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发达的美国,为何没查出他的癌症?

2015年08月14日 健康加拿大






不少读者问小编,美国医疗到底怎么样?和中国的医疗差别(差距)到底在哪里?我们想,最有资

格回答这个问题的,是在美国工作,并了解中国的医生们。希望透过他们的文字,展现美国医生真实的生活和思想。


作者简介


冰球, 本科就读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微生物和免疫学专业,后同时获得耶鲁大学临床医学博士(MD)和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期间去赞比亚农村实习支援, 热心公共卫生,热心医患教育。现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做内科医生,工作在临床第一线。


名词释义

奥卡姆剃刀

14世纪,逻辑学家奥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提出:

如果某件事有多种同等效力的解释,最简单的解释往往是最正确的。


这一原理在医学上有很大的应用意义:如果一位病人有多种症状,正确的往往是找到一个诊断,就能够解释所有症状,而不是下多个不同的诊断。

随着现代医疗的发展,我们对人体各个器官功能都有了很深入的了解,也意识到其中的复杂性;比如在50年前我们还以为所有癌症都是同一种疾病,现在我们知道即使是同一器官的癌症都可以有几十种分类。但也正是由于专科分类的日益精细,医生有时无法看到整体,“奥卡姆剃刀“也越来越难实现。

T先生的故事


T先生刚从急症室收进重危病房,诊断是过度虚弱,错过了肾透析,需要住院观察。

我去接收这位80多岁老先生的时候,他躺在床上,裹得严严实实,微闭着眼睛,脸上的皱纹粗糙而深刻,生命的气息似乎正在一点点的离开, 这情形看上去要比病录里写的严重很多。我问他问题时他时不时的睡过去,回答得断断续续,能感觉他的情绪非常低落。

我了解到他近两个月以来感觉日益虚弱,走路脚没力气,呼吸喘不过气,还有左腿痛。同时越来越没胃口,人也瘦了一圈。 昨天他本应该去做肾透析(他有终末期肾病,一周3次肾透析),可是实在没力气去。今天他的妻子看不下去了,叫了救护车把他送到医院来做肾透析。急诊室医生看他奄奄一息的样子, 就把他收住院了。

他的妻子是一个穿着高雅得体的老太太,她对我娓娓道来: T先生有心血管和动脉血管疾病,早在20年前就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右腿动脉上也做过手术。因此他要定期看心血管医生。

肾脏也在5年前衰竭,所以开始做肾透析,因此他有一位肾脏科医生。

她还告诉我,老先生两个礼拜前开始尿里有血,现在一位泌尿科医生正在检查原因。

T先生的医生名单,是一个庞大的团队,包括一位家庭医生,一位心血管医生,一位肾脏科医生,和这个最新才看诊的泌尿科医生,因此有时一个礼拜他得去好几个门诊。

老太太说,虽然毛病很多,但直到去年12月T先生还算比较健康的。说到这里,老太顿了顿说,“我们去年圣诞节时还在老年公寓圣诞晚会上一起跳舞呢”。

但从今年开始,T先生身体慢慢开始衰退,最明显的是他以前能自己走路到另一幢楼的食堂吃饭, 后来得走到一半中途坐下歇一会儿,再后来得用拐杖,需要有人搀扶,现在已经根本走不动了,胃口也越来越差,过去半年中瘦了有四五十斤。

我拿着这些信息回到办公室,感觉有些无从下手。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是心血管,肾脏,泌尿,还是其它系统出了问题?到底怎么检查?

我们正在讨论的时候,护士来说病人喊左腿很痛。我们到他的房间时,他突然没好气地说了一句:“我还不如死了好”。

再次检查发现他左脚冰凉,脚趾比一个小时前更发青了,他有动脉疾病所以这些是意料之中。但看他腿痛得那么厉害,我们担心急性的腿动脉栓塞,所以当即决定连夜做一个动脉血管造影,并通知了动脉外科以防万一需要做手术疏通动脉。

第二天一早, 他的血管造影结果出来了,好消息是腿上动脉的病变是慢性的, 没有急性堵死。他的腿痛也在止痛药帮助下慢慢消退了。

但有个很严重的坏消息:血管造影显示出肝脏里有好几个小肿块。血管造影主要是照血管,但由于测量角度,一些腹部的器官也会显示在切片上。虽然这个检查不是针对于探测肿瘤的,但他肝上那一个个吓人的肿块确定了这是转移的肿瘤无疑。

动脉外科医生也在电脑上留了一个记录说病人“动脉血管稳定,不需要动手术,“特别是有这个(癌症肝转移)新发现的时候,动脉疾病是最不重要的问题”。 (不得不承认,一些外科医生总是说话一针见血,但缺少了点人情味)。

现在一切都可以解释了,他可能已经患有癌症一段时间了,从血尿的特征上来看,癌症可能是首先出现在肾脏或膀胱里,现在已经大片转移到肝脏。逐渐的衰退,体重下降,没胃口,情绪低落等,都跟癌症有关系。

只需要一个简单的腹部CT就完成了确诊,但T先生在美国定期看这么多医生,却没有任何人想到做这样的检查。

我们把消息告诉他妻子时,她一时无法接受:“他有那么多医生,有什么检查是能够早点发现这个的?” 我们解释说肿瘤如果没有确切症状,是没有足够理由去做腹部CT,因此很难发现,我们也是在查腿上血管病变的检查中无意间发现的。

可惜已经太晚了。

事已至此,私底下我不免要反思:他看过的那么多医生,怎么就没有一位脑中曾经响起警钟,想到除了自己专科的问题,可能还有另外的原因呢?

这是现代医学面临的一个很大问题:随着医疗专业的日益细化,我们很多时候只关注自己专科的疾病,没有精力,也没有时间去观察这个病人整体的身体状况,各种症状是否有关联,是否有一个简单的原因足以解释大部分症状,就像奥卡姆剃刀原理。

T先生的故事,让人深感遗憾,也令我们时刻警醒。

注:为保护病人隐私,文中细节有微小改动。

作者的话


医学路漫漫:在美国,经过四年本科,四年医学院,再根据专科加上三到七年不等的住院医培训,才能正式成为合格的医生。

这么多年坚持下来的不只是最初的理想,还有一路上接触到的病人,他们给我的,或忧伤,或愤怒,或无奈,或快乐,或满足,但最重要的是他们激励着我前行。我不想分析医患关系,不想评论医疗制度,不想引用数据实验,只想讲几个病人的故事,一些触动自己心灵最深处的东西。

以前看过一本书,是我们医学院一个退休的外科医生写的,中文译本叫<<我们怎样死:关于人生最后一章的参考 >>,很值得一读。里面总结了十种最常见的导致现代人死亡的疾病,并以通俗的语言对病理进行了描述,非医学专业的人看了能对自己的身体更了解;而医学专业的人看后,能学到如何对病人通俗地讲解复杂病理。

书中最触动我的是这样一句话: “诗人、艺术家们经常描写死亡,但他们并没有最真实的接触; 医生护士每天接触死亡,但却很少有人记录”。

做医生的人,每天徘徊于生死之间,病人何尝不是一面镜子,照着自己;病人,是医生最好的老师。

来源:健康不是闹着玩儿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