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为何滞缓在最后一公里?

2014年11月19日 天譽國際倫敦金公主



导语

针对不同的市场主体,进行不同的利率定价,对于未进行过利率定价工作的银行体系来说,是种考验。

2013年7月20日,我国利率市场化迈出历史性的一步:中国央行宣布,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然而,一年多时间过去了,作为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跃,存款利率市场化却迟迟未见太大的实质性推进。是什么让利率市场化的脚步放慢了?

今年7月23日(2014年)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多措并举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会议确定:“要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表述被市场认为与之前的官方表态相比生变。分析人士解读认为,“有序”意味着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步子走得要合理,不要对融资成本产生不良的影响。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锋称:“总的来讲,利率市场化在方针上是明确的,甚至央行负责人在公开场合提到基本完成改革的时间点。这反映出政府决心要认真推进改革。”

华夏银行发展研究部战略室负责人杨驰也对表示,从央行行长周小川的言论以及人民银行货币执行报告看,对于推进利率市场化,时机是比较成熟的,他们是比较积极主动的。但从今年来看,步伐有所放缓与经济大环境有关,跟银行本身情况有关。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是市场资源调配的杠杆,利率市场化的意义不言自明。”杨驰解释,从外部环境来看,利率市场化看上去是金融体制改革,实则涉及到整个社会体制、经济体制的方方面面。利率放开之后,是否能够起到调控资源的作用,有两个前提:一是金融机构实现财务约束,根据自己财务水平、资金成本选择合适的利率,而不是简单的价格战;二是具有必备的风险定价能力。

针对不同的市场主体,进行不同的利率定价,对于未进行过利率定价工作的银行体系来说,是种考验。“中国银行业整体上对于利率定价的经验还比较匮乏,所以利率放开后,整个利率定价是门学问。”杨驰说。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称,推进利率市场化需要加强与利率市场化配套的基础建设。资金的价格要按照市场化的方式来运作,需要一些环境的铺垫,比如存款保险制度、金融企业破产退出制度。

此外,利率市场化不能单兵突进,还需要国企改革加快进行。连平认为,国有大型银行仍然享受了大量显性和隐性的政府扶持,很多财政存款和大型国企存款指定存在国有大型银行。

有市场观点认为利率市场化向前推进步伐快,但中国企业市场化程度并不高。部分国有企业在资金获得的便利方面有很多有利条件,同时对利率又不够敏感,即便利率市场化实现,企业的结构没有进行调整,对利率变化依然不敏感。

连平认为:“企业作为经济主体,其自主程度、市场化的程度、商业化的程度,都应该达到一定水平,这种情况下,利率市场化就能够与其匹配了,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效应就会发挥得比较好,否则可能会出现不积极的效应,甚至负面影响和矛盾冲突的地方。”

“利率市场化要成功,内部要有财务硬约束和风险定价能力,外部企业和政府也要成为一个市场的实体,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现在来看还远远达不到。这是利率市场化推进比较慢的原因。”杨驰说。

存保制度何时推出?

根据国际经验,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将导致金融机构发展的逐渐分化乃至优胜劣汰,破产银行的数量将呈上升趋势。我国尚未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银行破产以后,存款人的利益将得不到保护和补偿。如何处理问题金融机构、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因此,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非常必要。

央行对存款保险制度的解释是: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特定保险机构(存款保险公司)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

“今年很可能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前段时间银监会推出的存贷比制度优化,实际也为存保制度推出做了铺垫。”连平认为,存贷比的制度优化,使得小银行的压力要比过去小些。央行也是支持存贷比的优化的。此外还涉及到汇率机制的改革,利率市场化之后汇率如果不能协调,资金的流动没有汇率起调节作用,境内外的套利资金将来可能会形成冲击,所以汇率市场化改革要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相配套。

“我认为现在利率市场化推进的时机不够好,对金融机构来说利空太多,对金融机构来说经济形势下行压力比较大,不良压力比较大。存款保险制度要推出,短期对银行也是一个利空。金融脱媒趋势比较明显,大的企业从银行获取贷款比较少,直接推向资本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来。”杨驰说。

杨驰认为,存款保险制度推出以后,对整个银行业会起到资源再分配的作用。市场普遍认为,中小银行存款会向大银行转移,对小银行来说是利空。对大银行则有利,居民存款出于风险的考虑向大银行流转,也有可能认为大银行享有国家信用,中小银行没有这个优势。

从美国情况来看,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后,引来一个中小银行的破产期。杨驰表示,具体到中国,要看国家银行业准入门槛的把握。以前是严进严出,要成立很难,要倒闭也很难。以后银行倒闭的情况会经常出现,相对应的准入门槛也会低一些,将会有更多的资本进入银行业。

此外,与存款保险制度配套的银行破产制度也值得期待。“市场会有小型银行清算压力,其财务软约束,可能会出现倒闭。市场普遍认为存款保险制度对大银行是好事。”杨驰说。

今年6月,央行条法司司长穆怀朋在其发表的名为《建立效率与公平的金融法制》一文中称,存款保险制度是央行当前需要抓紧做好的重点工作。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日前在2014金融街论坛上表示:“存款保险制度建立的工作在稳步推进并取得很大进展,我觉得已经接近成熟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近日亦表示,在未来两三年内,我国应该加快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的形成机制改革。她还表示,存款保险制度的推进是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必要措施之一。存保制度的推出并不能完全避免风险,毕竟还有一部分非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未囊括在内。所以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时候要综合考虑风险、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承受能力,但利率市场化毫无疑问是要推进的。因为资金的价格就像商品市场的商品一样,不放开不可能有真正的竞争。

做好配套改革

“短期来看,银行业改革中利空的因素居多、利好的情况较少。利空的因素包括经济下行、不良贷款上升、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等。”杨驰称,考虑利率市场化太快,使银行负债成本快速上升,银行转型可能会面临困难。

卢锋对于利率上升的观察角度有所不同。他说:“现在讲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从贷款的角度来讲,其实存款利率升了贷款利率不一定要升,这里面有个利差,贷款利率是由贷款市场决定的,并不完全由利率的成本决定。但大家可能还是担心存款利率放开,会使整个社会融资成本增加。”

对于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资本账户开放的协同问题,卢锋认为:“利率市场化、金融改革应该是同时做,我不认为做了一个,另外一个就可以停下来。”

卢锋称,现在要稳增长,货币保持适度水平的政策方针需要坚持。“但是如何去做呢?是采用结构性方式,比如采用再贷款,还是干脆用降准方式来做?从长期看,还是应当坚持货币政策主要管总量的政策立场,把总量政策工具、价格政策工具置于常态性和优先性位置。在经济结构和失衡调整过程中,更多采用总量工具保持货币适度增长是重要的。”

杨驰认为,除了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外,还应先期采取相应配套措施,为利率市场化创造良好外部条件。杨驰建议,逐步放开分业经营的限制,允许商业银行进入投行、保险、基金、金融租赁、信托等更广阔的金融领域,逐步实现收入结构从单一依赖利息收入向收入多元化转移,减缓息差缩小以后对银行业产生的巨大冲击。

杨驰表示,还应培育市场化的存贷款基准利率。借鉴美国《华尔街日报》“优惠贷款利率”(WSJPrimeRate)的模式,探索由银行业协会牵头、大型银行主导、中小银行共同参与,在充分协调、考虑市场供求的基础上建立不同期限的存贷款基准利率,对存贷款利率起到有效的标杆作用,引导各家银行科学稳健地制定本行的利率政策。


收藏 已赞