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顶之下》试图澄清的3个误解和7大疑问 !

2015年03月05日 移民加拿大


柴静纪录片《穹顶之下》震撼国人,以一人之力,把雾霾源头、原因、危害、如何破局理得清清楚楚。其最可贵之处,在于把一个相对艰涩的问题,如此清晰明了地呈现在大众面前。凤凰网独家整理了纪录片澄清的三个误解和七大疑问,来了解雾霾,战胜雾霾。

三大误解

误解一:雾霾是这两年才有的事,以前没有。

真相:2004年北京污染天PM2.5可以达到三百到四百,属严重污染,只是当时没有检测PM2.5,天气预报把霾叫做“雾”。

从科研机构的PM2.5站点数据来看,2006年年均PM2.5浓度高于今天。

误解二:把小孩尽快送到雾霾天,可以产生“适应性”。

真相:孩子暴露在污染中的第一天,会受到一部分功能损伤;第二天损伤没有第一天多,但不是因为有了“适应性”,而是已经失去了这部分功能,损害已经发生。

研究表明:在更干净地方长大的孩子的肺生长速度比污染地区长大的孩子要快,年幼时发育不全的肺功能,很可能导致成长后的肺部疾病。

误解三:雾霾是北方的事情,华东不少煤,没有污染。

真相:华东地区也沦陷了,杭州一年的雾霾日达到两百天以上。


七大疑问

疑问一:都说雾霾导致肺癌,小时候天天烧煤炉子,也没见多少肺癌啊?

答案:1976年到1981年的大气污染,已经跟居民的肺癌死亡率分布一致,那时候的大气污染就是煤烟性污染。

疑问二:洛杉矶、东京汽车不比北京少,怎么污染没北京严重?

答案:一是车辆的低效使用。北京每天近一半的车行驶里程在5公里内,堵车怠速导致排放量成倍增长。

二是油品质量差。中国最好的柴油硫含量是日美欧的25倍,汽油长期比发达国家低两到三个等级。提高一个等级可以减排10%。国四及以上的油品只占4%,杭州人有钱买不到好油。

三是违规车辆多。环保合格标志大面积造假,车企与政府监管机构共谋。不少货车、大卡车没有任何减排设施,但国一的车贴着国四的标,而且还是真标。机动车里,17%的柴油车排放了70%的氮氧化物和99%的一次性颗粒物。

疑问三:既然有技术,为什么不升级油品啊?

答案:石化企业制定了一个比较低的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应该由政府制定,但我们却是企业制定!)。

升级油品要涨价,但涨多少,政府跟企业达不成共识。涨多了,怕引发社会动荡,涨少了,企业不干。

那核算清楚成本啊?发改委官员说:人家根本不搭理我们,他副部级单位,你拿什么招啊?

两桶油为什么可以这么牛呢?发改委官员:独生子啊!小孩要学坏,你做母亲的有甚么太大办法?

疑问四:说中国烧劣质煤,德国、英国也烧啊,怎么没这么严重的污染?

答案:一、中国烧得多。2013年中国烧煤36亿吨,比全世界其他国家加起来烧的煤还要多。

二、中国的煤不怎么洗。煤是可以弄干净的,英国人是95%以上都洗干净,德国人也会把褐煤清洁提质。

中国才洗了不到一半的煤,如果够洗干净的话,现在排放量至少减一半。

疑问五:油也不好,车也不好,煤也不干净,我们不是有环保部吗?他们干嘛去了?

答案:它这个猫(指环保部门)呢是地方政府养的猫,它这个猫能不能捉耗子,捉几只是由政府部门说了算,不是环保部门说了算。

环保官员说:该走的程序走了,该下的处罚决定书下了,企业不去停咱们也没有办法。

污染企业说:(环保部门)你没权力。

地方官员说:都跟我讲环保跟我讲环保,我问你,谁敢把中国的经济掉下来?

疑问六:雾霾能治理好吗?

答案:大气干净不是做不到,是完全做得到的,就看你下多大决心了。(奥运空气质量保障小组组长唐孝炎院士)

疑问七:那雾霾怎么治理,柴静给支了什么招?

答案:一是能源体制改革,破除石化垄断。“把本来应该属于市场的权力还给市场”——前能源局长刘铁男受审时说。


二是把环保部门的执法权落到实处。

三是让公众参与,给公民、公益组织诉讼主体资格。

四是每个公民从自身做起,低碳减排;遇到环境违规拨打12369举报。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