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这些出人头地的加拿大难民

2015年08月10日 加拿大移民留学




加拿大过去的难民政策比较人道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和纳粹统治时期的爱因斯坦,都曾经为避祸而远走他乡。从逃入温哥华唐人街深处的一战华工,到几年前扮成白人老者在香港混上飞机的福建面具男,许多希望在异乡开始新生活的人都选择了加拿大。


  就连过去被美国拒绝的难民申请人可以在加美边境向加拿大政府提出申请,然后进入正常的审理步骤。他们的基本人权受到和加拿大公民一样的保护,医疗服务也和加拿大人相差无几。难民申请如果被拒绝,他们还有渠道可以上诉,可以请求移民部长以人道理由重新考虑。


  另外RCI报道,作为加拿大历史上第一个拉美裔议员努涅斯说,他担任议员那几年,加拿大每年接受大约25000难民。当时全世界每年的难民总数在1千万左右。


  新政实施后敞开的大门渐渐关紧


  2012年6月,加拿大正式通过了修订移民难民法的C-31法案。新法自当年12月15日开始生效。自那时起,加拿大曾经向数万越南船民慷慨敞开的大门渐渐关紧。


  根据新法,移民部缩短了对来自安全国家的难民申请的处理时间。申请如果被拒,申请人不得上诉,并会被尽快递解出境。据蒙特利尔《新闻报》报道,过去名列第一的难民来源国匈牙利在被列为安全国家后,避难申请下降了90%,以至于中国后来居上,成为加拿大的难民申请大户。


  联邦政府收紧难民审批的措施还包括:公共安全部可以对非法入境者发出逮捕令;他们必须在抵达加拿大15天内递交难民申请;16岁到18岁的青少年按成年人对待;非法入境者的难民申请如果被批准,五年内不得申请永久居留权,申请被拒者则立即被递解出境。


  新法实施后,向加拿大申请难民身份的人数大减,目前已经降至25年来最低水平。对政府来说,难民申请减少意味着新法的成功。


  冒牌难民只是政府的一种说法


  CBC报道,加拿大前任移民部长康尼和现任移民部长亚历山大都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改革难民审批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打击那些“利用加拿大人的慷慨”的冒牌难民。这些向加拿大请求庇护的人在本国并没有受到迫害,只是把申请难民身份当成一种移民途径。


  但是接受加拿大广播公司采访的几位律师和难民权益团体成员都对这个说法提出了异议。


  威廉姆.斯隆(William Sloan)是魁北克省的资深难民律师,不久前刚刚退休。他说,人们因各种各样的理由离开家乡去到另一个国家。可能是为了政治上或者经济上的原因,可能是为了追寻一个梦想。没有签证的人一到海关就会被遣返。要想不被原机送回,只有申请避难。因此斯隆认为,是我们的移民体制催生了不符合条件的难民。


  加拿大难民委员会主席罗丽.瑞克(Loly Rico)说,“冒牌难民”是政府的说法,尤其是肯尼和亚历山大两位移民部长的说法。加拿大作为联合国难民公约的签署国,不应该使用这样的词汇。因为任何人都可以申请庇护。而他们是不是符合条件,是由移民局的有关法庭来决定的。


  瑞克还说,她的工作使她接触到大量难民妇女。她们的申请90%最后都获得了批准。


  斯隆说,收紧难民政策和近些年来外国临时工激增是移民政策的两个方面,都是要减少成本。他半开玩笑地说,将来除了外国临时工,所有人都是冒牌的。


  斯隆预言,联邦政府目前的移民难民政策将会对加拿大社会造成极大损害。


  各界名流都有加拿大难民


  加拿大前总督武冰枝-CP/Pawel-Dwulit




  武冰枝1939年出生于香港。1941年香港沦陷,次年她随父母作为难民来到加拿大,在渥太华安顿下来。她在多伦多和巴黎完成学业,后来进入加拿大广播公司,在1964年到1982年期间主持过多个电视节目。


  1999年,武冰枝被任命为加拿大第26任总督。她是加拿大第一位华裔总督和第二位女性总督。2005年卸任后,她笔耕不辍,先后出版了《白求恩传》和《我们所有人的地方》等著作。


  温哥华警察局长朱小荪




  朱小荪1959年出生在上海。1962年发生十万人大逃港事件后,加拿大政府接纳了一百多个中国家庭。朱家是其中之一。他们初来时被安顿在卡尔加里,后来迁到温哥华。


  朱小荪在1979年进入警界,是当时温哥华市仅有的三名华人警察之一。他在学生时代因经济原因只上过一个学期的大学,工作几年后才重返校园完成学业。


  2007年,朱小被任命为温哥华警察局长,是加拿大第一位担任此职的华裔。


  加拿大前总督米凯伊.让-CP/Sean Kilpatrick




  米凯伊.让1957年出生在海地首都太子港。在海地总统杜瓦里耶统治时期,她的父亲曾经被捕并遭到虐待。1968年,一家人流亡到加拿大。


  米凯伊.让在魁北克省的一个矿山城市长大,曾去意大利求学,因此除英法语和海地克里奥语外还会说意大利语。和武冰枝一样,她在被任命为总督前也是加拿大广播公司的著名记者和主持人。


  米凯伊.让在2005年到2010年期间担任加拿大第27任总督。她是加拿大第一位黑人总督。


  吴清海(Ngo Thanh Hai, 1947-):保守党参议员


  吴清海在柬埔寨出生,在越南长大,成年后曾去巴黎求学。越南战争期间,他在南越政府中任职。西贡失守后,他在1975年流亡加拿大。


  和许多移民和难民一样,吴清海在来到加拿大后需要重新上学。他选择了教育专业。在担任政府职务以前,他在一所渥太华中学任教近三十年。


  2012年,吴清海进入参议院,成为加拿大第一位越南裔参议员。他在2014年提出S-219法案,建议设立“黑色四月日”,以纪念越南船民的苦难,并感谢加拿大人对他们的慷慨接纳。


  达尼.拉菲里耶尔(Dany Laferrière,1953-):作家


  拉菲里耶尔出生在海地首都太子港,尚在童年时父亲就因政见不同流亡加拿大。他离开学校后成为当地杂志和电台的文化专栏记者。1976年,在一个记者朋友被暗杀后,他星夜逃亡,辗转来到加拿大。


  他一直在蒙特利尔的工厂里打工,直到1985年出版第一本小说并大获成功。1999年,拉菲里耶尔获得法国梅蒂西斯文学奖。2013年,他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海地作家和加拿大作家。


  巴里什尼科夫(Mikhail Baryshnikov, 1948-):舞蹈家,演员


  巴里什尼科夫1948年出生在前苏联共和国拉脱维亚。他12岁开始学习芭蕾舞,后进入列宁格勒市基洛夫芭蕾舞团。他被誉为芭蕾舞史上三大舞王之一,在现代舞领域也建树颇丰。


  1974年,巴里什尼科夫随团到加拿大演出时,在多伦多申请政治避难,并宣布永远不会返回苏联。他在与温尼伯芭蕾舞团和多伦多的加拿大芭蕾舞团短暂合作后转往美国发展,后入美国籍。


  他从1976年起开始进入影视界,1978年因在电影《转折点》中的表演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他亦在最后一季《欲望与都市》中扮演角色。


  科尔内耶(Cornelius Nyungura,1977-):歌手


  科尔内耶1977年出生在德国。当时他的父母正在那里留学。他在卢旺达长大。16岁时发现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开始加入演唱组合并尝试歌曲创作。1993年,他和乐队伙伴们获得了卢旺达电视台当年的新人奖。


  但是他刚刚起步的音乐生涯被次年发生的卢旺达大屠杀残酷地中断。一群暴徒在他眼前杀死了他的父母弟妹。他自己因一个沙发的遮挡而幸存。他先是流落到德国,然后在1997年来到加拿大。


  他在上学的同时也重新开始歌曲创作和演唱,自2002年起开始走红,在魁北克省,法国和法语非洲地区拥有众多歌迷。


  潘金福(Phan Thi Kim Phuc, 196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亲善大使,安大略勋章获得者


  1972年6月8日,9岁的越南女孩潘金福被汽油弹严重烧伤。美联社记者黄幼公拍下了她哭喊奔逃的场面。这张照片引起巨大反响,为越战的结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她经历了十七次手术才活下来。1992年,潘金福和新婚的丈夫在加拿大转机时申请政治避难,此后定居安大略省。


  潘金福现在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经常参加反战和救助战地儿童的活动,呼吁和平与宽恕。


  奥斯瓦尔多.努涅斯:一直担任魁北克党团的移民事务发言人




  1974年,36岁的奥斯瓦尔多.努涅斯带着一家人从智利逃到蒙特利尔,向加拿大政府申请政治避难。1993年,他成为加拿大历史上第一个拉美裔议员。在众议院的四年间,他一直担任魁北克党团的移民事务发言人。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