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金融“快钱”时代即将结束

2014年10月23日 天譽國際倫敦金公主



导语

监管政策即将出台了,估计那些资质差的,率先会被淘汰,P2P的“快钱”时代也即将结束。

P2P这种模式,在国外,已有成熟模式,但它被引入中国的路并不平坦。2007年P2P被引进中国,直到2011年底才开始突然发力,进入到2012年下半年才真正意义进入到了爆发的阶段。经历了投资兴奋期后,随着对这个行业及模式的理解,投资人们也有了更加客观的看待与选择,这是值得欣慰的。

互联网金融这会儿真是火。

根据某第三方平台数据统计,从2013年至今,全国P2P网贷平台中出现问题的平台数量已达155家,几乎都是草根系平台,其中,跑路和诈骗成为最主要因素。甚至有消息说现在的坏账单笔金额高到了1亿。

一个小道消息是,国庆节后即将出台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快则在10月底进行公布,慢则在年底前一定会出台。设置门槛:注册资金,资金托管,都会有详细规定。

估计会有一定比例的民间P2P草根平台被拉下马。也确实,现在的P2P金融太乱了:

第一,以前的“个别”创业者黑的是投资人的钱,现在黑的是老百姓的钱——平台主人的良心问题。

以前如果碰上道德不好的创业者,他们自己搞几个关联公司,花市场费用把投资人的钱都给“造”光,其实就是左手兜倒腾到右手兜里的事,但好歹投资人们都是财务自由的大财主,不影响生活吃饭泡妞开跑车……而且那对VC啥的来说只是一个项目,总的来说一个基金到结束的时候多半还是能赚个N多倍。

但是现在这个P2P最大的特点就是,这玩意卷走的是老百姓的钱。而且多半是找不回来的,因为每个独立的投资人互相都不认识。国家主管机构又没要求这种预付费的进行信托托管,或者有个担保啥的——比如说:这个担保不是给某个项目担保,而是给这个平台担保——跑得了庙,跑不了庙的投资人,投资人既然投资了这个庙,好歹也要有点背书吧?

现在,感觉全靠拼创业者的人品。

第二,钱没人看着。

就是这个问题最闹心,像这种支付真金白银的行当,其实不止是互联网金融,就算是其他的行业,例如美容美发,例如旅行社,任何一个需要提前储值的预付费业务,都需要进行资金托管,没有兑付的服务,就不能把钱划走才行。

现在可好,只要把钱交给了这些商家,或者P2P平台方,他们就算是挣到了。过两天人去楼空连人都找不到,互联网金融更绝,网站登录不上去了,连注册的公司名叫什么都不知道,怎么报案?

而且很多P2P网站都是一夜之间就人去服务器空,吃亏的还是老百姓。当然肯定是有甜头在先:先让投资人赚上几笔,放松警惕后再卷笔大的走——有人就是先用几千块试试,多试几次后觉得很放心,结果就投了笔大的,结果打了水漂。

这不就跟在赌场赌博一样吗?而且P2P的平台方还是庄家,投资人的底牌和他自己的底牌随便看……不知道的只有投资者老百姓。

所以现在也有一些P2P公司的钱是不过手的,只做信息交换平台。这样的,让人能略略放心。

第三,谁给“担保”做担保?

有些平台呢采取给项目找担保公司担保的方式搞:但这里的“猫腻”也不少。

首先是这个担保公司有没有能力给这个项目担保,例如这个项目1亿,结果他担保了10万,这个项目黄了他只赔10万,分到投资者那里能有多少?根本不够赔!

其次,担保公司所担保的这10万,大多也没在银行里呆着,又拿去做别的项目的担保——这就是担保公司的杠杆效应。

那这种重复担保,出了事怎么办?破产呗,反正可以再换个名字注册,这家担保公司把所有的有限资本都拿来陪也不够!

众多的民间担保公司不都是这么玩的么?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表示,其实国家级的担保公司就几家。如果是国家级的担保公司给做的担保,那多半靠谱,因为国家的担保公司倒闭很难吧?但要是民间一个小担保公司,倒了就倒了,再注册一个不难。

第四,项目不靠谱。

好,说到根上钱投的是项目,只有项目赚了投资人才能拿到回报。

那么这个项目是不是虚假的?这个项目的执行人是谁?此前做过什么类似的项目?这个项目是不是国家扶持的?违反不违反政策?项目的各种审批啥的齐全么?

说穿了,现在的各种P2P不就是民间借贷么?如果是熟人之间的借贷还可以考察一下,但这样一个平台,一堆资料,很难搞懂。

如果是一个违法项目呢?

如果项目的钱被挪作他用呢?

如果项目负责人自己卷款潜逃了呢?

如果……项目负责人和担保公司负责人一伙呢?

……

而且还有一点,就是现在的P2P平台这么火,肯定会像团购那样遭遇整合。当年,那是数千家团购网站啊,今天呢?不超过7-8家玩得转的。行业是要被无情地整合的——巨头还没有进入。

现在,监管政策即将出台了,估计那些资质差的,率先会被淘汰,P2P的“快钱”时代也即将结束。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