经预示了一个商店完全无人化的未来。基于射频识别(RFID)和计算机视觉的自助结账机正来势汹汹,一同来袭的还有智能贩卖机和小型便利店。


5、快递员


快递员和送货员正在被快递机器人、小型汽车、大型卡车以及无人机取代。最先出现的将是结构化环境中的室内配送服务(酒店客房和公寓),之后会延伸至非公共道路,最后渗透整个快递行业。短期内,电子商务会持续增长,快递需求也会随之增加,但快递工作绝不是个好选择,其中涉及的人类专有技能和人际互动微乎其微。


除此之外,很多设计师、HR、经纪人、中介等等很多对技能要求比较高的工作岗位都会被机器人取代。


人类经过数千年才修炼而成的功力,被机器人升级一次程序就打败了。的确,这就是近年世界最大的黑天鹅。


好在更多的人能达成一种共识:AI无法取代人类的所有工作。不过一个更有趣的现象浮出了水面:全球所有的工作中,男人却比女人更容易被淘汰。


男人比女人更容易被淘汰?


ABC新闻分析发现,那些最容易被自动化的工作更有可能是那些男性或者低收入工人干的工作。


来看一张“男人与机器人的就业比较”图表:


图表:工作由自动化和劳动力性别划分


在上图中,更容易自动化的工种位于图的右侧,而男性工作比例较高的工作位于图的上方。


几乎包含大量女性的工种都不太容易受到自动化的影响,包括助产士,护士和理发师。用纯数字来说话:


有大约200万澳大利亚男子从事工作的工种中,一半以上的工作内容有自动化风险。


相比之下,只有75万名女性的工种面临类似的风险。


为什么女性的工作更难自动化?


悉尼大学转化数据科学中心的Hugh Durrant-Whyte解释说,妇女在社会同情心,人际关系技巧和创造力方面的工种中占据了很多职位。


所以,从现在开始,人类和机器必须分道扬镳,人类负责思考和人文,机器负责运算和执行。人类需要把理性和逻辑的事情交给机器,把自己的情操发挥的越来越高尚。


如果人类依然还是按照机器的性质去发展,到最后就会形成“人”和“机器”的竞争。很显然,如果跟机器比逻辑和运算,人类很快就会败下阵来。


在未来,人和机器必然是世上两种性质不同、但能力相当的物种。这两种物种要想并存,就要有差异化。


工业时代,人的理性被充分激发,那些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人,总是能成为一个单位里重要的人,而人的感性被不自觉的收藏,因为它总是成为一种“累赘”。而在未来,在机器人高智商的对比下,人类”情商“的珍贵性开始凸显。


机器人超越我们的,是智商层面,而人的理解、情感、同情心、共鸣性等软实力,是机器无法取代的。


再来看一项数据:根据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公布的“全球百大思想者”名单。共有125人登上了“全球百大思想者”名单,其中有63名女性和62名男性,也就是说,女性入选者人数有史以来第一次超过了男性。


为什么现在世界的女领导者越来越多?就是因为女性的直觉性思维很发达,她们往往不是靠逻辑推理,而是靠一种直接就可以得出结论。


未来社会的创新和进步将越来越多的来自人的“感性”思考,而不会来自一行行代码。这种感性的创新会更加柔软并富有灵性,也只有这种创新才能让机器和设备依附于人类。


未来的社会风尚容易被那些具有有人文关怀的人去引领,这些人包括艺术家、发明家、设计师、小说家、护理员、咨询师等等,他们将会获得最大的社会回报,并享受到极大的快乐。


从职场上来讲,未来的软实力比硬技能更重要。


我们必须在优秀的高科技能力之外,培养符合高感性和高体会的工作能力。说的通俗一点:未来情商高的人,将碾压智商高的人。



用爱和关怀,陪你一路前行


轻松加拿大

email: [email protected]

公众号:easy-canada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