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好压力小:蓝领技工成海外华人就业新选择

2015年06月06日 加拿大枫叶之路移民咨询



收入好压力小:蓝领技工成海外华人就业新选择

随着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华人已经成为工程师、医师、会计师等。而接受技职教育,从事技术类蓝领工作,在华人群体中却往往遇冷。

海外华人在历史上留下的整体形象是“三刀”:菜刀、剪刀和剃刀。而随着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华人已经成为工程师、医师、会计师与科学家、企业家、发明家。但这一可喜的转变背后隐藏着一个不起眼的事实:接受技职教育,从事技术类蓝领工作,在华人群体中却往往遇冷。


蓝领遭冷眼

日前,马来西亚在吉隆坡举办了最大型的“2015年升学与技职教育展”,马华总秘书黄家泉在主持完推介礼后表示,技职教育在马来华裔群体中一直受冷,华裔学生的报读率不到2%。而此前,马来西亚本地媒体也曾报道,因为华人普遍认为蓝领薪资低,目前华裔在技工方面几乎出现断层的局面。

不仅仅是在马来西亚,“工字不出头”的传统心理在海外华人中非常普遍。许多奋斗在异国的“华一代”,因为特殊的移民身份,只能从事中餐馆、装修、收银等较低端行业——不仅辛苦,挣钱也少。因此,他们也往往期望自己的下一代能够学而优则“士”,跳出“三刀”行业,做一份像“三师”、“三家”这样体面且受人尊敬的工作。技工类工人的蓝色外衣,是华人难以接受的。

这一定程度也和华人对蓝领的误读有关。其实,蓝领也分“普蓝”和“深蓝”,尽管两者都从事体力劳动,但“深蓝”要求相应的技术能力,凭一技之长而在社会立足。


做蓝领挺好

蓝领工作毕竟要求体力劳动,这也是为什么它在主张“劳心”的华裔群体中难以受欢迎的原因。

加拿大华裔张雅娟,原本是一名记者兼自由撰稿人,在加拿大定居6年后,却突然决定转行,要从头开始做一名木匠。

张雅娟父母强烈反对她放弃原有的工作,认为这只是她一时头脑发热。不过,张雅娟用实际行动告诉父母,把木匠作为终身职业,绝非一时心血来潮。

她首先详细地了解了这一行在加拿大的现状,以及很多木匠的经历,同时还做了市场调查,加拿大木匠需求空间的巨大促使她下定决心。现在,她已经被一家公司聘用。张雅娟表示,做完4年学徒,就可获得加拿大各省均承认的“红标”证书,时薪也会更高。

张雅娟的转行经历具有一定代表性,在国外,技术类人才却往往更容易就业。

近期,加拿大就业市场就十分萧条,中小型企业规模缩减,而大型企业很少出现空缺职位,加拿大本地失业率持续高企。在许多人找不到工作的同时,蓝领技工岗位却出现大量空缺,形成了“有人无工做,有工无人做”的尴尬景象。以安大略省为例,据政府估计,在未来10年,技工短缺将超过36万,蓝领工人将十分受欢迎。

技术类蓝领不仅比白领更容易找到工作,工资也往往不低,据统计,加拿大技工平均时薪较其他职位要高6.2%。比起更高的薪资,曾经在硅谷一家科技公司工作的赵先生转行做装修之后,则表示装修虽然费体力,但比起上一份白领工作,胜在没有压力。

蓝领工作,从事体力劳动的另一面,是就业宽松、薪水不菲、工作愉快。


机遇和挑战

重视技能的就业风向,也促使华裔家长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温哥华的华裔移民冯魏先生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直言,当初移民加拿大,就是为了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现在儿子即将高中毕业,他打算先送儿子去职业学校学习一门技能。“职业教育也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且孩子有一技傍身,我也放心一些。”

纽约市华埠人力中心行政总监李康诚在出席亚美联盟就业报告会议时曾表示,很多华裔只要稍加培训,就能在美国找到入门级工作。但华人也常常就此止步,缺乏进一步的培训。以美国的护理行业为例,华人主要从事最低等的护工工作。护工被视为一般劳工,只需要75小时的短期培训,再通过一个简单的考试即可。因为门槛较低,他们的薪资仅为每小时10美元。如果通过护士执照考试,成为职业护士,他们的薪金就会大幅度提高。但是,许多华人护工因为不熟悉英语,只能望而却步。对多数华人来说,蓝领是挑战,更是机遇。



加拿大: 604-360-7299

中国: 950-4047-7688

QQ 2046311899

[email protected]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