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首日 市场发生了什么?

2014年11月19日 天譽國際倫敦金公主



导语

沪港通在11月17日正式启动。随后市场再迎来利好,香港金管局11月12日宣布取消居民每日2万元人民币兑换上限, 11月17日起香港居民可以无限量兑换人民币。

在经过7个月的筹备之后,两地投资者翘首期盼的沪港通终于正式启航,但是,当沪指已经大幅上涨,沪港通利好预期的正式兑现,究竟会为大盘带来新的行情起点,还是利好兑现“见光死”?

投资者翘首企盼已久的沪港通终于在昨日正式“通车”。面对这一里程碑式的变革,投资者热情高涨,沪股通当日额度虽然未出现“秒停”,但不到下午两点便全部“售罄”,提前结束交易;相对而言,港股通额度较为宽松。在这种情况下,恒生AH股溢价指数昨日继续上涨,稳稳站立在102点上方。

17日收盘,沪指报2474.01点,下跌4.81点,跌幅0.19%,保险、银行、券商、钢铁等板块纷纷跳水,跌幅居前,香港恒生指数离开低走,截止收盘报23797.08点,跌290.30点,跌幅1.21%。

沪港通首日沪强港弱

截至11月17日13时57分,在“北上”资金主导的沪港通首日表现中,沪股通每日额度已经用尽;相比之下,直到昨日收盘,港股通额度余额还有87.32亿元,全日只是买入成交了17.72亿元,卖出成交0.84亿元。

除了上述汇兑成本外,业内人士认为,内地投资者对香港市场有熟悉的过程,这也造成了“南下”资金不多;而对境外投资者而言,其对A股早已“虎视眈眈”,A股交易成本的低廉也对其有极大的吸引力。这些因素共同造就了沪港通首日“沪强港弱”(“北热南冷”)的现象。

险资缺席沪港通首日盛宴

由于手握充足的资金“弹药”,市场对保险资金参与“沪港通”寄予厚望。不过,从上海证券报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来看,保险资金缺席了昨日“沪港通”启动首日的交易。

险资缺席的背后原因,并非主观上谨慎观望,而是尚待保监会发令枪响。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在保险资金是否可以参与“沪港通”一事上,保监会的态度尚不明朗。

一家大型保险机构相关负责人坦言,目前只是在做一些基础性准备工作,比如研究港股投资机会等。

哪些地产股将受益?

沪港通首日,此前被看好的A股地产龙头表现并不如人意,其中市值最大的保利地产和金地集团分别下跌2.94%和0.50%,虽不在沪股通行列,但此前预计将受益于A、H股差价的万科A也下跌2.07%。

涨幅居前的则为陆家嘴、外高桥、华发股份、华夏幸福等,但这些上涨个股大多为概念受益股,其中陆家嘴、外高桥为迪斯尼概念,华夏幸福则为京津冀概念。

鉴于当前地产行业正进入一个下行周期,且A股地产股估值普遍偏高,因此受到投资者冷落也在情理之中。

券商银行股获追捧

上周恒指在沪港通即将开通的利好消息下,连续走出五连阳,周末站上24000点一线。周一市场成交量放大至900亿元以上,市场投资者参与热情可见一斑。据港交所披露数据统计显示,最近十个交易日披露的权益变动事项有950项。

沪港通在11月17日正式启动。随后市场再迎来利好,香港金管局11月12日宣布取消居民每日2万元人民币兑换上限, 11月17日起香港居民可以无限量兑换人民币。市场普遍预计,此举是为了配合17日沪港通的开通而发布的政策。

与此同时,股市也作出了积极的反应,10日港股早盘高开524点,令恒生指数一度突破24000点。与沪港通相关的受惠股亦受到投资者的追捧。根据港交所披露数据来看,银行金融、券商、建材水泥、医药类等板块个股近期均获得机构的大笔增持。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